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七夕的诗词
关于七夕的诗词大全
唐诗篇
秋夕(唐) 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他乡七夕(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唐)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宋词篇
鹊桥仙 (宋)欧阳修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
鹊迎桥路据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
多应天意不教长,恐恁把、欢娱容易。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
一般咏牛郎织女相会事,无非着力于描绘双星平时天各一方的凄苦相思,抑或是鼎力衬托七夕相会时的欢喜缠绵,而欧阳修的这首《鹊桥仙》却颇具新意:“多应天意不教长”,原来之所以良辰短暂、“仙鸡催晓”,却是因为唯恐世人将“欢娱”看得太过容易而不知珍惜,所以“天意”故意如此安排?树立典型以提醒世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虽然在欧阳修众多的佳作之中这首《鹊桥仙》并未引人注目,但在众多的“七夕词”中由于其立意的新颖别致而仍然显得卓尔不凡,以至于后人在写同样题材的词作时就很难下笔。
由于北宋文风大盛,在欧阳修写出这首《鹊桥仙》的若干年后,在北宋词中享有相当地位的秦观终于也以同样的《鹊桥仙》词牌写出了一首七夕词,不仅自出机杼、立意更新,并且该词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传诵不绝的绝唱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就从这首《鹊桥仙》也可以看出,秦少游绝非浪得虚名。他先不直写,而是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这一对浑然天成的骈联来蓄势,直到结拍才写出,原来是因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该词在立意上反欧阳修之意而用之,不仅显得更高一筹,更使牛郎织女的爱情也在作者笔下得到升华,显得超凡脱俗,彻底绝弃了世人一厢情愿的庸俗想法,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其实若仔细对比秦观和欧阳修的两首《鹊桥仙》,不难发现两者在句式和写法上有明显的相通之处。显然,秦观的《鹊桥仙》是在欧阳修《鹊桥仙》的基础上研炼改造而来。
自秦观的《鹊桥仙》出现之后,七夕词就更难写了。人们很难再企及秦词的高度,更不用提什么“超越”了。毕竟,经过欧阳修和秦观在牛郎织女相会的立意上这一正一反的“折腾”,留给后人发挥的空间实在是太狭小了。
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到了南宋,随着宋词本身的成就达到顶峰,终于又有词人同样以《鹊桥仙》的词牌再次谱写出了一首七夕词佳作
《鹊桥仙》(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愁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该词作者是范成大。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其诗风格纤巧婉丽,温润精雅,富有民歌风味。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在这首词中,范成大上阕以实写虚,以牛郎织女的无心耕织和群仙的“相妒”来反衬出下阕的悲怀。在下阕中,作者略去了对双星相逢别离的情景描写,而是直接摹写牛郎织女的心态:这匆匆一面,还不如不见——不见面固然会有相思之苦,但那也只不过是往日日复一日早已习惯了的愁思,而如今相见却是“重搅别离心绪”,并且“新愁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该词立意与欧阳修和秦观又都有所不同,范成大并不否认“不在朝朝暮暮”的高致,但在无限漫长的分离之中,一年一度的相会,难道真的就能够足以弥补和抵消一切?恐怕真如其所言: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从欧阳修、秦观到范成大,这三首七夕词同以《鹊桥仙》为词牌,各有新意、交相辉映,可谓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而其中对于古人行文创作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则同样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