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百读书社 > 大学图书馆

《清朝同治十一年:甲戌公牍钞存》(32)

来源:大知书院 作者: 2020-05-31



    中路开山,经黎兆棠召募营勇,业已成军。惟该处途径百出,岩壑阻深。水沙连一带,久为逋逃之薮,非先搜捕积匪,无以抚绥生番。新军无多,不敷分布,现饬南澳镇吴光亮率粤勇两营赴之,已于十四、十五等日由郡至城拔队北行。

    臣霨于八月十六日回郡,以外受岚瘴,内迫焦劳,复患呕血,臣葆桢窃为心忧,幸气体尚壮,渐已平复。浙江候补道刘璈,业于本月十七日抵台,臣等可以藉资广益。黎兆棠之奉旨东渡也,禀称赋质嬴弱,无志出山,兹以疆事方殷,为臣子者何敢自耽安逸?恳倭事定后,仍予回籍,理合声明。兹谨将近日倭情及淮军三起到台,南北开路,郡城炮台情形,合词恭折,附轮船到沪,交上海县由驿六百里驰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遵行。再此折系臣葆桢主稿合并声明。谨奏。

    ●委员郑秉机探报

    二十六日申刻,到倭人轮船一号,于二十七日卯刻驳起倭兵六百余名,又洋银一百箱,每箱一千元。载来倭官五名,内安藤一名,闻系由北京转回本国,由此船来琅〈王乔〉。

    九月二十六日所到倭人轮船一号,于十月初二开往南洋而去,内载病兵一百余名,长夫工役二百余名。又载去铜铁炮二、三百斤至四、五百斤共五十余尊,又七、八百斤至一千斤铜炮四尊,旧洋枪八十余箱。

    又据报:细查琅〈王乔〉倭营内,现存粮米一万二、三千包,每包约四十余斤。倭兵实数一千五、六名,长夫工役人等约一千余名。倭营自三月至今,官兵夫役病故者,约共八百余名。

    又据枫港报:细查枫港倭营所扎倭兵六百余名,长夫工役二百余名。又莿桐脚所扎轮守倭兵三十余名。

    初八酉刻,到倭人轮船一号,惟有倭官带同从者三十余人登岸,西乡带队于海滨迎接,闻系彼国公使。

    初九日辰刻,又到倭人轮船一号,并无载来物件。据倭在外扬言,及水野遵等云,现在北京议和已定,同时自天津开来轮船三号,内一号湾泊安平口,日内亦即来〈王乔〉载运兵粮军装回国。

    初九日已刻,西乡中将同所到之倭公使五骑带兵四十名,往牡丹之石门游览,下午即回。

    初九所到轮船于初十驳起黄牛三十余只,大石板数片,闻系用以刻牌。

    初十日,倭营载天炮子、洋枪、大铜炮、小铁炮、倭兵二百余名,初八日所到之轮船,即于是日开去。

    十二日午刻,到轮船一号,酉刻又到轮船二号。闻日内尚有轮船五号来〈王乔〉。

    十二日未刻,倭营中将设酒延饮各庄头人,并分给告白。(文曰:)大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告于琅〈王乔〉所在人民:我兵所以来此者,向已布告,我人民皆体认其意,能为我竭心力以帮助我军。我军所向,番人慑服。既而清国政府顿生异议,纷纭不决,荏苒度日。今也两国商议已决,从清国之请,将该地人民归诸清国。我固知该地人民,视我如亲,我实嘉之。自今以降,汝人民等视清国之官吏,犹视我官吏,能奉兹政教,勿敢逾三尺。特此晓谕。明治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又倭国公使大久保已于初十日坐轮船而去。十三日未刻,到倭人轮船一号。是日申刻,开去倭人轮船一号,内载病兵一百余名,又故尸骸二百余具。

    ●钦差大臣沈葆桢等会奏

    为倭使遵约撤兵,谨派文武弁兵前往交代,恭折驰陈,仰祈圣鉴事。窃臣于本年九月二十四日,业将淮军到台及开路、城工、炮台各情形奏明在案。十月初九日,承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称,倭事议定三条办法,已画押互换,大久保即赴台湾会同其中将撤兵,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交付中国官员收管,当先期委员驰赴倭营验收,随即派兵驻守,以便将来筹办善后事宜各等因。并抄会议凭单一扣、互换条约一扣、给税务司赫德札一扣寄来。初十日,倭领事福岛九成带同该国通事吴硕等来谒,据称大久保已往琅〈王乔〉,特令该领事到郡面陈一切,并开呈事宜五条,大意与总署原约相符,惟中一条称,该国民人被生番杀害者,已于收埋旧址建立墓碑,以后如有该国民人亲友登岸祭扫,请准其拜奠而归等语。盖指其初入番社时阵毙者言之也。臣等以抚局已成,允其所请,与约来时须有领事官盖印执照,祭毕即归,俾免生事。另由台湾道具文照覆。该领事感谢而去。臣等即派台湾府周懋琦带同委员弁兵,定于本月十三日坐永保轮船前赴琅〈王乔〉。随带照会一道,面给倭将西乡,令其按照条约交代明白。一面札饬臣霨所部游举郑荣安抚军一营,由赤山拔队,自陆路会之。周懋琦事竣回郡,即留安抚军驻守琅〈王乔〉。

    旋据探称:初八日琅〈王乔〉到倭船一号,有倭官带兵役三十余人登岸,盖即大久保也。初九日,又到倭船一号,亦系空船。倭兵均已收拾行李,用牛车装载枪炮器具下船。此数日内,倭营死者复二十余人,带来洋毡又为大风刮去百余件。想该倭将等接到照会,交代一毕,即当撤营登船矣。

    淮军三起,九月十五日即到澎湖,方派长胜、靖海两船陆续盘运,奈日来风涛暴兴,兼旬不息。十月初四日,兵勇始得尽数登岸。至后山番社一带善后事宜,俟倭兵退后臣等再当悉心通筹,请旨定夺。兹先将臣等承准总署来函,并接见倭将领事,派员前往,按照条约交代,并抄倭领事呈请事宜五条,合词恭折,由轮船到沪交上海县付驿由六百里驰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遵行。此折系臣葆桢主稿,合并声明。谨奏。

    谨将倭领事呈请事宜五条,录呈御览。

    兹因本国征番一事,在北京总理衙门,两国大臣业经会议妥平,互立办法可据。我全权大臣饬敝领事就贵道台面陈一切,转请沈大臣查办事宜,开列于左:

    一、从今约五、六日之间,敝国所拨大船,自必齐到琅〈王乔〉,载兵回国。应请沈大臣或潘大臣如期驾至该地,与我西乡中将会晤,以便彼此料理交代事宜。贵国所派兵员,现下不过充为交代,彼此照应,犹可不必多员。

    一、从来两国大臣一切往来公文,彼此缴回注销,永为罢论。则其沈、潘两位大臣与西乡中将曩日所有来往一切公文,亦宜就琅相会交之便,两相交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