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我见“冷香丸”与宝钗。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修仙科学院王道一 2020-03-10

  早前看人交流,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宝钗,我觉得宝钗很好啊,因一言一语引申出各自理由,似乎他们说的都合情合理,我极力反驳,可最终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直到最近,见了佛经一句话“见色皆见心”,似有所悟,特来与网友分享,不知结果又是怎样,以下只是我零散所记,复制过来,格式不规整请不要计较:


  书中说,宝钗有病,乃胎中所带胎毒热病,早年遇一和尚给个方儿,要什么?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
  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
  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
  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有何寓意?脂批有说,凡十二之数,皆指十二钗也,意指汇聚十二钗品格于一身,冠艳群芳,四种花之药性,四个字,辛酸辛苦,为何白色,纯洁也,为何花蕊?精髓也,汇四种洁花之精髓于一身,再结合春夏秋冬,意思是无论外界环境怎样变化,她都能凸显出最合适的优点,随时守份,
  又有雨露霜雪四水,白糖蜂蜜,最后以黄柏水送下,雨露霜雪,皆纯洁之物,白糖蜂蜜,甜蜜调味之物,黄柏,很苦,良药苦口,以上种种,有两方面寓意,一是暗示宝钗品质,冠艳群芳,汇十二钗之精髓,纯洁之性,良药苦口,四季皆香。二是宝钗命运,又辛又苦,四季风霜雨雪侵袭,最终,以苦为终。
  而宝钗得的到底是什么病?其实很简单,书中说是一种胎里带来的热病,其实说白了就是红尘俗燥之病,佛经有句话,叫见色皆见心,得病的,是宝钗,也是世人。多少世人都说看不透宝钗,就连大文豪鲁迅都评过一句,长厚而似伪,多德而近妖,而与世人的反应相反,作者在书中却处处凸显宝钗品质,无论是日常描写还是那首关键的判词,及其推崇,就连开篇女主角绛珠草转世林黛玉,也只与其平起平坐,全文八十章没有正面侧面描写过宝钗一点不好,其他十一钗却有好几个描写了很恶很俗的一面,而读书人却以己心黑宝钗到底,原因在哪?我想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因为黛玉,记得三国演义周瑜有句话,既生瑜何生亮,黛玉也说过类似的话,而黛玉因为其单纯的性格和比较凄惨的身世遭遇,加上凄美的爱情,更能博得众人怜惜喜爱,我也一样,所以,世人产生了那种“排它性”,没有道理不需要理由的那种排它性,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尽以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来编排,无限延伸出去,根本无视书中的赞美与宝钗的实际行为,太好笑了,那种吸口气都是错的阴暗,也太可怕,于情之一道,简直不入流。二一个,就更不入流了,且占大部分,那就是根本没读过书甚至电视剧都没看过,也根本读不出看不出什么味儿,只会人云亦云,评判大部分靠自己想象,小部分靠他人说,简直可笑。

  这冷香丸,用了种种手段,经春夏秋冬,又有辛酸苦甜,又雨露霜雪加身,最后苦涩入心,方得这冷香丸治这红尘俗燥之症,没有这冷香丸治这病,世人就有“病”,宝钗亦有“病”,有了这冷香丸,去了世人病症,宝钗亦无病。
  世人病症,作者早已清楚,盖因他也曾得这病,因历了这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辛酸苦辣,雨露霜雪,春夏秋冬,数十年感悟,自悟了这冷香丸,治好了病,再忆前事,感治病不易,才有那“金簪雪里埋”之语,已猜得世人不识货,故以雪埋之,以洁覆之,以冷掩之,金性坚,现则不惧俗火炼,宝性敛,伏则不惧霜雪摧,静待有缘。可叹!
  只见树上挂玉带,不见金簪雪中埋。
  玉带虽好俗难配,若启冷慧宝入怀。


相关栏目:
  • 上一篇: 何必在纠结
  •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