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贾宝玉续《庄子》的深意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至真斋主 2020-03-10

  ——红楼梦诗词曲赋明末清初时代背景新解(5)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夜读《南华经》至《外篇·胠箧》一则,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仿照《胠箧》续了一篇。转天早晨,黛玉来找宝玉,宝玉不在房中,就翻弄案上书,看到了宝玉的“续文”,不觉又气又笑,于是提笔写了一首七绝:“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其中第二句到底是“作践南华庄子文”,还是“作践南华庄子因”?至今争论不休。查阅各个抄本,庚辰本、蒙府本、列藏本、戚序本、舒序本均为“作践南华庄子因”。红楼梦稿本为“剽袭南华庄子文”,将“作践”涂抹改为“剽袭”,将“庄子因”的“因”涂抹改为“文”。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则为“作践南华庄子文”。主流红学家们基本都认为这句诗是“作践南华庄子因”。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七章《史事稽年》“一六八八年(康熙二十七年戊辰)” 一节指出:“是年秋,林云铭自序所著《庄子因》修订版。按《庄子因》,为讲解《庄子》之书,于《庄子》原文后各以己语贯串文词,发明旨义,犹略沿明代评文圈点风习,稍有启发文章意趣之致,与晚出王先谦、郭庆藩等汉学家之句笺字诂者大异其体制,而雪芹时代人所读《庄子》注本,正此种也。《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写宝玉续《庄》,黛玉题诗,有‘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指此。校订者乃竟从坊本妄改为‘庄子文’,由不知‘庄子因’三字连文,且为专名耳。”蔡义江在《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中,从格律角度认为应该是“作践南华庄子因”,他说:“因”与“人”本同为上平声“十一真”韵,改为“文”便不是同一部韵了。


  


  宝玉为啥要续《庄子》?黛玉诗第二句“作践南华庄子文”和“作践南华庄子因”哪一个合理?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从《红楼梦》文本入手,梳理一下宝玉续《庄子》的起因,看看这段情节中宝玉看的是什么书,黛玉又是针对什么写的诗。

  元妃省亲完毕回皇宫后,贾府的人收拾东西又都忙了两三天,大家都累得精疲力竭。只有宝玉最闲暇,他去宁府看了一会儿戏。小厮茗烟想引宝玉往城外逛逛,宝玉就想起了回家吃年茶的袭人,于是二人骑马来到袭人家。回到贾府后袭人跟宝玉说家里要赎她回去,宝玉挽留了一回儿,袭人执意要走,宝玉叹道:“早知道都是要去的,我就不该弄了来,临了剩了我一个孤鬼儿。”说着,便赌气上床睡去了。其实这是袭人在故意吓唬宝玉。袭人在家时,她母兄确实想赎她回去,袭人说至死都不回去,为此还哭闹了一阵,这事也就作罢了。况且贾家买袭人是签下的死契,也就是不得赎回的契约,如果贾家不同意放袭人,花家是不能把袭人赎回去的。宝玉不明白“死契”的约定,被袭人一番话给吓住了。

  那么袭人为啥要故意吓唬宝玉呢?在袭人眼里,宝玉自幼性格异常,淘气憨玩,仗着贾母溺爱,父母拘管不严,于是更加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袭人要正面劝他,他肯定不听。正巧有赎身这件事,袭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她见宝玉真的难过了,便笑道:“这有什么伤心的,你果然留我,我自然不出去了。”宝玉见这话有文章,便说道:“你倒说说,我还要怎么留你,我自己也难说了。”袭人笑道:“咱们素日好处,再不用说。但今日你安心留我,不在这上头。我另说出两三件事来,你果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宝玉忙笑道:“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宝玉发了毒誓。袭人说宝玉第一件要改掉的就是常把死挂在嘴边。第二件,不管宝玉喜欢不喜欢读书,都要做出喜欢读书的样子,也让贾政少生些气。再也不要骂读书上进的人为“禄蠹”。第三件,再不可毁僧谤道。第四件,再不要调脂弄粉。第五件,这是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宝玉都满口答应下来。


  


  然而,不久宝玉就把答应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湘云来到贾府,晚上跟黛玉住在一起。宝玉一大早来到潇湘馆。湘云洗了脸,翠缕要把脏水泼掉,宝玉不让泼,就用脏水洗了脸。紫鹃要递给他香皂,宝玉说:“这盆里的就不少,不用搓了。”翠缕数落宝玉:“还是这个毛病儿,多早晚才改。”宝玉也不管那些,漱了口又让湘云给他梳头。在梳头的时候宝玉又顺手拈了胭脂想往口边送,被湘云看见了伸手“拍”的一下把胭脂打落,说道:“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晚才改过!”这个场景正巧被赶来的袭人看见。袭人见宝玉梳洗过了只好回到怡红院自己梳洗。宝钗来了,问起宝玉去哪里了。袭人没好气地跟宝钗抱怨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玉从潇湘馆回到怡红院,宝钗走了,袭人跟宝玉怄气不理睬他。两人斗了一回嘴,宝玉索性不理睬袭人和麝月了。麝月只好打发两个小丫头服侍宝玉。其中一个叫“蕙香”的小丫头是袭人给改的名,宝玉一听就来气了,说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此后宝玉也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实在闷得慌了要么拿着书解闷,要么摆弄笔墨,也不使唤袭人、麝月她们,只叫四儿一个答应。

