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宝钗、黛玉 谁更有才情?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香销茶尽 2020-03-18

  在写宝钗是否会呵护黛玉到底一文前,其实就很想说说宝钗黛玉的才情问题。记得最早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红楼梦论坛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你认为,曹雪芹书中所写之人,谁最可爱(值得爱),谁最可恨(让人痛恨),我当时回答的意思大概是: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相信以后年纪继续老去,我对红楼梦的看法会继续变化。就目前我的人生阅历、经历,让我对红楼梦的理解是,《红楼梦》不是个梦,它是个现实得了不得的故事,但是,梦是存在的,如同人就是活在现实里,然后由于各种不如意,和各种个人的意愿和理想,而产生梦想。有些梦想真的很高远,而有些梦想其实很低的,这里面有相对定义的。可是《红楼梦》所描述的,就是这些现实中活生生的人们,梦想破灭的过程。在这个描述过程中,作者对于他所描述到的所有人物都带着客观的批判,也带着由衷地同情,对于其中一些值得欣赏的人,更是惋惜和爱恋,寄于很大的同情。所以,我对红楼梦中所有的人物最终都产生一种理解,这种理解里面有很大的同情和爱。
  
   但是,我发现,曹雪芹在写作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十分偏袒部分角色。尤其在宝钗黛玉及各位姐妹的才情上,尤其如此。他花了很大的力气,把好的诗都留给了林妹妹,又花了很大的力气把博古通今给了宝钗,然而,林妹妹有时候的才华里又流露出众览群书的博学,而宝钗突发即兴之作的魅力又直盖过黛玉去。曹雪芹真的是不想把宝钗黛玉一分高下吗,宝钗黛玉到底谁更有才啊?我就这个问题一直有个很明确的想法,在这个帖子里,容我慢慢说来。





作者:水云间向 回复时间:2009-11-12 18:44:00
  等着LZ更新....




作者:青青银杏 回复时间:2009-11-12 20:57:00
  错字木有关系,我们能看懂的。楼主的帖一向精辟,还望早些发上来让我们一睹为快。




作者:青青银杏 回复时间:2009-11-12 21:00:00
  错字木有关系,我们能看懂的。楼主的帖一向精辟,还望早些发上来让我们一睹为快。




作者:七彩jxlhjxh 回复时间:2009-11-12 21:11:00
  说的不错呀。




作者:青青银杏 回复时间:2009-11-13 15:17:00
  恩,金谷、玉堂,确实是对的又工整又新巧。黛MM才思让人爱煞。




作者:食尽鸟投林 回复时间:2009-11-13 15:18:00
  "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呢",点明宝钗艳羡黄袍,真乃俗骨




作者:锅中的小米 回复时间:2009-11-13 22:56:00
  
  
  
  写得真好,等楼主下文
  
  
  
  




作者:青青银杏 回复时间:2009-11-14 20:10:00
  在别处看有人评说,黛玉的这首融王维与老杜的诗风于一体,深以为然。




作者:七彩jxlhjxh 回复时间:2009-11-15 21:26:00
  以前看她们的诗总是很笼统地意会,拜读了楼主的注释后觉得挺有收获的,看来楼主是文学专业出身的,爱红且具备细致的品味。赞一个!




作者:poluozidi 回复时间:2009-11-15 23:55:00
  期待楼主后面的分析




作者:青青银杏 回复时间:2009-11-16 20:10:00
  宝钗写海棠,说胭脂、说冰雪,皆是无生命无情之物。黛玉则以梨蕊,梅花相拟,月仙、闺女相伴,更有“借魂”,赋予海棠灵魂和生命。宝钗通过昼掩门,灌苔盆,洗出影,招来魂,等动作来显示自己的闺秀身份,实不免做作;黛玉则将自己的灵魂投射到花上去,哪里是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说黛玉自己也未为不恰。




作者:虫小小兔小小 回复时间:2009-11-18 13:42:00
  顶,好贴




作者:bluemelody_fang 回复时间:2009-11-18 20:40:00
  写得真好
  可见楼主的用心
  支持一下




作者:云天云海 回复时间:2009-11-19 12:07:00
  分析得很好,佩服佩服!




