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牵动贾府大事的元春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江渚叟 2020-03-10

  贯穿《红楼梦》全书的是两条线。一条是以贾宝玉为中心的爱情线,其主角有黛玉、宝钗、袭人。一条是以王熙凤为中心的兴衰线,主角是贾琏、贾珍、尤二姐。而牵动这两条线的关键人物却是贾元春。另外,宝钗未能如愿进宫,探春能成为王妃,也皆是元春掌控的。
  《红楼梦》八十回已是全壁,续书不可信,脂批更不可信,所谓的史料,全是牵强附会。八十回后的故事,已隐在了八十回之内,只要潜心研究原著的文字,一切自会了然。
  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二页:“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也有一首判词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二十年”句,红学大师蔡义江的解释是:“这是说元春到了二十岁(大概是她入宫的年纪)时,已经通达人情世故了。”这种解释显然不合理。封建社会宫中选秀,一般是十四五岁的女孩,古人有句俗话是二八佳人,说的是女孩十六岁如含苞待放的鲜花,是婚嫁的最佳年龄。若到了二十岁还未婚,应算是大龄剩女了。还有种说法是元春进宫已二十年了,这种说法更不靠谱。书中明确交代,宝玉幼时曾得元春教授,而元春幸大观园时,宝玉却只有十三岁。幼儿能认字的年龄应在四五岁以后,以此推算,元春应该比宝玉大八九岁左右。所以,“二十年”是指元春封为贤德妃时候是二十岁。“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的蕴意应是:二十岁已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成了贤德妃,在宫中如盛开的石榴花那样红火。
  “三春”句,蔡先生的解释是:“元春的三个妹妹都不及他荣华富贵。”这种解释看似合理,细细品,却不是这个味。迎春、惜春皆是平民,不具备与元春并论比景的资格。堪与元春并论的只有后来成为王妃的三小姐探春。并且这个句的焦点,是在这个“景”字上,景字并不是单纯仅指她们个人的景,此事稍后再论。
  “虎兔”句,蔡先生的解释是原意不明。其在否定了续书寅年卯年相交说之后,列出了四种可能。一,可能指年月,也可能指月日。二,可能映射康熙死胤祯嗣位事。三,可能是属兔的人碰到了属虎的或者寅年等等。四,从已卯本“虎兔”作“虎兕”看,有可能暗示元春死于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中。笔者认为,蔡先生猜想,皆都毫无根据,恰恰是他否定的寅年卯年相交说,却是最靠谱的。因蔡先生皆是凭空猜测,没必要逐一分析,但元春死于两派斗争说,却有不少人上当,下面不得不顺便说一下。还有,蔡先生将“大梦归”简单的解成“指死”,也是不全面的。
  【恨无常】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香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很显然,无常到时,元春是荣华正好,正似“榴花开处照宫闱”的最受宠时期。所以,根本不存在卷入了两派斗争的事。“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香魂消耗。”这点明了元春死时,有若干事放心不下,却没来得及说出来。那么,她不放心的是什么事?是她死之后,不能再保护家里人了,要提醒家人“须要退步抽身早”。但宫里宫外,咫尺天涯,却没有机会当面嘱咐家人。那么,元春担忧什么?为何要家里人退步抽身?因为她在宫里得罪了人,担心这些人会找贾府的茬报复。
  七十二回,凤姐作了个梦:宫里的娘娘打发太监来要一百匹锦。“他说的又不是咱们的家娘娘。我就不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正与贾琏等人说梦时,下人报:“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小太监是夏太监打发来借二百两银子,并说:“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道要还多少了。只怕我们没有,若有,只管拿去。”当凤姐装模作样,把自己的金项圈拿出去抵押了银子,打发了小太监走后。“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慢应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由这件事看出:一,荣府的财政权,是掌握在贾琏夫妻手里,贾琏主外,凤姐主内。二,有权势的太监把贾府看成了挖不完的金山,取不尽的银库。隔三差五便来勒索,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欠了贾府多少钱。弄得贾琏夫妻很头疼。三,贾琏心服凤姐的交际技巧,遇到棘手的事情,愿意由凤姐来处理。四,依凤姐的态度:“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可见凤姐不可能始终满足太监们的贪得无厌。五,作者开篇时强调:“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凤姐梦太监来夺锦,这是提醒读者,后来太监们会以某种借口,敲诈贾府一笔钱财,因数目太大,被凤姐拒绝。
  面对太监们无休止的勒索,贾家人会怎么办?十八回元春对贾母与王夫人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内许进宫省视一次。”王夫人每月都有一次进宫的机会,既然进了宫,能不说起这些烦心的事?当时元春正值“喜荣华正好”,知道太监们搅得其家人不得安宁,会是什么反应?