  一天晚饭后,宝玉喝了两杯酒,独自一人好没兴趣,他也不愿招呼袭人她们,就当她们死了,自己一人也要过的。他就让四儿剪灯烹茶,自己看《南华经》。他看到了《庄子外篇·胠箧》一文,其中有这么一段:“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翻译成白话文大意为:“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胠箧,意思为撬开箱箧,后来成为“盗窃”的代称。庄子在《胠箧》一文中,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庄子在这篇文章里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胠箧》全篇大体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讨论各种防盗的手段,最终都会被盗贼所利用入手,指出当时治天下的主张和办法都是统治者、阴谋家的工具,着力批判了“仁义”和“礼法”。第二部分进一步提出摒弃一切社会文化的观点,使“绝圣”的主张和“弃知”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第三部分通过对比“至德之世”与“三代以下”的治乱,表达缅怀原始社会的政治主张。

  宝玉看到了书中引用的《胠箧》那段文字,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仿照庄子的风格写了如下一段文字:“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翻译成白话文大意为:“赶走袭人,辞掉麝月,女子们才会收敛对我的劝勉。毁掉宝钗的美貌,塞堵黛玉的灵窍,丢掉或减少对他们的情意,女子们的资质就没啥差别了。让她们打消劝勉的念头,就没有了相互闹矛盾的忧虑。毁掉宝钗的美貌,就没有了贪恋爱慕她的心思;塞堵黛玉的灵窍,就没有了对她才华的钦慕之情。宝钗、黛玉、袭人、麝月,她们都张开了罗网,挖好了陷阱,迷惑了天下人而难以自拔。”

  从这段情节我们知道宝玉读的是《庄子》(也叫《南华经》)原文,不是林云铭的《庄子因》。如果我们把宝玉撰写的短文与《胠箧》相比较,就会发现这不是在续《庄子》,而是仿照《庄子》那段原文语义,根据“怡红院”的事体所写的一篇短文。根据宝玉看的《庄子》这段原文,结合宝玉所写的短文,我们就会认识到黛玉的诗是在责怪宝玉作践《庄子》,而不是作践林云铭的《庄子因》。自《庄子》传世以来,注解它的书汗牛充栋,宝玉仿照《庄子》写一篇短文,要说“作践”也是在“作践”《庄子》,与注解《庄子》的书毫不相干。


  


  (林云铭《庄子因》)

  我们再看林云铭的《庄子因》对《胠箧》这段原文的注解:“殚残,尽去也。论议,论道也。此言遏乱盗源,当绝圣弃知也。铄绝,焚而弃之也。”在文末林云铭又对整篇《胠箧》阐述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林云铭的《庄子因》对《庄子》中一些关键和难解的词语作了注解,每篇文章的末尾又对整篇文章进行点评。因为林云铭的注解和阐述颇有见地,在《庄子因》刊刻发行以后影响很大。一些红学家没有仔细阅读《红楼梦》文本,就想当然地以为宝玉读的是林云铭的《庄子因》,而《红楼梦》文本中明白无误地引用的是《庄子·胠箧》原文,并没有林云铭的注解阐释,也根本没有提到《庄子因》。也有的人拿批语来说明宝玉读的是《庄子因》。在宝玉续《庄子》文本处,庚辰本有一条眉批:“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这是因为庚辰本黛玉的七绝第二句是“作践南华庄子因”,这个批书人不假思索,误以为宝玉续的是林云铭的《庄子因》。如果我们看其他几处有关宝玉读《庄子》的批语,批书人提到的都是《庄子》而非《庄子因》。