作者:shenlingli 回复时间:2009-11-19 12:21:00
  不一定要比个谁高谁低,黛玉和宝钗还有不少诗词,楼主辛苦下都分析下吧




作者:暗香盈袖dy 回复时间:2009-11-19 16:16:00
  喜欢楼主的分析,支持黛玉完胜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时间:2009-11-19 18:25:00
  先由衷的赞一句:析得好。
  
  不过,有个地方商榷一下
  
  ——宝钗继续说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看清楚这些字句,我们说了,这不仅反映宝钗对诗歌创作的内心认识,同时也十分清晰写出,宝钗对于那些过于新巧的东西是看不上的,认为那是险的,是小家子气的。我们不敢说宝钗在说谁,但是我们想想,比诗作诗无非就这些人,宝姐姐说谁呢?宝钗又接着说:“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宝钗的大致意思是,诗当然怕无新意,但是只是技巧的新意,过于求生(其实就是指新奇新巧的诗句),都是不恰当的。关键还是立意要好,立意好了,即便诗句不新或者用的熟话,那么这熟话也就不俗了。——这又是在解释什么?我们知道人说话无非就是褒贬人事,红楼梦书中无闲语,宝钗这里大段言语贬低什么分辨什么其实是很清楚的。在最后,宝钗还说:“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
  ---------------------------------------------------
  
  如果宝钗安心盖过黛玉,打压黛玉,没必要说得那么直接,尤其是在湘云面前。湘云是个没城府的人,不知啥时就会漏出去。何况,一,她自己要先想一夜,限韵对她更有利。二,不爱限韵的人不只是她,宝玉不就说最不喜欢限韵,在品红梅一章中,宝玉再次说了不喜限韵。三,黛玉在教香菱诗时,说若有了好句,连平仄都不用管。黛玉应该也是更欢迎不要限韵的。
  
  我认为宝钗那通诗论是就学术说明自己的诗学观点。如果说带着针对黛玉的意思,应该还是有与她一比高下之意。但这是次。
  
  关于新巧。古人比较推崇诗作“宁拙勿巧”。我个人亦认为,如果不能巧得自然,不能巧得不露痕迹,还是宁拙为好。比如,黛玉的诗,杏帘在望就巧得自然天成,仿佛清水出芙蓉。海棠诗就巧得还欠自然,至少我认为半卷湘帘是巧得自然的,后一联 借和偷,巧思故是巧思,但比之杏帘和菊花诗还是差一点。李纨就不让她的海棠诗夺魁,而杏帘让元妃这样深宫闭门的人也大赞,菊花诗会令李纨二话不说的连点为头三名。后面的葬花吟亦是巧得成为自然天成。——呵呵,偏限韵的海棠诗黛玉不能夺魁,是不是从侧面证明了宝钗的诗观点是符合创作规律的呢?
  
  我一直觉得宝钗难以琢磨,楼主倒说宝钗好懂,希望看到你更多的关于宝钗的帖子。
  
  再谢好帖。




作者:cailifjxm 回复时间:2009-11-26 16:26:00
  希望楼主再多分析些。。。




作者:白洁双羽 回复时间:2009-11-26 19:41:00
  分析的不错




作者:水亦有温度 回复时间:2009-11-27 12:18:00
  我也最爱黛玉的诗了,楼主解得真细致!也真好.
  不过,我想宝钗也不至于像楼主所会分析的那样阴暗.




作者:只恨不能慰颦卿 回复时间:2009-11-27 14:41:00
  “就是从才情来说,黛玉是高宝钗一筹的。这点宝钗不服不行。”同意!楼主辛苦了!




作者:与梵高共舞 回复时间:2009-11-27 23:49:00
  M




作者:xiaohuachu 回复时间:2009-11-28 03:31:00
  坛里也是藏龙卧虎啊




作者:黑鸦笨笨 回复时间:2009-11-28 15:16:00
  非关钗黛。
  限韵诗看似束缚极大,有时却容易出新出警,不限韵看似很自由,却不容易写好。这并不矛盾,因为格律近体,本身束缚就比较多了,加上限韵,反而更容易刺激灵感,限韵限时对于灵感,反而是促进。不限韵限时,适合早做准备,也更适合自由谋篇和立意。从谋篇立意的角度,宝钗是对的。
  




作者:barbarain1984 回复时间:2009-11-29 00:36:00
  省亲作诗,元妃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我怎么觉得是为林MM的婚事做了很大的铺层,争持的就是两个字 “香、玉”,恰恰林妹妹的诗中也同样点到了这两个字,而宝钗却懂得元妃的心意,点拨宝玉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是其一!
  紧接着,宝玉讲古耗子偷香芋,点明林MM乃真香玉,与前文呼应,曹公应是有此用意!!
  
