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赏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喜欢音乐的人恐怕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听了一支美妙绝伦的曲子,感动得不得了,但却很难把乐曲的高妙和自己在欣赏时的那份感动与共鸣告诉别人。无论怎么形容,最后还是只能无奈地说一句: “妙处难与君说”啊!所以,很多东西都可以和人分享,唯独音乐却只能独享。尤其是在录音技术和设备没有发明之前,用其他形式来再现瞬间即逝的乐音就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天才就是天才!李白却有着超凡的本领,他用文字为我们保存了一场“古琴独奏”音乐会的实况——
“高僧浚公带着他那把名贵的古琴,千里迢迢从西南的峨眉山东来与我相会。他气定神闲潇洒地拨动琴弦,铮铮综综的琴声,就像万山深谷中传响着棵棵松树在与风云搏击时发出的诸般声响:时而雄浑,时而清越,时而悲沉,时而欢快……。仿佛有一股潺潺的清泉在流动,我的心也变得清澈明净、疏朗纯和;悠扬的琴声余韵绵绵,远方寺庙里的古钟也为之共鸣,发出嗡嗡的清响。不知不觉中,高爽的秋天竟已是层层灰云积聚,碧绿的山峰早已暮色苍茫……”
诗人首联叙述,交代弹琴者的身份和来历:“蜀僧”即诗题中的“濬”,是蜀地一位名“浚”的僧人;“绿绮”,是汉代出生于蜀地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为自己心爱的琴起的名字,司马相如是弹琴高手,绿绮是天下闻名的好琴。这里是借代,说明蜀僧之琴的名贵;“峨眉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它不仅点明弹琴者是得道高僧的身份,而且还暗示出诗人与他深重的情谊,峨眉山是李白故乡的名山,暗含“他乡遇故知”的亲切喜悦与仰慕。这是独奏会的开场白:琴是名贵罕有的好琴;人是技艺超群的高僧,而且还是倍感亲切故知。接下来的演奏,就可想而知一定会精彩绝伦了。
颔联和颈联描写弹奏实况:“一挥手”状写蜀僧弹琴的动作、姿态和神情,很容易让人想到“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嵇康《琴赋》)上古那著名的弹琴场景;“万壑松”即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古琴调有《风入松曲》,这里化用来比喻琴声,形象鲜明而富有动势和立体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流水” 既比喻琴声如淙淙流水般美妙,又是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琴声融畅,心境澄明,弹者与听者彼此心绪的交流都在其中了; “霜钟”指秋日的钟声,(《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应而不可为也。”)这里也是化用典故来表现琴声有感应天地自然的魅力,而且又与末句的“秋云”互为映照,点明了时令。这两联是独奏会的现场实录:潇洒从容的演奏,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琴声乐韵,天人共应、物我两忘的美好境界,全在诗人的巧妙用典中呈现出来,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境的现场感。
尾联融情于景,烘托琴声的感染力:“碧山暮”,碧绿的青山黯淡下来,笼罩在暮色之中;“秋云”重叠,就如《列子·汤问》中记载的秦青动情之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那样,天上的秋云也被这美妙的琴声吸引而不愿离去了;“不觉”二字,将弹者高超的技艺、杰出的音乐才能和乐声令人如痴如醉的魔力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另一方面,我们也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的着迷、陶醉、赞许、钦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这绕梁的“余响”那样流动不止。这是独奏会的尾声:琴韵的余音袅袅,散入重重夜幕,让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
全诗一气呵成,弹琴者的身份、来历,演奏的动作、神韵,以及琴声的感人韵律、听者特有的情怀,都生动传神的呈现于纸上。虽然几乎句句都有典故,但都巧妙地被诗人熔铸于现实的情境之中,贴切自然,毫无雕琢痕迹。透过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我们仿佛也现场“聆听”了一场由非凡之人、非凡之琴演奏非凡之曲的“非凡古琴独奏音乐会”,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样,被美妙的琴声洗涤并升华了心智,进入了音乐那物我两忘的美妙境界。
千年之前的这场“独奏会”落幕了,蜀僧濬没为我们留下乐谱,诗人也没为我们附录下曲目,精妙的演出就此成为“绝响” 。尽管美妙的音乐给了诗人无尽的灵感和慰藉,但“曲销诗存”的结局却似乎传达出一个真理:唯有文字,才有穿越时空、永恒不灭的魅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