  在宝玉读《庄子·胠箧》处,庚辰本有夹批:“此上语本《庄子》。”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宝玉读的是《庄子》原文,而非林云铭的《庄子因》。在宝玉提笔作“续”处,庚辰本有眉批:“趁着酒兴不禁而续,是作者自站地步处,谓余何人耶,敢续《庄子》?然奇极怪极之笔,从何设想,怎不令人叫绝?己卯冬夜。”第二十二回,宝玉同时惹恼了湘云和黛玉,被她俩贬谤一顿,宝玉忽然想起了《南华经》上的句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在此处,庚辰本有长夹批:“源泉味甘,然后人争取之,自寻干涸也,亦如山木意,皆寓人智能聪明多知之害也。前文无心云看《南华经》,不过袭人等恼时,无聊之甚,偶以释闷耳。殊不知用于今日,大解悟大觉迷之功甚矣。市徒见此必云:前日看的是外篇《胠箧》,如何今日又知若许篇?然则彼时只曾看外篇数语乎?想其理,自然默默看过几篇,适至外篇,故偶触其机,方续之也。若云只看了那几句便续,则宝玉彼时之心是有意续《庄子》,并非释闷时偶续之也。且更有见前所续,则曰续的不通,更可笑矣。试思宝玉虽愚,岂有安心立意与庄叟争衡哉?且宝玉有生以来,此身此心为诸女儿应酬不暇,眼前多少现成有益之事尚无暇去做,岂忽然要分心于腐言糟粕之中哉?可知除闺阁之外,并无一事是宝玉立意作出来的。大则天地阴阳,小则功名荣枯,以及吟篇琢句,皆是随分触情。偶得之,不喜;失之,不悲。若当作有心,谬矣。只看大观园题咏之文,已算平生得意之句得意之事矣,然亦总不见再吟一句,再题一事,据此可见矣。然后可知前夜是无心顺手拈了一本《庄子》在手,且酒兴醺醺,芳愁默默,顺手不计工拙,草草一续也。若使顺手拈一本近时鼓词,或如‘钟无艳赴会’‘齐太子走国’等草野风邪之传,必亦续之矣。观者试看此批,然后谓余不谬。所以可恨者,彼夜却不曾拈了《山门》一出传奇。若使《山门》在案,彼时拈着,又不知于《寄生草》后续出何等超凡入圣大觉大悟诸语录来。”这段批语说得更明确,宝玉是在续《庄子》。紧接着后面情节宝玉填曲《寄生草》,庚辰本夹批:“此处亦续《寄生草》。余前批云不曾见续,今却见之,是意外之幸也。盖前夜《庄子》是道悟,此日是禅悟,天花散漫之文也。”第二十五回,宝玉和凤姐被马道婆施魔法醒来后,庚辰本有眉批:“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蔡义江教授说,如果把“庄子因”改为“庄子文”就不合律了。主流红学家们都一致赞成蔡义江教授的观点。这反映了主流红学家们对《红楼梦诗词》缺乏深入研究,他们误以为《红楼梦诗词》采用的全是平水韵。土默热红学研究员王华东对《红楼梦诗词》做了全面检测,他发现约80%用平水韵,约20%用《洪武正韵》和吴语方言。例如,枕霞旧友的咏菊诗《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重:二冬】 不押韵【在洪武正韵中没有二冬韵,“重”与“中、珑、空、胧”同属一东韵。因此按照洪武正韵应属押韵】

  潜度偷移三径中【中:一东(平)】 押韵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珑:一东】 押韵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空:一东(平))】 押韵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胧:一东】 押韵

  也许有人说第一句本来就可以不押韵。但是,首句押韵和不押韵平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首句不押韵来看,其中的“复”字就错韵了;而按照首句押韵来看,整首平仄完全符合要求。笔者意在请读者不要忽略了洪武正韵。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然而,经过宋、元等乱世,语音已乱。因此,朱元璋定都南京时,编了《洪武正韵》。洪武正韵是76韵。到了康熙五十四年(1711年),由康熙亲自组织编纂的《佩文韵府》公布,同平水韵的106韵。从《红楼梦》中有以《洪武正韵》和吴语押韵的诗词,也可以判断此书产生于清初,不可能产生于清中期的乾隆朝。主流红学认为《红楼梦》作者是乾隆朝的曹雪芹,这个曹雪芹没有留下一首完整的诗文作品,经过检测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的诗,他们用的都是平水韵,没有用到《洪武正韵》。乾隆朝的诗人们有谁还在用《洪武正韵》结合吴语方言作诗吗?恐怕是找不出来的。我们再看黛玉的诗,如果按照平水韵,第二句的“文”是十二邻韵,出韵了。而如果按照《洪武正韵》,“人”、“因”、“文”都在八真韵内,是合韵的。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黛玉诗第二句应为“作践南华庄子文”。


  


  那么宝玉续《庄子》有何深意呢?宝玉这篇短文不是闲文,而是他未来命运的谶语和伏线。在第一回甄士隐《解好了歌》的诗句和批语中,对贾家和贾宝玉的结局有概括性的描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戌本批语:“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戌本批语:“宁、荣既败之后。”“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批语:“甄玉、贾玉一干人。”在这里批书人提示我们,贾家败亡之后贾宝玉做了乞丐。第十九回,宝玉去袭人家,袭人家摆了一桌子果品让宝玉吃,可是袭人见了仍然觉得没有宝玉可吃的,此处批书人道:“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说明最后宝玉做了乞丐,过着“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流浪生活,再也没有成群的丫鬟婆子服侍。第二十二回,贾府给薛宝钗过生日,贾母命宝钗点戏,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没觉出这戏的妙处,宝钗就把戏中的一首《寄生草》念给宝玉听:“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随后,王熙凤说戏子像一个人,被湘云说破了像黛玉,宝玉因给湘云使眼色,却把湘云和黛玉都给惹恼了。宝玉心中十分不爽,心想我都是为你们,你们一个个反倒过来怪我多事了。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说完不禁流泪,他又仔细回味这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禁大哭起来。宝玉回味这句话其实是想到了自己未来的悲惨命运。