  




作者:瑀菲 回复时间:2009-12-21 20:07:00
  楼主的文章很好,先赞一个!
  个人认为宝钗的诗是做给人看的,目的是让人看到她大家闺秀端庄自重的一面;而黛玉的诗则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诗社里做的诗也好,奉元妃懿旨做的诗也好并没有让人看到她真正的才情,也许私底下宝钗的才情更胜黛玉一筹,也许不如黛玉,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但是,除了私底下这个原因,光是从曹老先生让大家看到的宝钗的诗来看,宝钗的才情肯定是逊黛玉一筹。因为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有太多的理性的东西在里面的话,灵性就会被破坏。
  
  黛玉还有一首“桃花行”,大家可以翻出来看看,像这样的诗想宝钗的性格是做不出来的。




作者:红粉男子 回复时间:2009-12-26 15:01:00
  更喜欢黛玉的才情,风流别致,婉约动人。




作者:龙蕾蕾 回复时间:2010-01-20 20:42:00
  这是我看过红楼贴中最好的贴之一,十分受教。
  
  香销MM什么时候能继续这个话题呢?期盼中。。。。。。




作者:过往纶音 回复时间:2010-01-21 09:20:00
  好帖




作者:小狐_fox 回复时间:2010-01-21 16:29:00
  分析的我心服口服!楼主的确是个看明白了的人,红楼梦是一部难让人看懂得书。
  另外,这样的咏菊结果,也大大的掴了宝钗昨晚对诗词见解的一个大嘴巴,她认为小家子气的标新立异反而拔得头筹,自己的中规中矩反而落第。
  而且,补充一点我的看法,之前的海棠诗,宝钗为何能胜过黛玉,我觉得这里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李纨其人。她就是这么个中规中矩的人,说白了,她就是跟宝钗是一路人。年轻轻就守寡了,可以说,她的生活跟尼姑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她的喜好也是宝钗一路,不喜欢“潮人”因此,她不喜欢黛玉。最讨厌妙玉。所以,在第一轮比试中,宝钗才能胜过黛玉,但是这个胜利并非诗词带给她的,而是她遇到了跟她人生观价值观一样的阅卷老师。不然,宝玉也不会觉得不公平了。而同样还是那个主考官,在第二次中,也不免被黛玉的才情折服,让黛玉三首占得三甲。可见,甭管你搞多少小动作,搞多少洗脑活动,有才的自是有才




作者:须渡 回复时间:2010-01-26 12:11:00
  楼主让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女性的看法~~




作者:有毒的雪 回复时间:2010-01-29 10:08:00
  好贴,楼主分析的很细腻。有说服力。赞




作者:sheepfair 回复时间:2010-01-29 18:01:00
  MARK...




作者:lyxp99 回复时间:2010-01-30 11:55:00
  关于钗黛的才情。虽然红学里显示的黛胜于钗,但是实际上真正谁的才情更好都说不好的。钗是个典型的古代女子。她知书达理,遵循一切封建礼教。这些都影响着她作诗的、
  我觉得关于菊花的那段,楼主因喜黛而扁钗了。其实钗并不是那么有心计的人。




作者:whycomcn 回复时间:2010-01-30 14:36:00
  好贴!继续呀!!




作者:长笛吹破楚天秋 回复时间:2010-02-10 13:12:00
  好




作者:如水倾心 回复时间:2010-04-06 16:12:00
  林妹妹才情高逸,
  宝姐姐是个画中美人,
  没有表情。




作者:春荣秋谢花折磨 回复时间:2010-04-06 19:16:00
  mark




作者:七彩jxlhjxh 回复时间:2010-04-07 09:18:00
  期待楼主更多的分析。是的,宝钗的诗更多地显示自己的庄重自律,骨子里还是对封建礼教的自觉遵守,意趣不够。作为我们现代的读者,总感觉那散发着一股陈腐之气,可能不会非常欣赏的。她那一套是适合她那个时代的。而黛玉的美好性情是穿越时空的,无论那个时代都有人击节赞叹。虽然黛玉有着种种的缺点,但她却是如此的真实可信,让人爱惜。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时间:2010-04-07 12:42:00
  不大同意“lyxp99”的看法,倒觉得 “香销茶尽”的分析满客观的:明明是湘云做东,要她挑头把本次诗会搞得有自己的特点,结果面对宝钗的一再建议,云姑娘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表情反应,依她的个性,似是有点讷讷的,没有意识到被牵着鼻子走了,自主性受到了温和的伤害,其实这个更残忍吧,事情要是换过来,湘云不可能做出宝钗这样左右对方主张的一再的举动;另外,选题时候的表现,确实作者并无描写,但确实这个次序耐人寻味,可见,在人品上湘云比宝姐姐要高一个段位,也就是说,这次宝姐姐的表现难以差强人意,有点经不起推敲喔……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时间:2010-04-07 12:48:00
  补充一下:宝钗这样的做法虽然体贴,但实际上是不是对湘云的自主权不太尊重呀,事情最后完全按照她的意志去部署,跟湘云有何关系了又?只是个挂名的东家么?而且,湘云的烦难和螃蟹宴的稍嫌铺张却更具反差效果,总之,那段描写里也没有涉及到史大姑娘任何的表情描写。一反常态的,闷闷的,与宝姐姐的如斯体贴到底有无关系呢?呵呵。