  二十二回元春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元春能接触的人是皇帝、嫔妃、宫女与太监,谁是妖魔?显然是那些祸害贾府的太监。此时元春正似榴花红火时,自然持宠气壮。从后两句看,元春斥责太监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此谜底是爆竹。古诗有“爆竹声中一岁除”句,可见爆竹化成灰的时间是春节。其正好吻合了“虎兔相逢大梦归”,点明了元春是死于虎年与兔年相交的除夕夜。元春生于年初一,死于年除夕。《红楼梦》全书中,将生日、忌日做了特别交代的,这是唯一的一个人。这种交代能不含有特殊的寓意?元春的生日和忌日,正好是大自然万物生息的一个周期。元春荣,贾府盛,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元春亡,贾府衰,“须要退步抽身早”。正如秦可卿所言:“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所以说,“大梦归”不单纯指元春死,而是包括整个贾府繁华梦的结束。
  元春死时,担心太监会找贾府的茬报复。元春死后,睿智的凤姐也马上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所以,赶紧做了未雨绸缪的准备。此事笔者在《凤姐的不世之功》帖子已分析过,不再重复啰嗦了。我在品味“三春争及初春景”时,突然觉得探春的婚事,是元春为贾府备用的保护伞。结果天违人愿,探春婚后却离开了京城。
  五十六回,写甄府的人奉旨进京,而进宫的人却是夫人和三小姐。皇帝要诏见一个姑娘干什么?一定是婚事。甄府即贾府,我在《最幸运的贾探春》一帖已论过。这是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梦和虚幻来点明八十回后的事情。既然是夫人和三小姐进的宫,那么,进的一定是后宫。见的便应该是元春,或是皇后和太后她们。
  七十回,探春放风筝,别人的风筝来绞,又来了个大喜字绞到了一块。三下收线乱顿断了线时,三个风筝才飘飘摇摇去了。可见探春的婚礼是在京中举行的。探春的判词有“清明涕送江边望”,点明了探春离京的日子是清明节。元春死于除夕夜,按贯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晏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所以探春不可能是元春死后结的婚,应该是在年前。这说明探春的夫家在京中是有府邸的,婚后过了好长时间才离开了京城。
  贾府的败亡,首先是由贾琏休妻引发的。我在《冰山雌凤的寓意》一文已论过。若探春还在京中,以王妃的身份,决不会允许贾琏这样做。七十四回,探春拿虚幻的甄家说事:“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自杀自灭起来,方能一败涂地呢。”更重要的是,太监们对探春的身份会有所顾忌,不会那么猖狂。
  【分骨肉】曲:“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探春成了王妃,本来是喜庆事,但此曲却是凄凉的格调。细琢磨,其蕴意含有这种成份:身不由己,不能再照顾父母和家里人了。人算不如天算,这是定数。从今以后,远隔万水千山,只能是各人自己保护好自己了。
  通过这些事,所以我认为探春的婚事是由元春牵线定下的。本想把其留在京中照顾贾府,元春死后不久,探春的夫婿却放了外任,探春只能随夫上任去了。此观点能否服人,希望能在与网友的争论中重新发现,加以完善。
  至于黛玉宝钗的事,笔者已在《谁拆散了宝黛的婚事》专帖论过了。
  江渚叟 2019·11·28





作者:葡萄牙月桂 回复时间:2019-12-02 10:00:47
  先顶吧(ò ó)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12-14 11:25:01
  原来为此帖子而感谢。
  天涯论坛本身有文字过滤,还有版主审核。
  本人胡说八道的帖子能通过,因为本人泡此论坛多年,混了个脸熟。
  你还是生脸,有一天你能演昆腔老旦时,大家就认识你了。
  欢迎入《红楼》,梦醒处,啊呀呀,莫非《游园惊梦》。
  西楚有个霸王叫项羽,史迁对他著墨很多,此人双瞳,如舜也,可惜了。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12-16 11:22:54
  读《红楼梦》要知道书中有格物,那么书中的人说是人也行,说不是人也行。
  人总是要死的,怎么死的?《红楼梦》八十回中没写。
  没写就不能知道?