  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看裙钗的判词,看《红楼梦曲》,已经预知裙钗们未来的命运结局,当然也预知了自己的命运结局。宝玉跟秦可卿到荆榛遍地、狼虎同群的黑溪迷津处游玩,被夜叉海鬼拉下水也是他未来命运结局的谶语。警幻说只有“木居士”、“灰侍者”才能让宝玉渡过迷津。木居士,形若槁骸;灰侍者,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之《被衣为啮缺歌》云:“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彼何人哉?”大意是:“形体像枯槁的骨骸,心灵像熄灭的灰烬。他确实拥有实实在在的智识,却不因此而傲慢自矜。他看上去浑浑噩噩,迷迷糊糊,对世事无功利之心,无欲无求。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这就是贾宝玉要在险恶的世路,面对饥饿和人们的讪谤所要修炼的境界。其实《红楼梦》开篇写甄士隐家的遭际也是在预示贾家的结局。甄士隐家被大火烧成瓦砾,家破人亡了,甄士隐出家归隐。贾家的结局也会类似于甄士隐家,一定也是家破人亡,贾宝玉“悬崖撒手”之后也可能像鲁智深那样寄生寺院,然后再入红尘流浪做乞丐,即在世修行,跟甄士隐出家修行殊途同归。宝玉孤寂中续《庄子》也是他未来孤身一人流浪乞讨,身边再也没有成群的丫鬟婆子服侍的预演。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作者:江渚叟 回复时间:2020-01-13 16:57:18
  注重原著文字的研究,这是探讨红学的唯一出路‘。此帖有理有据,分析的合情合理,是佳作。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14 21:17:15
  小说的反面从始至终就有一条非常清晰的线索,以及要阐述的思想和内容,它就隐写在小说文本中。只有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才可以讲明白了小说反面的用意。否则就是今天这一段是怀明,明天那一段是反清,过几天又是要饭,再过几天又来个南明,难道小说的反面就是如此支离破碎。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15 21:54:57
  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脂批,一路设譬之文,迥非
  《石头记》大笔所屑,别有他属,余所不知。)
  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去,只留下
  袭人、(一个再见。)媚人、(二新出。)晴雯、(三新出,名妙而文。)麝月(四新出,尤妙。)
  (脂批,看此四婢之名,则知历来小说难与并肩。)
  四个丫鬟为伴。(文至此不知从何处想来。)
  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
  儿打架。(细极。)

  四个丫环:分别有何用意?袭人意在吴梅村,藏在花气袭人知昼暖等诗句中,媚人意在谄媚,谄言谣言。晴雯意在吴雯,名妙而文,虽我未学,下笔无文,撕扇补雀金意在增删,藏在起诗社茶筅提示的诗句里。麝月,镜子,意在以史为镜。
  如此笔法小说中不胜枚举。媚人在小说中只出现在此一次,这就是小说名字在背面的用意,很多都是起到提示作用。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阳]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宝镜,金盘,卧榻,联珠帐这些都可以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18 14:00:28
  元春命太监从宫中送出灯谜,命兄弟姐妹们猜。猜中了的,颁赐“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庚辰本脂批:“诗筒,身边所佩之物,以待偶成之句草录暂收之,共归至窗前,不致有亡也。”一柄茶筅”,脂批:“破竹如帚以净茶之积也。”

  如何理解元春赐的诗筒与茶筅。

  要之:诗边之句可破竹。

  传诗之意在隔壁,二字极思极险。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0 08:09:11
  红楼梦文本中涉及到关键历史或神话人物故事都围绕着山西,更准确地说在山西永济蒲州,如杨贵妃,赵京娘,娥皇女英,女娲补天,会真记,蒲东寺怀古,李义山等等,难道仅仅因为山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不是,文本这些信息都在指向山西蒲州布衣诗人吴雯,吴天章。门前万里昆仑水,千点桃花尺半鱼。(万里同悲,千红一哭)。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0 08:10:05
  甲辰本,癸酉本红楼梦均在山西发现,绝非偶然巧合。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0 08:10:46
  《红楼梦》里山西方言多

  山西《红楼梦》民间文学爱好者赵存义历经50年的潜心研究,在近日出版的《〈红楼梦〉生活语言与绛州口语》专著中提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生活语言均出自古绛州,即山西新绛县的地方口语。