作者:青铜豌豆 回复时间:2010-04-07 14:32:00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日期:2010-4-7 12:48:00 54#
  
    补充一下:宝钗这样的做法虽然体贴,但实际上是不是对湘云的自主权不太尊重呀,事情最后完全按照她的意志去部署,跟湘云有何关系了又?只是个挂名的东家么?而且,湘云的烦难和螃蟹宴的稍嫌铺张却更具反差效果,总之,那段描写里也没有涉及到史大姑娘任何的表情描写。一反常态的,闷闷的,与宝姐姐的如斯体贴到底有无关系呢?呵呵。
  ===================================================
  湘云还是小孩子,很多该想到的事没想到,被宝钗一提,又没了主意,还能有什么自主权?
  
  如果不是宝钗帮着运筹规划。等请了人来,才发现什么招待的东西都没有,那时候就有湘云的尴尬了。可不是象你想的那样,做东只是挂个名,到时候自然有的是吃的喝的。李纨还为这个经费问题带着大家去勒索凤姐呢,你以为。




作者:青铜豌豆 回复时间:2010-04-07 14:39:00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日期:2009-11-19 18:25:00 30#
  
    先由衷的赞一句:析得好。
    
    不过,有个地方商榷一下
    
    ——宝钗继续说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看清楚这些字句,我们说了,这不仅反映宝钗对诗歌创作的内心认识,同时也十分清晰写出,宝钗对于那些过于新巧的东西是看不上的,认为那是险的,是小家子气的。我们不敢说宝钗在说谁,但是我们想想,比诗作诗无非就这些人,宝姐姐说谁呢?宝钗又接着说:“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宝钗的大致意思是,诗当然怕无新意,但是只是技巧的新意,过于求生(其实就是指新奇新巧的诗句),都是不恰当的。关键还是立意要好,立意好了,即便诗句不新或者用的熟话,那么这熟话也就不俗了。——这又是在解释什么?我们知道人说话无非就是褒贬人事,红楼梦书中无闲语,宝钗这里大段言语贬低什么分辨什么其实是很清楚的。在最后,宝钗还说:“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
    ---------------------------------------------------
    
    如果宝钗安心盖过黛玉,打压黛玉,没必要说得那么直接,尤其是在湘云面前。湘云是个没城府的人,不知啥时就会漏出去。何况,一,她自己要先想一夜,限韵对她更有利。二,不爱限韵的人不只是她,宝玉不就说最不喜欢限韵,在品红梅一章中,宝玉再次说了不喜限韵。三,黛玉在教香菱诗时,说若有了好句,连平仄都不用管。黛玉应该也是更欢迎不要限韵的。
    
    我认为宝钗那通诗论是就学术说明自己的诗学观点。如果说带着针对黛玉的意思,应该还是有与她一比高下之意。但这是次。
    
    关于新巧。古人比较推崇诗作“宁拙勿巧”。我个人亦认为,如果不能巧得自然,不能巧得不露痕迹,还是宁拙为好。比如,黛玉的诗,杏帘在望就巧得自然天成,仿佛清水出芙蓉。海棠诗就巧得还欠自然,至少我认为半卷湘帘是巧得自然的,后一联 借和偷,巧思故是巧思,但比之杏帘和菊花诗还是差一点。李纨就不让她的海棠诗夺魁,而杏帘让元妃这样深宫闭门的人也大赞,菊花诗会令李纨二话不说的连点为头三名。后面的葬花吟亦是巧得成为自然天成。——呵呵,偏限韵的海棠诗黛玉不能夺魁,是不是从侧面证明了宝钗的诗观点是符合创作规律的呢?
  
  ========================================================
  
  宝钗说的并没错,做诗原本就是这样的。其实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时候,说的还不是一样?
  
