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薛宝琴很努力,但阅历才情与宝黛史钗有差距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柳明兰 2020-03-18

  (三)薛宝琴很努力,但阅历才情与宝黛史钗有差距

  薛宝琴这十首怀古诗,泄露出她与宝黛史钗人生阅历与才华情感上的差距。

  首先,薛宝琴以素昔所经各处古迹为题作的十首怀古绝句,最后两首引起了大家争议,直接暴露薛宝琴人生阅历上的欠缺。我们先看看这两首写的什么:

  蒲东寺怀古: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原来最后这两首,题面上引用红娘和杜丽娘的典故,是出自《西厢记》和《牡丹亭》的。蒋勋说,在古代,这两本书等同于现代的三级片。第四十二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林黛玉失口将西厢里的句子当作酒令,宝钗都颇费周折地教育了林黛玉一顿。现在宝钗一看,妹妹宝琴居然用上面的典故写诗与众人看,黛玉是酒令上随口一说,大家随意一听,自然丢开,宝琴现在可是白纸黑字,这不明摆着告诉别人薛家的姑娘看“淫词艳曲”吗?

  宝钗立马就慌了,忙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做两首为是”,这话什么意思呢?前面八首都好,只是最后两首出自什么典故呢?我们看过的正经书里都没有呀,这里大家也都是不懂得的,你换两首新的吧。一向最知道体贴人的宝姐姐,这诗大家还没猜呢,你就急着叫宝琴换两首新的,还说自己与众人都不知道这些典故,把宝琴放在众人对立面,急于和她划清界限。

  最后还是黛玉出口化解了尴尬:黛玉忙拦着“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那三岁的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

  黛玉斥责宝钗太“胶柱鼓瑟、矫揉造作”,虽不曾看外传,但没听说过这几出戏吗?戏里的东西可是三岁孩子也知道呀,何况咱们,为宝琴正了名——哪里就是看了杂书学来的?不过是听说过这两出戏记得罢了!黛玉这些话表面上与宝钗之言针锋相对,实际上是在为这样的尴尬局面打圆场,也体现出黛玉对宝琴的爱惜与回护。如果不是林黛玉及时出言扭转舆论,将这件尴尬事遮掩过去,薛宝琴今日就要出丑了。

  精明的探春看在眼里,也附和林黛玉说道“这话正是了”。这个时候,王夫人任命的大家的精神导师李纨又有什么想法呢?她可是“槁木死灰”一般最典型的封建礼教的遵循者啊,她审核宝琴的诗,会给出怎样的尺度,是否觉得很是低俗有伤风化有伤女儿们的纯洁而将它们毙掉呢?出乎意料的是,李纨不但不反对,还与黛玉探春组成联盟,一致支持薛宝琴。

  //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支持了薛宝琴,但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隐晦指出“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间接警醒宝琴对公开引用这些内容要慎重。这也是宝钗反对薛宝琴这两首诗的原因,因为,元宵灯谜会,虽是家庭聚会,之前贾政都要参加,所以比较正统,规格比较高,如果犯了低俗的毛病,搞不好会被人看作他们薛家家风家教不好,惹人耻笑。

  其次,薛宝琴怀古诗迷与前面宝黛史钗所出谜语比较,在才情上也略逊。

  前面宝黛史钗的谜语难猜,是因为确实寓意深奥,水准与灵根不够的人猜不出来。薛宝琴的谜语难猜,恐怕不完全是因为众人的水平问题。其实仔细看,薛宝琴的这十首诗并非真正的谜语,例如谜底与谜面扣得不严,导致得出谜底是似是而非,失之牵强。如果不为呼应制作春灯谜的喜庆主题,她这些诗完全可以破解出其它与以上谜底大相径庭的结果。

  当然,薛宝琴自己也称这十首诗“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即主旨是怀古,其次顺带隐含了俗物十件,让大家去猜。可见不是专门的谜语,而仅仅只是根据这些诗的字面隐含的俗物。是她没有能力认真制作出高水平的春灯迷呢?还是因为她心志不在于此?小说里让薛宝琴的谜语众人均猜不出来,似是有意为之。体现薛宝琴十分想故作高深但功力不够,整出的东西终成不伦不类。

  宝黛史钗的谜语成熟大气,薛宝琴的怀古诗却透着东施效颦的少年老成。为何薛宝琴作个谜语都要采用怀古诗的形式?显示在她眼中所见,尽是古人他人,她对这些诗中影射的人或事,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红楼梦里,薛宝琴的堂姐薛宝钗就是出名了的不关己事不开口,出名了的冷漠无情之人。这印证了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的第二位女子就是薛宝琴。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的副册里只给出了香菱一人的判词,现在红学界主流的看法都认为香菱是黛玉之副。那么宝钗之副,很可能是一位与与宝钗性格经历类似,而又具有如香菱般美貌的女子,这人很可能就是薛宝琴。薛宝钗与薛宝琴不仅是堂姐妹,她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共同点。

  宝钗最先是因进宫选秀未成而进的贾府,说明她之前并未明确自己要嫁给贾宝玉的目的。只是因为选秀落选,才退而求其次开始打贾宝玉的注意,在贾府明确表示拒绝她后,借助贾府的声势地位,薛宝钗又得到了与南安郡王议亲的机会。

  薛宝琴进贾府的目的与薛宝钗似乎不同,因为她进贾府时就是待嫁身份。第回,薛姨妈跟贾母交待了薛宝琴已许给京城梅翰林家,这次来就是送她出嫁,但不巧梅翰林家到地方上任去了,所以宝琴与梅家的亲事才要往后拖一拖。后来薛姨妈又说薛宝琴的婚事办不了,哥哥薛蝌的婚事就不能办。