  这才是绛珠仙子的来历。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0 08:40:30
  吴梅村初创者,严绳孙整理者,王士祯接手人,吴雯续书增删者。
  开篇第一回就交待了,分别用了耗子精偷香玉的写法和四王八公的拆字法,谐音法列出了创作团队的主要人物。
  吴玉峰,孔梅溪,棠村,取其中一字组成吴梅村,这是以前就有人发现,但未说出依据,其实就是在演绎耗子精偷香玉的故事。
  瓦灶绳床,严老爷到,只有儿孙忘不了。回头,再次回头用贾雨林这个人物将三处联系在一起,意在严绳孙。
  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吴雯)
  文本依据,晴雯(脂批名似妙文)雯谐音文。 吴新登脂批无星戥)吴谐音无。
  同时作者用多姑娘,多浑虫,鲍二家的,吴贵家的暗示将晴雯与吴家进行关联,
  其中文本中两处出现木犀,一处是冯紫英和薛蟠引出蒋玉菡的花气袭人知昼暖,意在吴梅村,我在有关文章中已作阐述。另一处就是袭人告密,宝玉让晴雯送旧手帕给黛玉一回出现的木犀露,同时又出现了吴新登,则意在吴雯。该回目隐语很多。
  这些如果都不能说明问题,则起诗社的诗中明确刻意提到的两处诗,非常清晰地又指向吴梅村和吴雯,就不能用牵强附会说了。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0 14:35:52
  去看看山西红学会张志坚的文章,她也提到王士祯与吴雯可能与红楼梦有关,并指出吴雯就是吴玉峰,王士祯应交待了吴雯一些事,她也提到一些证据,但更多只是她的猜测,当然她也有一些观点我并不赞同,但吴雯增删吴梅村的作品是毫无疑问的。小说中有大量的草蛇灰线,不仅环环相扣,而且逻辑严密。拆字法,谐音法,花草,人名,物件,诗句,小故事都是按照某一特定的方式在隐寓。史笔重在史意。就如庄子离骚以及红楼梦脂批不断提到的画法,均在意。听信和传播谣言和谗言媚语,才是小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需要揭示的造成国家兴衰的原由。春秋字法重在告诉读者字所处的语境不同,意思就完全不同,其实这也是产生谣言的根本原因。由此就可以理解红楼梦这部小说不同的人有不同解读,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是有很大的差异。若不能从文本最原始的字词出发,找出其中的草蛇灰线,一味地去附会历史,最终只能是左支右拙,看似有道理,又随时会因为一处漏洞,而无法自圆其说。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4:20:09
  《红楼梦》牙牌令第一谱“蓬头鬼:这鬼抱住钟馗腿”。 民国·黄鋈宝研堂《增订宣和谱》宣和谱第四十三牌“蓬头鬼:云消华月满仙台,宋王珪诗”(合巧第十三牌)。 恭和御制上元观灯 王珪(宋) 云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双凤云中扶辇下,六鳌海上驾山来。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4:21:02
  挽吴止水 王珪(宋) 人生五马贵,不负壮心期。 竟作青门隐,空吟画戟诗。 家声江表重,心事岁寒知。 未恨风流绝,双珠似可儿。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4:21:54
  吴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 宝玉道:“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 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4:25:37
  张如圭,”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5:02:41
  韩琦芍药、四相簪花 清初王士祯的徒弟宗元鼎在《赠别王阮亭司李》中写道:"芍药昔簪才子鬓" ,他还写过《拟韩魏公扬州芍药圃宴客歌》。王氏家族昔有一副著名对联:"碧纱笼护诗人草;金带围开宰相花"。 贾母便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厨里。”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5:50:24
  寒山子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6:05:03
  公元1701年,吴雯访旧天津,晤赵执信。
  复与王士禛相见于京师。赵执信《因园集》卷六《涓流集天津喜晤老友吴天章兼赠其所主张君》:“莲洋诗格如莲花,引我亭亭出泥滓。”
  王士禛《居易录》卷三:“三月初九日,吴天章白天津来,赠所刻《寒山子诗》。诗家每称其‘鹦鹉花间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谓有唐调。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至云‘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语。大抵佛语、菩萨语也。”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6:09:46
  赵执信“怀旧诗序”中称吴雯“拙于时艺,罔踬场屋中。体貌羸丑,衣冠垢蔽,...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6:13:10
  寒山诗抄录寒山子题于石间树上的三百余首,及拾得留存的50多首诗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6:18:29
  秋树根偶谈。
  《贻洪昉思》吴雯”洪子读书处,静依秋树根。车马何曾到幽巷,肮脏亦不登朱门。坐对孺人理典册,题诗羞道哀王孙。……頺然醉卧借芳草,忽忽明月升金盆。方纲按……渔洋所存今亦存之然恐不可以训后人矣“

  《还书与子文》吴雯”昨日借书来,今朝送书去。何从点脂粉,亦未污寒具。他时重相过,请参句中句“。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17:22:17
  还是来看看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的一句“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以及文本中出现的曹娥碑,这两块碑明显藏有隐语。结合之前提到的作书人:吴梅村和吴雯。看看王士祯用《李贺小传》的写作手法为吴梅村和吴雯生平写的文章,明显就是分别指向宝玉(圆石)和黛玉(甘露)。

  一、王士祯就在用《李贺小传》的笔法描述梅村去世前的情形。

  王士祯《池北偶谈》:太仓吴梅村伟业祭酒,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绝命词云: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时浙西僧水月,年百余岁,能前知。先生病亟,始孥舟迎之,至则曰:公元旦梦告之矣,何必更问老僧?遂卒。