  香菱说自己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多有趣。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陆游这两句诗就是以巧取胜的,黛玉也并不推崇。
  
  黛玉也说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立意好了,写出来必是好的”
  
  宝钗和黛玉诗风上虽有区别,但在对诗的见解上,并无二致。




作者:九山一水 回复时间:2010-04-07 20:40:00
  怕妙玉更小胜一点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时间:2010-04-07 22:26:00
  作者:青铜豌豆 回复日期:2010-4-7 14:39:00
    宝钗说的并没错,做诗原本就是这样的。其实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时候,说的还不是一样?
    
    香菱说自己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多有趣。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陆游这两句诗就是以巧取胜的,黛玉也并不推崇。
    
    黛玉也说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立意好了,写出来必是好的”
    
    宝钗和黛玉诗风上虽有区别,但在对诗的见解上,并无二致。
  -------------------------------------------------
  我亦这样认为。比如,宝钗的螃蟹诗和柳絮词就以立意取胜得到推崇。
  
  放翁那句诗并不巧,只是工整地描摹了一个景象,再现了一个场景,而这景象和场景是诗书之家常见的,所以香菱爱,但正因为只是描摹和再现,所以黛玉说是浅近。
  
  诗要立意好,切入的角度好,还得有意境,有胸襟,有诗人鲜明的个性。后三点,正是这句诗缺乏的,所以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这样的诗学进去了,就如同我们永远只会写初中作文一样。
  
  黛玉的诗常常立意好,宝钗常见切入的角度好,黛玉之诗每见美好意境,宝钗诗中常现大气胸怀。而诗作的个性和性情,独推妙玉,所以,黛玉湘云赞她是诗仙。我亦以为然。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时间:2010-04-08 19:06:00
  同意“青铜豌豆”的说法。确实湘云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有欠经验。宝姐姐确是救了她的场了。是这样,呵呵。




作者:Henrylavender9 回复时间:2010-04-08 20:23:00
  看了一夜你的文章,
  你真是有才。
  喜欢。
  
  ★ 发自天涯专用iPhone软件-百读不倦




作者:钓鱼的苍蝇 回复时间:2010-04-09 13:14:00
  窃以为在这个的问题上,另一个细节更能显示二人才情的高下与不同。
  ————————————————————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还不知不能呢,还去参禅呢。”
  ---------------------------------------------------------
  
  宝钗故然博古通今,但给人的感觉,黛玉的才情是有灵性的。




作者:鹤思雨 回复时间:2010-04-09 21:16:00
  红楼梦真是一部让人琢磨不透的书!




作者:秦若依 回复时间:2010-04-10 12:22:00
  楼主写得太好了,我个人也是觉得宝钗太阴暗了。呵呵,可能是有关宝钗的帖子看得少了,比较喜欢黛玉,也很心疼黛玉!




作者:solamiso 回复时间:2010-04-17 23:13:00
  喜欢这样的文章




作者:瑶瑶116 回复时间:2010-04-23 19:15:00
  楼主写得真好,还是最爱黛玉,虽然有时耍点小性,可是这是真情流露,才气也高过宝钗。




作者:马尔小蒂尼 回复时间:2010-04-23 20:31:00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本来黛玉就重才字,也着重笔墨写黛玉的才
  
  至于诗,别的不评,就用词上来说
  宝钗的用词比较重,匠气很重,类似老学究
  黛玉的用词比较空灵,有些很俗的词却能造成很好的效果
  
  宝钗的诗词,我只认咏柳絮的那首词,立意别开生面不落俗套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时间:2010-04-23 23:22:00
  但关于那个脂砚斋评论应制诗那里,“宝卿不屑一为”说的是不屑于做这样的诗(哪怕是一首),“颦卿不足一为”,说的是做起来有点吃力吧?楼主的解释我觉得不打对劲。哪位高人解答下?当然我的观点是应制诗不大反映得出一个人的诗才与才情,颦儿那个确实满别致的,才情卓然。




作者:小河结冰了 回复时间:2010-04-26 13:34:00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日期:2010-4-23 23:22:00 68#
  
    但关于那个脂砚斋评论应制诗那里,“宝卿不屑一为”说的是不屑于做这样的诗(哪怕是一首),“颦卿不足一为”,说的是做起来有点吃力吧?楼主的解释我觉得不打对劲。哪位高人解答下?当然我的观点是应制诗不大反映得出一个人的诗才与才情,颦儿那个确实满别致的,才情卓然。
  
  -----------------------------------------------------------------------------------------------------------------------------------------------------------------------------------------------------------------------------------------------
  