  薛家如此赶着送女儿嫁梅家,梅家竟然不打招呼去上任了,这个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梅家走马上任为何不通知如此着急赶着嫁女儿的薛家呢?薛家作为女方为何这么主动的送女出嫁呢?为何薛家要说宝琴的婚事不办,她哥哥薛蟠的婚事就不能办呢?最合理的推断,就是梅家有悔婚的意思,薛宝琴的父亲去世后,薛家也已经在走下坡路,梅家不想跟这个败落的家庭结亲。

  正是知道了梅家的意思,所以薛蝌在母亲病重时也要带着妹妹来到京城,等着梅家的音信。顺便央求贾府利用其地位,出面帮忙玉成此事。薛宝琴入了贾府很得贾母喜爱,还认了王夫人做干娘,这样一来,薛宝琴的身份就变成了贵妃的干妹妹。这期间,薛姨妈还让薛蝌与贾赦的侄女邢铀烟订婚,与国公府亲上加亲。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为了增添薛宝琴婚姻的筹码。

  所以薛宝琴进贾府其实跟薛宝钗进贾府一样,其实也是目的不纯。薛宝琴与宝钗人生经历相似,其思维方式与性格行为也必将深受其影响,她们二人的命运也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通过薛宝琴十首怀古诗,她的才华看似不输宝黛史钗,但仔细分析她的文笔,由于与宝钗一样具备某种功利冷漠特征,她对很多人和事难以倾注真情实感,所以她的作品也难有撼人灵魂的神来之笔,预示她的品格不足以打动最高处的那位意中人,所以薛宝琴最终难获真爱。

  薛宝琴很努力,但她的命运,不是可以通过自己主观努力能获得改变的。预示她的婚姻,先是受薛蟠命案薛家名声连累,惨被梅家退婚。尽管后来通过个人奋斗,在水国佳丽斗艳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赢家,但最终也如薛宝钗一样没有得到爱人的心。





作者:江渚叟 回复时间:2019-09-28 22:37:07
  钗、黛类型的灯谜,中华文坛比比皆是,其与二十二回灯谜没什么区别,宝琴怀古诗谜却是空前绝后的,其遣词诗解一意,谜解一意,将中华文字挥洒到了极致,若有一字落实不了,便不是真正的谜底,这是《红楼梦》中精华中的精华。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9-29 15:44:29
  《红楼梦》书中设有“冯”,冯拆字二马。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
  “走马灯”这个谜底,是本人多年前在此论坛上提示与读者的。也是最严谨的。不然你们也猜不着。
  此谜推背,就知道,灯中人物中,死了个虎。
  ————————————————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解毛笔可以,毛笔落笔于何处?这才是谜中设谜的背,所以本人说是“青笺”。

  此诗推背就麻烦了,它用“鳌背三山独立名”,用的是帝王级的墓碑,掐算中指第三关节的。此数只有悟空有此命数,在如来指下化金箍棒为毛笔,题一行字,并撒下猴尿为证。

  此谜是解《红楼梦》十二天象之法眼处。劝楼主功力不够,不要触动它。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9-29 15:59:27
  桃叶渡怀古其六(桃符)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
  “门匾”

  《红楼梦》作者极演天数,他总是提示读者再多看一眼。
  春楹也有了,桃也见符了,你得见见他的门额眉批吧。
  多看一眼有好处的。
  作者家门名称就在门额之中。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9-29 16:17:36
  楼主抬头一看,怎么“空空如耶”。
  施主,你又看错了,那是“耶如空空”。
  百年来,读红楼梦的读者总是算不出宝玉黛玉年龄。
  作者记周天之数的。
  作者周天不足时,自己知道怎么补。
  止一岁,长两岁。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09-29 17:16:04
  本人也与你妙解一个谜:
  武松,打一物。虎。
  悟空,打一物。虎。
  ——————
  读者只知武松打虎,哪见悟空打虎。
  《西游记》中,悟空打虎作皮裙,而知人世“私羞”。
  《红楼梦》问贤天下,访贤天下,背后自有高人而作出此书。
  宝琴不才,头上也是“双王”的,琴通琹。
  琴若通宝,天下也有一俗物,秦始皇铸币“半两”,始见“方孔”。
  “孔方兄”也是一俗物。
  作者是谁呢?!
  ——————
  《红楼梦》自诩《春秋史记》。把它书中的史记读完,自然知道。




作者:江渚叟 回复时间:2019-09-29 17:26:06
  楼主凭文字是否华丽去鉴赏诗谜的好坏,令人遗憾。二十二,五十、五十一回的灯谜看似一样,其实有本质上的区别,二十二回谜,注重的是人物命运的蕴意和人物性格的体现,如宝钗竹夫人谜粗俗不堪,难道那是宝钗的实底?。五十回诗谜,展露的是他们的才华、志趣和性格,他们尽可以放开手脚,不受因何约束。宝琴怀古诗谜,既要叙明古迹一些代表性的特征,又要叙出谜底的基本特点,所以遣词的运用,便达到了精湛的极致,举例说,‘汉家制度’,诗解汉家是汉朝,制度是政策,谜解汉家是汉族人,制度是世俗。‘脂痕’句,诗解脂是红色,谜解脂却是白色。这些我在《空前绝后的怀古诗》一帖都做了分析。还须说明的是,这些谜不是宝玉他们猜不出来,而是作者特意留给读者的开心果。




作者:尚春元 回复时间:2019-09-30 17:11:57
  @江渚叟 2019-09-29 17:26:06
  @柳明兰 2019-09-29 18:01:51
  看来作者是个卖开心果的,哈哈~

相关栏目: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