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辅导 > 语文

2015高考语文备考:读懂文题—给你一颗定心丸

来源:考试吧 作者: 2020-11-18

>  就像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先看到的是人的外表一样,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先看到的是文章的标题。人们会通过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并且留下长远的影响。文题也是我们理解文章的第一步。曾经教过一个女生,她告诉我如果第一眼文章的题目就没有看懂,后面就会一直很慌乱,很难再进入状态。

  于是我筛选了2008-2013年的104套全国各地区高考(微博)语文试卷,其中共有25套试卷考察过关于文章标题的题目,在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后,得到了如下几种题型:

  ①标题含义;②可否换题;③自拟标题。

  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进行展开讨论。

  一、标题含义

  如果我们把文章的标题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句子,那么考察标题的含义,其实就是考察我们对该特殊句子含义的理解,标题含义题也就转换成了我们熟悉的语句含义题。作为高三的学生,大家应该都知道,语句含义题的作答一般考虑两个方面,即:基本义+深层义。当然,其中的深层义又包括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主旨义等,有些简单的题目甚至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回答。语句含义题是大家从初中就开始练习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熟悉。

  文章标题和语句含义题大同小异。所以大家会发现,有时候不会做题目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楚题目的本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语句含义题并不涉及表现手法,而标题含义则需要考虑这个方面,即:标题含义=基本义+深层义+表现手法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把标题含义类的题目又分为三类:1.单重含义题,即只需回答基本义的题目;2.双重含义题,即需回答基本义和深层义的题目;3.多重含义题,即需回答基本义、双重义、和表现手法的题目。

  另外,我们在思考含义时有一个3W原则,即"WHO、WHAT、WHY",即:"是谁、是什么、为什么"。

  在清楚了含义题的思考方式后,我们就由易到难地来看看这三种题型。

  1.单重含义题

  如2008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第16题:"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3W原则,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①WHO:这是谁的敬慕?是对谁的敬慕?②WHAT:敬慕是什么意思?③WHY:为什么说这敬慕是朦胧的?

  那么我们回到文章中来找找答案。①WHO:文中详细描写了一个孩子吊唁鲁迅先生的画面,同时又用重墨记叙了自己在幼时去吊唁孙中山先生的情景,我们会发现,吊唁的人都是孩子,被吊唁的人都是伟人;②WHAT:敬慕的意思就是尊敬和仰慕;③文中的倒数第二段说:"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这句话告诉我们这种敬慕是模糊的,连自己也不甚清楚的。所以答案也随之得出:"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尊敬和仰慕。(基本义)

  这种就是根据文章内容可直接得出答案的单重含义题目,较为简单。

  2.双重含义题

  接下来那我们来看一道双重含义的题目,如2012辽宁卷《最后的黄豆》第(4)题: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

  一样根据3W原则,我们需要思考::①WHO:这是谁的黄豆?是给谁的黄豆?②WHAT:黄豆到底是什么?③WHY:为什么说是最后的黄豆?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到:①WHO:黄豆是爷爷给"我"的;②WHAT:黄豆是指爷爷用一生积攒下的黄金打造的成的金豆子;③WHY:"最后"的原因是那是爷爷在弥留之际留给"我"的。即:"最后的黄豆"是"爷爷在弥留之际留给我的一袋用毕生积蓄打造成的金豆子"。但是我们看到题目问的是"寓意",大家小时候可能都读过寓言故事,而寓言故事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由此可以知道,这道题目的答案一定不只是基本的意思。那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思考,爷爷留给我的这代"黄豆",仅仅是物质上的遗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和"物质"相对应的是"精神",那既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就应该也有精神上的启发,而文中的"我"没有像父亲一样只看重金钱,选择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成功,由此可知那"最后的黄豆"也是"我"的精神财富。故答案为:①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基本义)②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深层义)

  2009年的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一文也是如此,文后第21题:结全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这里的"家"并不是指物质世界中的房子,而是指:自我,指自己的心灵世界或者说是人的精神家园。

  3.多重含义题

  除了双重含义的题目之外,还有更难的多重含义题,如2011年山东卷《审丑》第22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大家想一想,问题已经告诉我们"意蕴丰富"了,如果只有双重含义,那么也谈不上什么"丰富",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更加全面地来思考这个问题:①WHO:谁在审丑?审谁的丑?②WHAT:什么是丑?③WHY:为什么要审丑?

  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①WHO:是画界的老师和学生在审丑;老人作为绘画的人体模特,自然是在审老人的丑;②WHAT:老人的相貌丑陋,是一种丑。那除此之外呢?老人孙子的不孝是不是也是一种人性上的丑呢?既然"丑"有双重含义,那也就是我们表现手法里的"双关"。③WHY:审丑的原因是它已经成为一种绘画的流派。答案也就由此得到:

  ①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基本义)

  ②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深层义)

  ③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深层义)

  ④标题一语双关。(表现手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含义题的答题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需要根据设问的不同来判断文题的含义究竟是单重、双重还是多重,进而按照"标题含义=基本义+深层义+表现手法"的答题公式来给出自己的答案。

  二、可否换题

  这类题型的作答思路与"标题作用"的答题思路一样,只是需要在作答时首先给出自己的判定,也就是要不要换题,或者换题好还是不好,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维持原来的文题不变。即:可否换题=判定+内容+结构+主旨+表现手法&语言特点

  如2009年浙江卷《魔盒》第15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为:我认为以"魔盒"为题更加合适。(判定)

  ①小说通过写"魔盒"塑造了贝尔斯太太热爱故土、珍视亲情的形象;(内容)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魔盒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结构)

  ③文章的主旨是贝格斯太太珍藏着对亲人的思念,而这一主旨是通过她珍藏"魔盒"体现的。(主旨)

  ④"魔盒"是贝尔斯太太"家"的象征,意味深长,语言生动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三、自拟标题

  这类题在高考(微博)题中出现较少,2008年以来,只有2010年的安徽卷出现了一道。其实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了上面三种题型的作答方法,那么拟题也就迎刃而解。因为这只是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既然文题具有内容、结构、主旨、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作用,那我们拟题时也就考虑这几方面。但由于兼顾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以及结构中的设置悬念,那么会使命题难度增大,大部分考生做不出来,这与高考的大众参与性相矛盾。于是,同学们在答题时可不考虑这三个方面,直接考虑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然后综合相关要点列出即可。即:自拟标题=内容+线索+主旨

  如2010年安徽卷第13题: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为:

  (1)碑

  理由:

  ①"碑"到"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内容)

  ②"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结构)

  (2)王石匠

  理由:

  ①小说主要人物之一;(内容)

  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

  (3)转变

  理由:

  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内容)

  ②以罗永才的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主旨)

  综上就是文题在考题中的类型即相关答题方法,我们一起再来回顾和梳理一遍:

  高考文题考察的题型分为:①标题含义;②可否换题;③自拟标题。每种题型都有其答题公式,分别为:①标题含义=基本义+深层义+表现手法;②可否换题=判定+内容+结构+主旨+表现手法&语言特点;③自拟标题=内容+线索+主旨。

  只要我们能够按照上述思路来思考问题,并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进行实际性的操作,相信大家会在该种考题上取得进步。

  那么这颗定心丸,你消化了吗?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