  只要读破《红楼梦》,知道了宝玉是谁,一切事情就不叫事情。
  譬如,楼主读元春,你要自问一下,作者为什么写元春戴八凤冠。在大清,戴八凤冠的属于标准的皇后。
  所以传说中的曹家没出过这么大的妃子,至于其它不搭边的,更不用说是宝玉的家。
  大清乾隆前期,合整个就那么几个皇后,读者不去寻找,看书冒猜。
  当然,作者用有“香草美人”笔法,元春也是假面目,事是真的。
  研读《红楼梦》一定要学会自我分析,作者真的补天之才吗?!
  此书如此大逆,清代怎么禁不了。
  作者格物对应的人物与大清皇族密切相关,自己写着玩,谁知有人喜欢看。看又看不懂。
  《红楼梦》书中写有许多僭越之事,大清前期,僭越之事也就那么几件事,为什么读者不去思考,而要另起锅灶编一番故事?!
  甄士隐昼日做梦,典故是华胥梦,而华胥梦是黄帝梦。因此此书根本不是写小事之书,更不会去写后宫恩怨之书。
  再譬如,贾敬宾天,宾天是用于皇帝死了的修辞,而连夜通知宝玉家,宝玉身份能低?!
  雍正宾天,乾隆要办丧事的,《红楼梦》书中谁是乾隆?!
  当然,看似简单,又不简单,书中为什么说贾敬是“江宁乙卯科进士”?
  《红楼梦》复杂就复杂在这里,暗藏“推背”。
  很多红学大师是越读越糊涂,人物对不上号。
  人物为什么对不上号?读者一定要自己分析原因,这样,读此书更有意思。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12-16 16:32:26
  《红楼梦》逾是细品,逾是感叹作者千古难有之笔,非一般人能明白出几个意思。
  脂砚先生因与雍正乾隆特熟,见《红楼梦》写出他们嘴脸,兴笔批之,又担心乾隆发现他是谁,也用格物笔法说作者把他比钗黛。
  这种多层格物,证起来很浪费时间,非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
  后人中除非大懂之人,才能明白脂砚的意思。本人若不说,再研究二百年,也不可能有人知道脂砚是谁。
  有研究者认为作者批者是一人,实不知宝玉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宝玉在京中曾经一霸,全国各地都是他家的,后来出事了。。。事出的大,当时京中人都知道可不敢说,现在已没多少人知道了。




作者:bhfy18 回复时间:2020-02-12 14:00:04
  。那么,元春担忧什么?为何要家里人退步抽身?因为她在宫里得罪了人,担心这些人会找贾府的茬报复。
  七十二回,凤姐作了个梦:宫里的娘娘打发太监来要一百匹锦。“他说的又不是咱们的家娘娘。我就不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正与贾琏等人说梦时,下人报:“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小太监是夏太监打发来借二百两银子,并说:“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道要还多少了。只怕我们没有,若有,只管拿去。”当凤姐装模作样,把自己的金项圈拿出去抵押了银子,打发了小太监走后。“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慢应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
  元春得罪人意味着失宠,如有皇帝眷顾,没人敢得罪她,王熙凤梦见有别的娘娘夺锦,就说明有嫔妃争宠,暗算元春。
  太监到贾府要钱很正常,第一,元妃也需要有权势的太监拥戴,第二,贾府想了解元春和皇宫的情况,也需要结交,钱财是太监最大的爱好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20-02-13 16:01:33
  二十二回元春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与他人争论书的表面事情将会陷入无限漫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本人只问一句,有用“帛”束的爆竹吗?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作者用爆竹拘竹,用竹比人,用帛束之人而言人‘