  此“不足”当与“不足与谋”同义,即 不值得,宝钗觉得对此类诗不屑一作,颦儿则是认为不值得一作,基本上观点一致,总归是不喜欢。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时间:2010-04-27 15:46:00
  o 这样啊 ,呵呵 ,谢谢楼上。




作者:绿豆粥0318 回复时间:2010-04-27 15:47:00
  这样一解释,理解起来就觉得合理了。昏倒,竟然怀疑我灌水。




作者:_樱桃宝宝_ 回复时间:2010-04-28 16:57:00
  33333333333




作者:小东邪1976 回复时间:2010-04-29 09:58:00
  妙玉可差得远了.中秋联句续韵直接进入凄利了.宝钗对诗的见解是真理.咏白海棠毫无疑问是宝钗的好.淡极始知花更艳是审美上的真理,愁多焉得玉无痕是生活上的真理,黛玉的没法比.黛玉的诗就象一看让人惊艳的美女,但宝钗的是越看让人越觉得动心的美女.菊花诗黛玉夺魁.可红楼梦中最好的诗词恰恰是螃蟹咏和柳絮词.




作者:彼岸的红茶 回复时间:2010-05-09 10:19:00
  楼主好文,今日早起看至中午,真是畅快!




作者:俩俩相望穿秋水 回复时间:2010-05-19 22:29:00
  好文,必须顶。就是从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开始对红楼梦感兴趣的,楼主写的很在理。但窃以为有些语句没有那篇宝钗是否真的对黛玉好写的客观。楼主懂的真多!




作者:苏莫茼 回复时间:2010-05-20 01:06:00
  困死了,mark,下次再来看……




作者:龙蕾蕾 回复时间:2010-08-23 08:32:00
  MARK




作者:龙蕾蕾 回复时间:2010-08-23 08:34:00
  宝钗的用词比较重,匠气很重,类似老学究
  




作者:人间陌路客 回复时间:2010-08-23 11:31:00
  黛玉的两首应制诗真该找了删了才对,尤其是杏帘在望
  
  至于脂砚斋,这人物我实在不了解




作者:笑笑游游 回复时间:2010-08-25 14:33:00
  始作俑者乃曹某某也。貌似曹某某更偏爱黛玉。钗黛钗黛,他本想一碗水端平的.....。呵呵,我猜他不是故意的。他本来想让钗黛才情看起来不分伯仲。只是不小心漏了点马脚。
  
  




作者:悲情慧慧 回复时间:2010-08-25 15:51:00
  始作俑者乃曹某某也。貌似曹某某更偏爱黛玉。
  ------------
  不是貌似,而是根本就是。
  




作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回复时间:2010-08-26 16:11:00
  求楼主那篇宝钗是否真的对黛玉好的地址,有谁知道的发上来,先谢了~~~~~




作者:萤火漫星空 回复时间:2010-08-31 13:36:00
  楼主褒黛贬钗也过于明显了,评海棠诗楼主引用了脂批,偏偏赞宝钗那一句“高情巨眼”被选择性无视掉了。
  海棠诗明明宝钗夺魁,楼主非要硬掰成黛玉是众望所归。好心帮湘云办螃蟹宴外加费心思拟题目,又被说成别有用心,真是情何以堪。还有最出彩的那一首咏柳絮,楼主也当没看到。
  
  所以我也要损下黛玉,她作诗也有固定套路的,就是很喜欢借这个借那个的,拿这个花去借那个花什么的,看多了也没意思了。




作者:两块旧手帕 回复时间:2010-09-12 21:28:00
  昨天看 87版的红楼梦,看到宝钗在说六祖慧能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典故。我 突然发现,宝钗象个容器巨大的知识吸纳库,只吸收进肚子里去了 ,却并没有进一步消化转化为 自己的 东西。
  这个典故,不 知道的 人,听后会觉得宝钗很有 知识;知道的人呢,觉得宝钗时 个 复读机,重复了 一遍古人的 典故而言
  黛玉,却在宝玉的具体“禅”句后,加了两句自己的 领悟,她没有 把 知识学死




作者:宝贝爱果冻 回复时间:2010-09-28 11:28:00
  85#作者:两块旧手帕 回复日期:2010-9-12 21:28:00
    昨天看 87版的红楼梦,看到宝钗在说六祖慧能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典故。我 突然发现,宝钗象个容器巨大的知识吸纳库,只吸收进肚子里去了 ,却并没有进一步消化转化为 自己的 东西。
    这个典故,不 知道的 人,听后会觉得宝钗很有 知识;知道的人呢,觉得宝钗时 个 复读机,重复了 一遍古人的 典故而言
    黛玉,却在宝玉的具体“禅”句后,加了两句自己的 领悟,她没有 把 知识学死
  