  先生属疾时作令书,乃自叙事,略曰: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时一境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实为天下第一大苦人,吾死后殓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二、王士祯又用《李贺小传》的笔法写了一首《挽天章征君》。

  《挽天章征君》 王士祯

  生入甘露门,死为甘露灭。岂况无生忍,不生亦不灭。予昔事禅悦,兼复慕游仙。门前玉女峯,上有十丈莲。下界六十年,逢场暂游戏。来去众香国,终然饱禅味。不屑海山住,应归兠率天。下视大火聚,蠛蠓争扑縁。已空文字障,静阅庄严刼。何事劳结集,犹烦大迦叶。【天章逝时异香满室与先兄西樵同众香一语亦脗合竒矣】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20:34:46
  王士禄《燃脂集》中也有林四娘的故事。
  王士禄(1626~1673)字子底,一字伯受,号西樵,山东新城人。是王士禛的兄长。顺治九年(1652)进士,投牒改官,选莱州府教授,迁国子监助教,擢吏部主事。康熙二年,以员外郎典试河南,因事免官。尝游杭州,历览湖山之胜。居数年,起原官。学士张贞生、御史李棠先后建言获咎,力直之,人以为难。寻又免归。母殁,以毁卒。
  王士禄《燃脂集》中的林四娘故事应该来自其弟王士禛的讲述或《林四娘歌》序或《池北偶谈》中的林四娘故事。
  《红楼梦》中的林四娘故事也应该是根据王士禛《池北偶谈》中的林四娘故事演化而来。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21:10:23
  从文本中隐藏的人物,基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王士祯应该是提供了吴梅村的书稿以及大量素材给吴雯,最终石头记由吴雯完稿,故王士祯才会说,得其髓者吴雯也。
  从吴雯的诗中也可以发现,洪升与吴雯的关系也非常好。所以小说中可以看到长生殿的影子,而王士祯看过蒲松龄的聊斋,并有意收购,更说明王士祯有收购优秀书稿的动机和能力,故其可以拿到吴梅村的手稿也是符合逻辑的。
  王士祯又非常欣赏吴雯才学,而吴雯落选,足迹遍布九州大地,完成该小说的时间和生活体验完全有,其生活落魄也符合后人对曹雪芹这个人物的描写。当布衣诗人有着吴梅村,严绳孙,王士祯,甚至洪升等人的加持,凭着其才华,不仅写出红楼梦奢华场景,以及诗词,又能将众多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小说中又有各地不同方言,就非常符合逻辑了。
  所以说,红楼梦是集体结晶。无论如何红楼梦不可能是写满人或者皇宫秘事,庄子离骚无论如何也挨不到废太子。它就是一部明末清初的作品。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21:26:52
  林四娘故事的源头是林云铭根据陈宝钥的口述所作的《林四娘记》,其后蒲松龄根据当地的传说在《聊斋志异》对林四娘故事进行了补充修改,王士禛又根据《聊斋志异》写了《林四娘歌》序和《池北偶谈》,并在《池北偶谈》中对林四娘故事进一步予以完善。《池北偶谈》于康熙三十年公开刊印发行后,林四娘故事得以广泛传播,随后其他人关于林四娘故事的记述基本是依据《池北偶谈》中的记述演化而来,只是略作一些变化而已。
  吴雯将林四娘加入小说,明显可以看出其中的突兀,但正因为如此,就更说明红楼梦是经过增删,而吴雯加入林四娘的目的,是姽婳词中含有隐语血凝碧,意在苌弘凝碧,这才是增此内容的目的。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21:41:53
  《寄梅勿斋》吴雯

  我爱梅夫子 高怀无古今 著书已白首 举世谁知音

  偶以观流水 因之弹索琴 茫茫春色重 千树碧桃深

  《留别严荪友二首》吴雯

  我爱严夫子,高情无古今。最要英主契,终执野人心。

  衮衮承新命,依依念旧林。草堂连夜梦,几处白云深。

  几时到城阙,衣尚烟霞斑。紫府留君住,青山羡我还。

  愁添飞燕后,醉卧落花间。最悔浮名悞,春光掷等閒。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1 21:44:26
  《西谷宗一两先生各有哭先兄诗极其悲恸赋此奉谢》
  吴天绮
  诗中有泪为交身,把读一过一痛心。
  却忆平生最心折,君家兄弟是知音。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1:18:43
  《岑公洞》王士祯

  岑公昔学道,遗迹空山中。洞门界飞流,白日生雷风。石髓无古今,钟乳尽玲珑。岩泉日穿穴,点滴成洼窿。

  中央若累棋,狡狯造化功。頽竈倚青壁,中夜丹砂红。睠彼遗世翁,于今悟参同。壁间题字人,岁月何匆匆。

  巨碑亦笏立文词…….元符间岑岩起象求虚鉴真人賛一碑,李廌文叔所书,岑洞鲁池今皆为侯家所有。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1:19:35
  《宿徐元叹落木庵》吴梅村