  这种比兴推进,周汝昌先生研究一生说只进了十层,然后没能力对应了。
  金圣叹先生在《西厢记》中说有“双文”,道起一,一生两仪,化而四象,成六十四卦成洹河沙之数。
  能把洹河沙演算出来不叫本事,能把“一”读懂,都特么要本事。
  金圣叹说过,《水浒》一收也就两三个人。
  本人读《红楼梦》也就看到六、七个人。
  作者用清历说事,不可能到金代问金兀术,不可能到辽国问耶律子,不可能到宋未问徽宗,不可能到明代问建文。
  《离骚》《庄子》同笔而用,千变万化,非常人而能读也。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20-02-13 22:44:06
  这个楼主出来走两步。。。
  没事别乱球说。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20-02-13 22:53:23
  作者说天地可恨,楼主乱七八糟怀疑人人都可恨。
  小人之心。魑魅魍魉。




作者:尚春元 回复时间:2020-02-14 05:11:17
  没太细读过《离骚》,主要是里面的字大多都不认识,惭愧!不过,似乎有一个“楚人怀玉”的故事,兴许是我记错了。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20-02-14 17:50:08
  《红楼梦》记的是大清皇家之事,代善曾经被立为储君,后来废了,顺治年死的。康熙朝明立太子,九子夺嫡也废了。雍正继位后实行双遗诏对应。乾隆朝在遗诏的同时,还是想明立太子的,但是富察皇后生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
  夺嫡斗争很残酷的,宝玉身陷其中。大清皇子出生后亲妈是不能亲养的,宝玉可能被大清母系皇族一个人收养过,在争斗中逃过了死劫。
  孰是孰非,若评论实了,将会说到皇帝的对错,所以作者用寓比,读者自己感觉。
  为一个皇位,子要弑君父,兄弟要相煎。后宫也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抚养的谁,一旦出事也受牵连。
  书到底写到什么时间,熟知大清历史的人是能看明白的。
  中华56个民族是一家,现在把它当小说读,解它何益?!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20-02-16 15:16:14
  作者深知为帝之道,当一个政权巩固后,最忌的是外戚专权,藩郡坐大。
  唐明皇因溺爱杨贵妃,让杨国舅宫中专权,地方上史思明、安禄山势力坐大。
  由于溺爱,杨贵妃也就难免僭越奢华,喝醉了酒还得人扶着去见唐明皇,成何体统,如何能封皇后而母仪天下,再者杨贵妃又没给唐明皇生一子半女的,如何服大臣之口。
  两个活宝终于玩流浪去了,不杀杨贵妃如何聚军臣之心?
  爱妃死了,新皇帝登基了,自己却当了太上皇。自己给自己玩废了。
  书中宝钗有环肥之比,你进京待选,你看人家知书达理,体贴母亲,提醒哥哥,与贾府上下关系处理的都好,人人都说她好。能穿素衣穿素衣,宴酒好喝不沾杯,不疯傻嬉闹,不参道悟佛,落落大方,规规矩矩。将来相夫教子,定为贤妻良母。
  《红楼梦》是用贾雨村言表述的,而贾雨村精于帝王之道,论起阴阳两赋张口就尧舜说起,书中比他为莽操,具胆鼻权腮,气度不凡。
  汉代王莽外戚夺了刘家的政权建立新政,曹操只差一步又夺了刘家的政权。后来曹操的长子曹丕当了皇帝,后人感觉曹植有才又得曹操喜爱应该当皇帝。历史没有假设,历史上曹丕很有能力才干的。贾雨村对子建是讽刺的,宝玉也说子建是没见过洛神的。
  贾家上下就千把号人,贾政有清客,王子腾在外有军权,薛蟠收买了不少纨绔子弟,只需要收买一个都兵总管之类的,一夜能谋大事的。
  如果没这种雄才大略,象竹林七贤一样,吃好喝好混个贤名。再不行只有象祝枝山、唐寅一样落个才名。再不好只有出家当和尚落个清名。
  贾家京中望族,赫赫扬扬于天下已百年,拿都是打出来的江山,哪有坐等来的江山。
  你看大唐太宗李世民,杀了他哥哥弟弟,吓的他老子自觉让位,历史上不也是一代明主啊,成王败贼。
  宋太宗夺了宋太祖的位,明永乐靖难了建文。
  李自成吊死崇祯,皇太极盛京建国。
  书不是没写到这儿吗?!