  --------------------------------------------------------------------------
  顶楼上的~~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时间:2010-09-28 23:10:00
  作者:两块旧手帕 回复日期:2010-9-12 21:28:00
   85#
  
    昨天看 87版的红楼梦,看到宝钗在说六祖慧能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典故。我 突然发现,宝钗象个容器巨大的知识吸纳库,只吸收进肚子里去了 ,却并没有进一步消化转化为 自己的 东西。
    这个典故,不 知道的 人,听后会觉得宝钗很有 知识;知道的人呢,觉得宝钗时 个 复读机,重复了 一遍古人的 典故而言
    黛玉,却在宝玉的具体“禅”句后,加了两句自己的 领悟,她没有 把 知识学死.
  -----------------------------------------
  
  她两个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
  宝钗是学者型,黛玉是创造型。所以,黛玉在前面创,宝钗在后面解说,或评论。
  如果这两人都混文艺战线,黛玉大约会成为张爱玲式的人物,宝钗写写时评,杂文,著书立说,弄弄文艺批评。谁高谁低难以评判。因为批评会引导创造,创造会影响批评。但,我认为创造天才的光芒一定胜过任何批评家。
  所以,我还是更欣赏黛玉。




作者:张一飞扬 回复时间:2010-09-29 10:05:00
  顶楼主,希望多多分析给我们听。




作者:小彩蝶 回复时间:2010-09-29 12:32:00
  说的真好.




作者:yixiao天下 回复时间:2010-09-29 14:13:00
  从才情来看,自然是黛玉第一。楼上有人认为宝钗是个复读机,而黛玉谈禅说妙,自出机杼,没有把知识学死,这谬误了。禅即自然平等随缘,最忌执着分别着相。口头上谈禅说妙黛玉确实超过了宝钗,除了“尔有何贵?尔有何贵?”,“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等诘问妙语外,还有其它禅语如“整日无心整日闲”,“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整日无心整日闲”,这就是禅的不执着,平常说的没心没肺,对人事不过敏,不执意不痴迷,心就不会有压力劳累,心态就安闲。可黛玉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这句诗居然是《题帕三首》的诗句,都流泪了,还说无心和安闲。这句诗是《题帕三首》中的败笔。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这就是禅的自然平等无分别,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说风雨来她这助凄凉?这两句诗是无我之境的实境,不是有我之境的意境,和《秋窗风雨夕》诗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诗句不谐调,清代诗人句“秋气偏归我一家”,这句倒和《秋窗风雨夕》诗意相谐。
  花开花落,就是禅的缘起缘灭,佛祖拈花微笑,就是传此禅旨,教我们随缘不要着相,可黛玉却做出了葬花的惊人之举,写出了哀婉的动人之诗,黛玉是拈花痛哭啊。
  所以,黛玉的禅机妙语,只在言语和诗句中,没有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这哪里消化了?
  严格地说,黛玉根本不懂禅。相反,宝钗口头上虽没微妙禅语,但她现实生活中却相对较有禅法,对待人事较圆融。
  虽是黛迷,但看问题这里还是要一分为二。
  
  




作者:离离草亭 回复时间:2010-09-29 14:52:00
  “就是从才情来说,黛玉是高宝钗一筹的。这点宝钗不服不行。”
  楼主说的极是!红迟了:)
  另,楼主说的可是“佾”字,已改过。




作者:4n江湖听风雨 回复时间:2010-09-29 15:17:00
  所以,黛玉的禅机妙语,只在言语和诗句中,没有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这哪里消化了?
  
  严格地说,黛玉根本不懂禅。相反,宝钗口头上虽没微妙禅语,但她现实生活中却相对较有禅法,对待人事较圆融。
  __________________
  
  “yixiao天下”对禅是颇有心得,说得不错,受教了。
  黛玉应该理解“禅”的意思,但情根深种,过于执着,做不到而已。到后面她不也说“事若求全何所乐”嘛,但也只是有所领悟,自我宽解而已,真要去融入生活是很难的。
  