  落木万山心,萧条无古今。弃家归去晩,别业住来深。

  客过松间饭,僧留石上琴。早成茅屋计,枉向白云寻。

  元歎棄家住故鄣山中亂後歸天池/丙舍落木菴竟陵譚友夏所題也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1:21:09
  吴雯《五美吟》
  ------摘《莲洋集》第七卷第71页
  西子(华林姜公属赋)
  响屧廊前夜月孤,苎萝村畔没寒芜。已教旧恨伤麋鹿。又肯新愁入鹧鸪。
  铁网皆云沉寂寞,黄金任轻铸模糊。江东救得无余事,那复扁舟共五湖。
  明妃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
  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唯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冢,春草年年似汉宫
  绿珠
  盖代贞心盖代姿,鲛珠百斛价难追。已拼知已借金谷,岂肯才人嫁养厮。
  璧月沉时香未冷,彩云散后梦何之。当年也有翔风侣,不识春风又付谁。
  太真
  人间天上两茫茫,倾国倾城恨最长。何处玉妃留别院,尚教亭子忆沉香。
  汉宫自喜同飞燕,春色争夸似海棠。七夕牵牛私誓在,同心愿只属三郎。
  虞姬
  楚歌一夜动悲凉,百战空嗟霸业荒。子弟皆知归长者,美人独解报君王
  江东日落垓尘散,原上春归墓草香,回首五陵烟树尽,千秋同作恨茫茫。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1:42:46
  山花子 王西樵吏部小照

  严绳孙

  禅悦何如昔辋川。前身元住散花天。一幅绣窗金粟影,自年年。
  起草独来清禁里,题诗多在晚山边。依旧司勋禅榻畔,落花烟。

  辋川是否有影射红楼梦成书?
  香菱学诗与王维辋川图
  辋川,在《新唐书·文艺中·王维传》中对其有记载:“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游、辛夷坞,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可见这里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王维晚年时隐居辋川,购得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别墅”,与友人作画吟诗、参禅奉佛,过着陶渊明式的生活。
  《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候在清源寺壁上所作的单幅画,后来清源寺圮毁,所以此画也就早已无存,现在人们所见到的都是后来的临摹本。
  王维在创画《辋川图》的同时,又动员了诗歌、音乐、绘画等全部艺术手段,与道友裴迪在这水绕山环风景如画的辋川别墅“弹琴赋诗” “啸咏终日”。两人二唱一合,为辋川二十景,各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十首集成了《辋川集》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4:20:29
  关联字词阅读,进行相似性比较,寻找红楼梦背面的草蛇灰线,可能是除索隐或考证历史外,另一条比较可行的研读方法。望真正热爱红楼的朋友们重视!
  不要掉入自设的逻辑陷井,无法自拔。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打开思维,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世外桃源。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6:59:11
  1.举一个例子。
  红楼梦中提到三位林姓女子,分别是林黛玉、林红玉、林四娘,若按前文方法将林姓女子进行关联阅读理解,是否可以将林黛玉理解为喻君子,林红玉喻悟道,林四娘喻血凝碧,最终告诉读者读懂小说背面,即可悟出君子血凝碧之事。
  也许你会认为是牵强附会,再举一个例子。
  2.金钏之死。
  釧 《康熙字典》【墨莊漫錄】唐文宗问宰臣,金条脱何物。宰臣未对。文宗曰:古诗:轻衫稳条脱,即今臂釧也,別作玔。
  宝玉:殊不知古代并没有这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冯紫英唱温飞卿的鸡声茅店月
  中秋夜凸碧堂品笛缺中秋诗,温飞卿和曹唐,
  是否可以理解为金钏,洛神为君子,钏指向温飞卿金步摇,玉条脱的典故,暗指碧出处在庄子的苌弘凝碧。
  莲叶羹指向吴莲洋,梅花络指向吴梅村,用傅秋芳进行关联,指向起诗社暗藏在陆游诗中。
  3.再举一个例子。
  两个无考的宝琴怀诗
  一个蒲东寺怀古,一个梅花观怀古
  是否就是指山西蒲州吴莲洋,天下第一苦人吴梅村。
  这样的例子小说中还有很多。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9:12:10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仔细阅读小说,会发现文本中出现了两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再来看看该句子的出处: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祖纪》:“开宝八年,宋伐江南。徐铉入奏乞缓兵。上曰:‘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你会发现该句的旁边出现了”江南亦有何罪。”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是否言外之意:秦氏有何罪?
  宝镜,金盘,连珠在文本中亦再次出现了若干次,且很可能也藏有隐语。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2 19:29:57
  未展芭蕉
  [ 唐 ]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芭蕉在文本中出现很多次,开篇就有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我们按照前面提到的关注该一字师绿蜡出处的诗边句,你会发现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是否藏有提示读者”三春事业付东风”要从东风入手。




