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小题大做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xyx2020 2020-03-10

  任何事情的发生,总有它的诱引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却未必就是它的主要因素。
  嘉庆十三年阴历五月初七,一个叫敏学的黄带子为了一块烤白薯与人起了冲突,因而大打出手。
  本来也没个啥。市井斗殴,司空见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嘉庆皇帝盛怒之下,着令把当时七十户黄带子,一同发配到了千里之外的盛京。
  七十户人家一千多口人由此踏上了当年还很荒凉的大御道。
  当年的大御道,那是一条北京出山海关通往盛京的唯一通道。说起来,当年清兵入关,走的是这条道,后来满清皇帝东巡祭祖,走的也是这条道。
  但仔细想想,这事靠得住吗?仅仅一个敏学事件值得这么去做?这嘉庆皇帝是不是疯了?
  敏学是一个黄带子没错!但让嘉庆下决心彻底从根子上对黄带子予以整治的根本原因到底是啥呢?生齿日繁!且只能是这样。想想紫禁城是多大块地方?大清入关代代繁衍,累世传下来,黄带子从几百人变成几万人,这是多大的变化?京城地面基业有限,再怎么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最初几百只羊的牧场,一下变成了几万只羊来争食,你想那结果会是个啥呢?
  不管一切如何变化,民以食为天!这是一个定律!每个人都得吃饭。这草场羊太多了,就得分群不是?黄带子发配盛京,无非它也是为了分流。不过是随便的找了一个理由。不然有那么多黄带子,当时你好遣哪一个?
  由此可见,敏学事件,它仅仅是当时遣发黄带子们找的一个借口,并不是遣发黄带子的根本原因。而遣发黄带子,其实也就是为了缓和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矛盾,不得已才做出来的一种选择。可见当时社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红楼梦》中,为何提到一个大荒山呢?如果你对这个“生齿日繁”注了意,那你应该能想到一个人。这个人,他既不是马寅初,也不是马尔·萨斯,这个人,他就是北江洪亮吉,世称北江先生。他于世著称最著名的,则是他的人口理论。
  洪亮吉(1746年-1809年),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年号更生,安徽歙县人,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文学家,并因人口学说而著称。
  论及家世,其先世祖籍安徽歙县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为洪亮吉的祖父,入赘于常州赵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状元赵熊诏之女为妻,从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于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于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丧父,刻苦读书,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多年屡试不中,先后充安徽学政朱筠、陕西巡抚毕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1790)44岁时终于以一甲第二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乾隆五十七年(1792)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督贵州学政,任内为贵州各府书院购置经、史、通典、《文选》等方面图书,提高了贵州学术水平。嘉庆元年(1795)回京供职,入直上书房,教授皇曾孙奕纯读书。嘉庆三年(1798),以征邪教疏为题考试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辞职回乡。嘉庆四年(1799)为大学士朱圭起用,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同年,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触怒嘉庆,下狱并定死罪。后改为流放伊犁。百日之后,即被释放回籍。从此家居撰述至终。
  两百年前,清代以治经史文学闻名的洪亮吉曾写过一篇叫《治平篇》的人口论。在当时人们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尚麻木的时代,他却敏锐地洞见到了人口过剩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清代前期,人口的增长速度和绝对量都远远超过了前代。据估计,顺治八年至十八年(公元1651—1661年)人口不过一亿左右,到乾隆五十年至五十六年(公元1785—1791年)却猛增至三亿。同一时期,耕地虽然有所扩大,但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从原来的五亩多,下降为两亩多。洪亮吉针对当时人口增长大大超过耕地和一般生活资料增长的情况,首先认为,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而田地、房屋“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治平篇》)
  在几十年到一百多年中,人口会增加五倍、十倍、二十倍,田地与房屋仅增加一倍、三倍、五倍,尽管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他的这一看法,除与五年后马尔萨斯的人口按等比数列增加、生活资料按等差数列增加的观点很相类似外,与马尔萨斯把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人口规律看成是超社会、超历史、超地域的自然规律有着根本不同。
  根据洪亮吉的观点来看,既然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田地与房屋的增长,就不光是使得“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治平篇》),“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并且还产生了“终岁勤动,毕生皇皇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之忧”和为非作歹之徒,生“攘夺之患”(《生计篇》)的严重情况。
  站在他当时的立场上,认识不到造成当时人民贫困和社会动乱不安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的剥削制度,是时代本身的一种局限性。但他既敏锐地看到了人口增长太快、生活资料增长太慢,会影响封建社会秩序的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又看到了土地的大肆兼并,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冰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治平篇》)这比马尔萨斯故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失业、贫穷、困苦以及战争的根源的真象,又有较大进步。
  当然这种理论,从前来说是没有的。而我们从时间上来看,他跟审理敏学斗案的秦承恩,恰是死于同一年。这就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充足的理由,一种最充分的证明,它足可以说明当时嘉庆戍遣七十户黄带子的根本原因,确实也就是由于受人口过剩的影响,为解决社会所存在的问题,缓和各种矛盾,不得已而做出的一种选择。
  “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能逐细考查……”
  “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索了?”
  “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
  “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也都是人口过剩带来影响生出来的种种弊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按荣府中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没个头绪可作纲领。――还不是由于人多才引来这么多的麻烦?
  这样来看,即便是洪先生自己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这《红楼梦》,它也不是前人之作。

相关栏目:
  • 下一篇:你说应该咋样
  •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