  就连作者最后不也“泪尽而逝”了嘛。




作者:lily19820111 回复时间:2010-09-30 01:11:00
  拜读完毕,楼主好才情。





作者:deanyuanjun 回复时间:2010-09-30 03:14:00
  追着楼主看




作者:两块旧手帕 回复时间:2010-09-30 12:13:00
  从才情来看,自然是黛玉第一。楼上有人认为宝钗是个复读机,而黛玉谈禅说妙,自出机杼,没有把知识学死,这谬误了。禅即自然平等随缘,最忌执着分别着相。口头上谈禅说妙黛玉确实超过了宝钗,除了“尔有何贵?尔有何贵?”,“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等诘问妙语外,还有其它禅语如“整日无心整日闲”,“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整日无心整日闲”,这就是禅的不执着,平常说的没心没肺,对人事不过敏,不执意不痴迷,心就不会有压力劳累,心态就安闲。可黛玉是这样吗?显然不是。这句诗居然是《题帕三首》的诗句,都流泪了,还说无心和安闲。这句诗是《题帕三首》中的败笔。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这就是禅的自然平等无分别,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说风雨来她这助凄凉?这两句诗是无我之境的实境,不是有我之境的意境,和《秋窗风雨夕》诗中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诗句不谐调,清代诗人句“秋气偏归我一家”,这句倒和《秋窗风雨夕》诗意相谐。
    花开花落,就是禅的缘起缘灭,佛祖拈花微笑,就是传此禅旨,教我们随缘不要着相,可黛玉却做出了葬花的惊人之举,写出了哀婉的动人之诗,黛玉是拈花痛哭啊。
    所以,黛玉的禅机妙语,只在言语和诗句中,没有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这哪里消化了?
    严格地说,黛玉根本不懂禅。相反,宝钗口头上虽没微妙禅语,但她现实生活中却相对较有禅法,对待人事较圆融。
    虽是黛迷,但看问题这里还是要一分为二。
  ===========================================================
  呵呵,这里谈的是钗黛的才情比较,不是修为比较。
  再说,即使比较起她们的禅法,还是黛玉要高。
  我没有深入释佛道领域的研究。但昨天听胡小林谈弟子规,他说:“释是 关于人与自性的关系”,“儒谈的 是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 关系”,“道谈的 是人与天道及自然界的 关系”
  就是儒讲的是6道轮回里的事情,宝钗属于这个范围,做的很好
  黛玉属于道,已经脱离6道轮回属于天界了
  
  呵呵,还是讲具体的 例子吧:宝钗在被她哥哥说了 几句实话后,不是 哭了 一晚么?宝琴受宠,宝钗心里不是酸溜溜的 么?哪里来的禅法?她自己都说那些文字最能移了性情,该远离的
  
  黛玉天性中倒是顺其自然,不压抑




作者:yixiao天下 回复时间:2010-10-01 12:06:00
  两块旧手帕,据我所知,弟子规是儒家的东西,如果多少也涉及释家一点的话,和道家却是没什么关联的了。六道轮回应是释家的概念,往开里说,儒家顶多是五道轮回,阿修罗一道未见儒家提过。黛玉应属儒沾一点佛,禅只是佛的教外别传,不懂禅也不碍她的佛缘。
  我看了你转载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首尾两段都写了黛玉,首段说她写《葬花辞》是为了消失,类似于遗书的性质,这正说明她不懂禅。懂禅的人是不会无谓地轻生自杀的。平时珍惜生命,需要付出生命时,则视死如归,这才是禅。尾段说她对至贵至坚的理解是
  轻视权势功名,从禅的脚度看,轻视权势功名自然是至贵,但正像94#4n江湖听风雨 说的那样她情根深种,为情所困不能自拔,这何坚之有?被名利所伤和被痴情所伤都是伤。佛家认为贪嗔痴为三毒,黛玉轻名利自是无贪,她那点小性子也算不得嗔,但她太痴情了。所以可以说黛玉是被痴毒毒死的。既珍惜情缘,又不为情所困,永远是个千古难题。另外你那两块旧手帕是黛玉的吧。




作者:yixiao天下 回复时间:2010-10-01 12:17:00
  从禅的脚度看,应是:从禅的角度看




作者:两块旧手帕 回复时间:2010-10-07 13:02:00
  被名利所伤和被痴情所伤都是伤。
  ===========================================
  这句话说的很对。
  但是,主帖标题谈的是"才情"。
  宝钗“情”都没了(任是“无情”亦动人),那来的“才情”呢?才思敏捷,需要有一定的“情”发酵才有味。
  
  另外,我是说在听胡小林谈弟子规的时候才知道释儒道大概的区别,而不是说弟子规属于释儒道哪一个范围内的东西

相关栏目:
  • 上一篇: 红楼梦辨微
  •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