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有才子曰

诗词赏析: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

来源:考试吧作文 作者: 2020-04-18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板荡识诚臣”,诗句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赠萧瑀》。萧瑀是隋唐之际人,为唐高祖的开国元勋之一,性格孤僻,恃才自傲,常与其他大臣发生冲突。但太宗看中其忠直品性,并委以重任。《赠萧瑀》一诗就是唐太宗专为称赞萧瑀而作的。
赠萧瑀
作者:李世民 年代:唐朝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赏析:
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两句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在艰难危急的时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格。具有高风亮节的人,在艰难时刻,在危难面前,能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而意志不够坚定的人,常常会迷失方向。
两句诗表达同样的道理,但“疾风知劲草”以比说理,形象生动,因而也最广为人知。今天人们常常只知道前一句而湮没了后一句,常用它比喻危急时刻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优良品质。
这首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极富于哲理的启示。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出谁是坚定的革命者。
典故:
北魏代郡(今山西大同东北)人于烈武艺高强,尤擅箭术,平时为人寡言少语,却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孝文帝非常信任于烈,每当他御驾亲征,外出领兵打仗时,总是委托于烈镇守都城,卫戍皇宫。而于烈也不负重托,从无半点闪失。孝文帝对他赞赏有加,称他的志节和度量不亚于汉武帝时的名臣金日磾。后来的事实证明,孝文帝的眼光极其英明。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逝,宣武帝元恪继位,他的叔父咸阳王元禧以太尉辅政,后又任宰相,实际上掌握了生杀大权,朝廷上下,稍有违逆,立刻就会给点颜色看看。元禧一朝大权在握,生活上更是放荡不羁,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弄得人人侧目,却敢怒不敢言,只有于烈是个例外。
有一天,元禧派一个家奴来到领军将军府,传话给担任皇家卫队司令的于烈说:“我需要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作为出入的仪仗卫队,你赶快给我安排。”于烈回答说:“天子守丧期间,国家大事全由宰相决定,我只知道负责警卫,保护宫廷安全,除非有诏书,不敢违背,否则不接受私下的命令。”家奴高兴而来,败兴而去,全没了来时趾高气扬的劲头,回府原话作了汇报。元禧还真没见过这么看不透事、脑筋不开窍的人,就又派人质问于烈:“我是天子(拓跋宏)的儿子,当今天子(元恪)的叔父,身为宰相,我的命令跟诏书有什么区别呢?”这下于烈动了气,声色俱厉地说:“我知道大王是天子的儿子、叔父,如果是诏书,就应当派遣官府的人,而不应该派一个家奴来向我索取只有天子才可以动用的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于烈的脑袋可以得到,羽林、虎贲武士你休想得到!”
于烈如此不给面子,让元禧十分恼怒,于是向元恪提议说,于烈劳苦功高,应该予以升迁,任命他为征北将军,恒州刺史。这是想把他赶出京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对他人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警告。
于烈自然知道这是元禧在有意报复,不愿意受这份窝囊气,声称有病,坚决辞职。
渐渐长大的宣武帝对元禧等亲王的专权十分不满,暗中筹划废黜他们。公元501年正月,按例要举行春季宗庙大祭,无论君臣都要到祖庙斋戒。宣武帝在头天夜里召见于烈的儿子于忠,对他说:“你的父亲忠诚公正,坚贞不移,是国家的栋梁。通知他明天早晨早点进宫,会有人事变动。”于烈听说,喜不自胜:“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天刚亮,他就进宫见驾。宣武帝说:“我的几位叔父不恭敬,不可任用,今天我打算让你领兵去召见他们,你敢不敢去?”于烈回答说:“老臣历事累朝,颇以干练勇猛受到赏识,今天的事,哪敢推辞!”说完,亲率武士60余人,宣读圣旨,将咸阳王元禧等几个亲王名义是请、实际是押送到了宣武帝面前,勒令他们交出了政权。于烈因功晋爵为侯,被封为车骑大将军,领军掌管皇宫禁卫。
大权旁落的元禧倍感郁闷,心态失衡的他决定铤而走险,趁宣武帝外出打猎之际发动了叛乱。得此消息时,宣武帝震惊不已,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左右的侍卫都跑出去追赶野兽了,值班的禁卫军也没几个人,好在于忠还在,赶紧派他骑快马到洛阳察看一下动静。此时于烈留守洛阳,早已部署戒严,他告诉于忠说:“我年纪虽老,但身心健康,仍可报效国家,这些人猖狂胡闹,不值得担忧。请陛下早日起驾,但不用着急,慢慢回京,以安定民心。”宣武帝听后,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等他带人返回皇宫,元禧早被打败逃跑了。宣武帝对于烈感激得无以复加,后来把于烈的侄女立为皇后。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赐萧蠫》诗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意思就是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看一个人,只有在危难之中,在重大的考验面前,才能真正检验出他人格的底色。从这一点上来说,于烈担得起太宗这两句诗的赞誉,也无愧于世人对他的仰慕。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