作者:自由花香 回复时间:2020-01-25 05:03:11
  曹雪芹,满族,只是批注过《红楼梦》,而非作者!他已名言过。真实的作者是明末满清初的洪昇,真正的明末中国人!在整个满清入侵中国的300年里一直都把《红楼梦》视为洪水猛兽的禁书,满清文字狱杀人如麻,仅凭一句清风无故乱翻书都把作者诛九族满门抄斩,它又怎么可能放过直言胡虏鞑子膻腥的《红楼梦》作者?况且在整个满清都是把《红楼梦》作为反清复明的中国主流隐喻作品严加禁绝。在后满清时代,又加之剜改,一如满清指派纪晓岚篡改《四库全书》,全部剜去揭露满清胡人鞑子字眼加之侮辱篡改中国传统文明历史!把洪昇隐去,替之以满人曹雪芹,令世人汉族膜拜……满清阴险狡诈虚假历史一以贯之……以鼠疫瘟疫病毒萨满巫术释放,杀人无数、才灭亡的大明……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4:34:08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4:40:09
  《还书与子文》吴雯
  ”昨日借书来,今朝送书去。何从点脂粉,亦未污寒具。他时重相过,请参句中句“。

  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4:53:55
  吴雯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明显是有指向性,
  洪子读书处,静依秋树根。是否意在秋树根偶谈,土默热亦提出此观点,但其未继续找出因索书甚迫的出处。
  而吴雯的《还书与子文》,是否意在续庄子文。
  ”昨日借书来,今朝送书去。何从点脂粉”,是否意在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5:02:12
  我们再来看看王士祯为吴雯题墓志铭,”称初见其诗,有“泉绕汉祠外,雪明秦树根”,“浓云湿西岭,春泥沾条桑”,“至今尧峰上,犹见尧时日”诸句,吟讽不绝於口。”可见这几句诗被王士祯夸得很神奇。那么秦树根是否就是意在情根(青埂峰:脂砚斋批云:“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5:15:35
  王士祯评,吴天章雯过真定赋诗云:“镇州荷花一万柄,正对城门是酒家。下马当垆更斟酌,醉临明镜看吴娃。”风格殆不减杨廉夫。余与海内论诗五十余年,高才固不乏,然得髓者终属天章也。
  真定棠村,
  醉临明镜看吴娃。
  杨廉夫号铁崖,因其父杨宏在铁岩山麓筑楼,红楼植梅百株,楼上藏书万卷,并将梯子撤去,令其与从兄杨维翰专心攻读,每天用辘皿传食,苦读五年, 时人称其为“杨铁崖”。
  得髓者终属天章也。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8:41:08
  红楼梦的背面就是要为历代被谣言诽谤的君子洗冤,除邪。
  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又副册第一副晴雯判词就是明证。
  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该回判词起手从晴雯,收尾至秦氏。绝非宝玉随手翻阅,作者是有明确用意的,这还可以从作者大篇幅写的名篇《芙蓉女儿诔》”诼、谣、诟”再次得到印证。

  谣言害死人啊,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8:53:09
  “千人石上千人坐,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

  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26 19:06:05
  永忠诗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永忠哭的曹侯(曹雪芹)指的是以曹植为代表的历代被谣言诽谤而埋没的才学之士。去看看永忠的家世,就可以明白永忠读红楼的感慨。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1-31 08:39:13
  送公仪龙图知杭州
  梅尧臣

  在昔汉中微,我祖入吴门。公今领名都,千骑拥高轩。与古异出处,素节古本原。江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山飘月桂子,天香一国繁。壮奇已若此,纤侈尚亦存。旧闻其风俗,色易而柔温。太守朝驾车,闾巷焚兰荪。太守暮还府,灯烛照旗旛。清歌延冠盖,广湖浮酒樽。成都与余杭,天下莫比论。彼爲公故乡,此爲公偃藩。吏民宜寡事,恺悌有谣言。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2-02 13:40:14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红楼梦
  真能索隐出一个史家的故事,去找什么史鼎史鼐,那真的很可笑,建议大家读读《阿房宫赋》吧,红楼的答案在里面。史鼎史鼐意在鼎鼐调和。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2-06 18:19:46
  高鹗,辽宁铁岭人。程伟元,江苏苏州人。
  吴雯,原籍辽宁辽阳人,山西蒲州人。吴梅村,江苏太仓人(原苏州管辖)。
  甲辰本,癸酉本,山西发现。
  原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说"雪芹祖籍辽阳,家传所载、宗谱所记、文献可考、碑石所证,虽万世而不可移也"。
  结合文本线索可以发现这些人物确实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2-06 19:14:57
  梅村设,吴雯隐。
  河水九曲,嶽莲一朵。
  玉溪王官,谁彼谁我。
  渔洋莲洋,即薪即火。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2-07 08:57:05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
  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一一一《沉思录》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作者:WW天山 回复时间:2020-02-09 16:02:27
  万里同悲,千红一哭


  

相关栏目: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