  谁说的,到是忘记了一个人,贾代善战功大,结果皇太吉不是更有勇有谋。
  如今代善已逝多年,老祖母还在。。。。
  玄烨虽不受顺治最爱,但是五岁出痘已长了麻子了的,用着放心。皇帝临终前,听大臣这样一说,很是,就让玄烨当了满族的主事,一个小小京官罢了。
  七八岁坐床,十三四岁执政,大清实录康熙自己说的,十三岁多有了那事,十九岁大权巩固,儿子保清,承祜夭折,又生了个儿子,乳名保成,谕全宫都得呼作保成保成。
  《水浒》中呼宋江,人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叫“呼保义”,读了《红楼梦》你才知道什么叫“呼保成”,所以《水浒》是仿《红楼梦》写作手法。
  保成一岁抓周,抓了一手粉脂,康熙骂他将来也是个“好色之徒耳”。谁知老太祖母喜欢。
  四岁多出痘,康熙十五日没上班。
  出痘没死,五岁正式见孝庄太皇太后,孝庄赐绸疋,赏宴。
  七岁时地陷东南,京中地震。地裂墙革,椽弹瓦飞。
  后来康熙下决心建平矮的园子住。
  建成后,请示孝庄,孝庄说“二十二日是好日子”。
  真乃是:
  梧桐曳光梦华胥,卷书落声醒韶色。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20-02-18 11:22:12
  如果楼主只是想肤浅地读读《红楼梦》则罢,如果真想看出点什么,本人还真喜欢你这样多问的。
  网上高手们很多要出书,知识产权不咋的还玩高深。本人上此论坛从已死的胡适到专家到此论坛资深网友骂的我自己都不知道骂过谁。
  他们也可能不知道本人骂的意思。
  《红楼梦》是一种情情、情不情之书,仅此字句深含辩证,孰好孰坏、孰善孰恶、孰美离孰丑?我们可以去对比它,不要轻易带着个人观点去批评和赞赏书中的某个人。
  如果喜欢写帖子,可以在最后说,“王夫人到底是善是恶真是也须众人说”,这样既含蓄又耐人思考。
  如果是个红学专家,其认为可影响普通大众读者认识的,所以他们的《红楼梦》公开媒体语言务必谨慎。
  现在此论坛上的几个老迷,基本上只是研究对比,不说个人好恶评价。这些人十几年前本人在当时很火的红楼论坛就认识他们。他们当时都是吃素念斋的,没骂过人?!
  面对《红楼梦》这部书,胡适也犯傻,不是自己知识领域的东西,胡说个什么?!
  本人咋能胡说呢?因为本人心地善良,自站地步,自说自己在胡说七道或胡说九道。
  中国人骂人真是国骂,新奇不已。注意《红楼梦》中,作者明骂暗刺的事情很多。有人说我只读高雅的《红楼梦》,不看《金瓶梅》。
  作者是字型高手、画形高手。你听他只有一个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当话过去人生育那么差,痴了吧。
  《红楼梦》到底是部什么书,本人知道也不说,但对真正想知道的,可以尽知识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是各自己所得,好坏与本人不相干系。
  本人在网上给自己立过规:
  一不为读者排《红楼梦》中的辈分,二不说刘姥姥一进荣府,三不说十二钗是何人,四不说大观园在何处。
  如同观棋,能看最后不说者,君子也。


相关栏目: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