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俞樾九思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xyx2020 2020-03-10

  陈寅恪先生受俞平伯之托为撰写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言,俞不解其意几数十年矣!今诵读下,不免要学古人言,不甚兴废之感。叹!叹!畸笏叟!
  跋文提到了与俞平伯的思想交谊:
  尝与平伯言:吾徒今日处身于不夷不惠之间,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其所遭遇,在此诗第二第六首之间,至第七首所言,则藐不可期,未能留命以相待,亦姑诵之玩之,比诸遥望海上神山,虽不可即,但知来日尚有此一境者,未始不可以少抒忧生之念。然而其用心苦矣。
  殆此!可以知其意知其味!
  今将俞翁呓语九诗(不为十有寓九思之意)尽录之如下:
  历观成败与兴衰,福有根由祸有基。
  不过六十花甲子,酿成天下尽疮痍。
  无端横议起平民,从此人间事事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大家齐作自由人。
  才喜平权得自由,谁知从此又戈矛。
  弱者之肉强者食,膏血成河遍地流。
  发奋英雄喜自强,各自提封各连坊。
  道路不通商断绝,纷纷海客整归装。
  大邦齐晋小邦滕,各自提封各自争。
  郡县穷时封建起,秦皇已废又重兴。
  几家玉帛几家戎,又是春秋战国风。
  太息斯时无管仲,茫茫杀气几时终。
  触斗相争年复年,天心仁爱亦垂怜。
  六龙一出乾坤定,八百诸侯拜殿前。
  人间锦绣似华胥,偃武修文乐有余。
  璧水桥门修礼教,山岩野壑访遗书。
  张弛由来道似弓,聊将数语示儿童。
  悠悠二百余年事,都入衰翁一梦中。
  古人之作预留天地,天轩地阁,当然这么看你是看不出个所以来的。俞平伯参商余岁,犹未明,不知其所以然也。今为小试一牛刀!待看如何。
  陈寅恪尝与平伯言:
  处身于不夷不惠之间,
  托命于非驴非马之国,
  其所遭遇,
  在此诗第二第六首之间,
  至第七首所言,则藐不可期!
  能否解得其意。咱再往下看。
  历观成败与兴衰,
  福有根由祸有基。
  不过六十花甲子,
  酿成天下尽疮痍。
  此为第一首,略显平淡一些,且放过!
  我们再往下看:
  无端横议起平民,从此人间事事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大家齐作自由人。
  才喜平权得自由,谁知从此又戈矛。
  弱者之肉强者食,膏血成河遍地流。
  发奋英雄喜自强,各自提封各连坊。
  道路不通商断绝,纷纷海客整归装。
  大邦齐晋小邦滕,各自提封各自争。
  郡县穷时封建起,秦皇已废又重兴。
  几家玉帛几家戎,又是春秋战国风。
  太息斯时无管仲,茫茫杀气几时终。
  可看出啥了没?
  不解其意,咱就学一下七十二变!
  无端横议起平民,
  从此人间事事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
  大家齐作自由人。
  才喜平权得自由,
  谁知从此又戈矛。
  弱者之肉强者食,
  膏血成河遍地流。
  发奋英雄喜自强,
  各自提封各连坊。
  道路不通商断绝,
  纷纷海客整归装。
  大邦齐晋小邦滕,
  各自提封各自争。
  郡县穷时封建起,
  秦皇已废又重兴。
  几家玉帛几家戎,
  又是春秋战国风。
  太息斯时无管仲,
  茫茫杀气几时终。
  这回呢?该有点意思了罢!还不晓得?
  无端横议起平民
  从此人间事事新
  三五纲常收拾起
  大家齐作自由人
  才喜平权得自由
  咋样?这很明白了吧。1907年以前,什么事值得这样说?康梁!维新运动!戊戌变法!
  无从三大才!端此五家喜!无端从此三五,大家才喜!
  横议起平民
  人间事事新
  纲常收拾起
  齐作自由人
  平权得自由
  这样一来,它明不明白?
  此跋语的结尾还说:“此诗末首曰:‘略将数语示儿曹。’然则今日平伯之录之诠之者,似亦为当时所预知。此殆所谓人事之当然而非偶然者欤?”
  盖《呓语》的第九首即最后一首作:
  张弛由来道似弓,聊将数语示儿童。
  悠悠二百余年事,都入衰翁一梦中。
  钱仲联校正本之第二句作“示儿童”,依韵脚当不误。人言寅恪先生写为“示儿曹”,应为笔误。然耶非耶?此盖突一“曹”字!《红楼梦》作者谁耶?是不是“曹雪芹”?对啊!它这里就是要显这个“曹”字。那作梦的衰翁是谁呀?曹衰翁!二百余年一梦中,谁堪入梦?试问这《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此事暂推详,上世纪20年代末,这恰是寅恪先生的时代所感和内心的忧思。对时代变迁有所感而又心存忧思的一个人,他才有可能悟的真谛而能够了解和体会俞曲园的《病中呓语》。《呓语》第七首:
  触斗相争年复年,
  天心仁爱亦垂怜。
  六龙一出乾坤定,
  八百诸侯拜殿前。
  海宴河清、江山大一统之写照,寅恪先生故认为值一境界“藐不可期”,有深意焉。
  《呓语》第九首:
  张弛由来道似弓,
  聊将数语示儿童。
  悠悠二百余年事,
  都入衰翁一梦中。
  知将二百余年事,都入衰翁“一梦”中!斯一梦,第为《红楼梦》,春秋之笔,恰将清季二百余年历史纳洽一书中,恣肆磅礴,知味,入味!可谓尽矣!
  这便是俞翁之意无疑了!
  悠悠二百余年事,都入衰翁一梦中。二百余年事,衰翁一梦已尽!人这已经是说的很明白了。

相关栏目: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