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油菜中文网 > 历史 > 辽史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大乐



      自汉以来,因秦、楚之声置乐府。至隋高祖诏求知音者,郑译得西域苏祗婆七旦之声,求合七音八十四调之说,由是雅俗之乐,皆此声矣。用之朝廷,别于雅乐者,谓之大乐。晋高祖使冯道、刘煦册应天太后、太宗皇帝,其声器、工官与法驾,同归于辽。

      圣宗统和元年,册承天皇太后,童子弟子队乐引太后辇至金銮门。

      天祚皇帝天庆元年上寿仪:皇帝出东阁,鸣鞭,乐作;帘卷,扇开,乐止。太尉执台,分班,太乐令举麾,乐作;皇帝饮酒讫,乐止。应坐臣僚东西外殿,太乐令引堂上,乐升。大臣执台,太乐令奏举觞,登歌,乐作;饮讫,乐止。行臣僚酒遍,太乐令奏巡周,举麾,乐作;饮讫,乐止。太常卿进御食,太乐令奏食遍,乐作;《文舞》入,三变,引出,乐止。次进酒,行臣僚酒,举觞,乐作;皇帝入西阁,乐止。次进食,食遍,乐作;《武舞》入,三变,引出,乐止。扇合,帘下,鸣鞭乐作;皇帝入西阁,乐止。

      大乐器:本唐太宗《七德》、《九功》之乐。武后毁唐宗庙,《七德》、《九功》乐舞遂亡,自后宗庙用隋《文》、《武》二舞。朝廷用高宗《景云》乐代之,元会,第一奏《景云》乐舞。杜佑《通典》已称诸乐并亡。唯《景云》乐舞仅存。唐末、五代板荡之馀,在者希矣。辽国大乐,晋代所传。杂礼虽见坐部乐工左右各一百二人,盖亦以《景云》遗工充坐部;其坐、立部乐,自唐已亡,可考者唯《景云》四部乐舞而已。

      玉磬
      方响
      搊筝
      筑
      卧箜篌
      大箜篌
      小箜篌
      大琵琶
      小琵琶
      大五弦
      小五弦
      吹叶
      大笙
      小笙
      觱篥
      箫
      铜钹
      长笛
      尺八笛
      短笛
      ——以上皆一人。

      毛员鼓
      连鼗鼓
      贝
      ——以上皆二人,余每器工一人。

      歌二人。

      舞二十人,分四部:

      《景云》舞八人
      《庆云》乐舞四人
      《破阵》乐舞四人
      《承天》乐舞四人

      大乐调:雅乐有七音,大乐亦有七声,谓之七旦:一曰娑陀力,平声;二曰鸡识,长声;三曰沙识,质直声;四曰沙侯加滥,应声;五曰沙腊,应和声;六曰般赡,五声;七曰俟利箑,斛牛声。自隋以来,乐府取其声,四旦二十八调为大乐。

      娑陀力旦:

      正宫
      高宫
      中吕宫
      道调宫
      南吕宫
      仙吕宫
      黄钟宫

      鸡识旦:

      越调
      大食调
      高大食调
      双调
      小食调
      歇指调
      林钟商调

      沙识旦:

      大食角
      高大食角
      双角
      小食角
      歇指角
      林钟角
      越角

      般涉旦:

      中吕调
      正平调
      高平调
      仙吕调
      黄钟调
      般涉调
      高般涉调

      ——右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皆从浊至清,迭更其声,下益浊,上益清。七七四十九调,馀二十一调失其传。盖出九部乐之《龟兹部》云。

      大乐声:各调之中,度曲协音,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近十二雅律,于律吕各阙其一,犹雅音之不及商也。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五车书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