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作文随笔 > 高考作文素材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运用方法

来源:无忧高考 作者: 2020-01-20

【导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备考也需要这样持之以恒的精神。爱油菜教育为您提供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运用方法,一起看看吧。
    


    
    


    热点素材:换视角,展新意,多向联想想象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作文题材料视野广阔、选材广泛,十分偏重对社会热点的观照,不论是对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倡导,对科技成果的思考,对关键的时代节点、社会变化的关注,还是对爱国主义的弘扬,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号召……都渗透着强烈的时代和时尚气息。要想写好这类作文,就必须运用好热点素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命题材料选取和运用热点素材呢?

一、聚焦写作“任务”,演绎热点

有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身就包含了热点因素,而且命题指向的是当下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所以在写作此类作文题时应该尽量选用热点素材。如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就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命题者抓住了中国现、当代的四个重要时间节点,要求考生设身处地,借助不同文体,亮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题,很容易使考生融入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的思想情绪之中,从而选取更适合自己的内容,写出有真情实感又有时代风貌的文章。

请看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吉林考区满分作文《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的开头部分:

1919年5月4日,历史从这里转折。五四运动如闪电惊雷,劈开旧中国如磐铁幕,唤醒暗夜中沉睡的灵魂,以磅礴之力鼓动起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继承五四传统,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已成为无数青年共同的心声。

这篇文章开头便抓住了1919年五四运动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先以简明的分析突出五四运动的意义,再以习总书记的讲话阐明青年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两相联系,彰显了当今青年必须承担的责任:继承五四精神,致力民族振兴!

2019年北京卷的两篇大作文的命题也具有同样的特色: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就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两个题目,一个放眼于“中华文明”,一个聚焦于“时代色彩”;一个是对中华文明“纵”的思考,一个是对当今社会“横”的品察,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考生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深刻体味中国的发展历程,悟出现实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我们的文化、我们今天的生活充满认同感和自豪感。

先来看看2019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的片段:

我想到过死亡,我接触过死亡,我接触过太多的死亡。这五千年来,自己很多次离死亡好像只有一步之遥。两千年前四百六十个儒者的哀号还未绝于耳,我却奇迹般地在那场大火中涅槃重生;七百年前崖山的海底多了十余万自愿玉碎之人,我竟然还是在散曲杂剧中艰难地保存了下来;最让我害怕的是那一场以正义、以救亡之名发起的新文化之洪流,师出有名的它才真正让我胆战心惊——像是罪恶假自由之名以行,我害怕精华伴糟粕被一并除去。

历经千难万险,我还是活了下来——尽管已是体无完肤。

一段语含沧桑而又语气豪迈的铺陈,展现了焚书坑儒、崖山海战、新文化运动等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华文明的构成的冲击与重创,以及中华文明在困厄中的复苏与重振,彰显了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力和在曲折坎坷中锻造出的“韌性”。

再来看看2019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2019的色彩》的片段:

2019年,更是红色的一年。今年我们热烈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与共和国70华诞,全国上下都为这欢欣鼓舞。但就在我们高兴之时,一盆冷水泼在每个人的头上:美国宣布对华展开贸易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事件,世界GDP第一的国家对华宣战!但我们的党和国家没有惊慌,随之而来的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冷静的对策。我国政府一方面坚持理性、冷静地与美谈判,一方面坚决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美国还是那个美国,而中国已不再是从前那个中国了。我们不再一味妥协,我们敢于与他们对抗。我们敢于坚持:“谈则大门打开,打则奉陪到底!”

这篇作文的作者在文章开头总写了对2019年的评价,将2019年设想成“银白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更是红色的”。而这一段就是分析选择“红色”的缘由——就是战斗!中美贸易战是2019年中国遇上的大事之一,体现了国际竞争的压力,更彰显了中国的抗压能力。选择令人血脉贲张的“红色”来形容中国人民的成熟自信和战斗精神,可谓精准、精彩!

二、对热点素材做冷处理,开掘新意

运用热点素材能使文章内容新鲜而富有时代感,易激发人们的情感。但一些考生运用热点素材时往往容易人云亦云,被舆论和当下的主流观点所左右,缺少自己的思考,这样反而使文章缺乏新意。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独立思考,对热点素材作冷处理。深入挖掘,力避庸常,入木三分,是谓“冷处理”。

就像上文北京卷满分作文《文明的韧性》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点评:

最让我害怕的是那一场以正义、以救亡之名发起的新文化之洪流,师出有名的它才真正让我胆战心惊——像是罪恶假自由之名以行,我害怕精华伴糟粕被一并除去。

在这段话中,考生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偏激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作了反思。虽然只是一种“害怕”,但也充分表现出当代青年不随大流、独立思考、富于理性的特点。当然,这样的议论是需要一定的见识和勇气的,需要见识是指能见人之所未见,需要勇气是要能发人之所未发,同时还需要把握好言论的力度和准度,切忌偏激,甚至出现观点上的偏差。

三、联系社会生活,找到落脚点

个性迁移是灵活运用热点素材的一种重要方式,即在运用素材的时候,能在留心生活细节、关注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进行个性化迁移,做出个性化解读,使热点素材能以最细腻、最深刻、最独到的个性解读服务于中心论点的论证。

比如,对于一些负面事件,不能单纯地将眼光停留在事件的表面,而要在深入事件本质的基础上迁移相关事件,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表达个性化观点,突出从负面事件中得出的具有建设性质或积极意义的立意。对一些让人叹惋的负面事件,要准确捕捉事件中的“意外收获”,它可以是事件的细节,也可以是另类的舆论,还可以是事件背景……通过对事件相关人物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的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展示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并对这种普通生活进行深入分析,深刻体悟当事人的心理,进而提炼出一种“典型心理”,以此引发人性化思考。

请看2019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烧肉?》的一个片段:

即便是铁板一块的整体,也要寻找一个异类来调和。很多跨国大企业的董事会中,都有一个专门唱反调的人,因为唯有这样一个人时时处处作梗,才能促使决策的准确深入英明。

新东方徐小平说:“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有一个三到四人的核心团队,有一个人老在唱反调,这是企业大幸。”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扮演着异类,调和着你,反驳着你,警醒着你,也推动着你,如大树上的啄木鸟,它既是医生,也是一个饥饿者,但始终与你共存共生。

但第三个问题产生了,“和”会不会失去自我?“和”只是调和,不是彻底融化,进而失去自我,而是要始终清醒地保持着自己的特性。你可以站在中国看世界,你也可以站在世界看中国,但你必须是中国的,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一般来说,“异类”和“唱反调的人”都是令人生厌的角色,因为他们往往使“我们的队伍不够纯粹”,使我们的言论出现“杂音”。但在这篇作文中,考生借徐小平的言论和自己的分析,找出了“异类”和“唱反调的人”身上的闪光点——“他扮演着异类,调和着你,反驳着你,警醒着你,也推动着你”,帮助你避免*者迷,帮助你看到存在的问题。

四、转换视角,陌生化处理

对热点素材进行陌生化处理,是素材运用的实用技法之一。所谓素材运用上的陌生化处理,就是尽量回避众所周知的某则素材的表面含义,回避人云亦云的套话,回避“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腔,将素材变形或转换视角来挖掘素材的新内涵。如此运用热点素材,就有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新意。

请看2019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担责》的一个片段:

提到陶渊明,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淡泊名利和心向自然。从陶渊明的角度来看,他清醒地认识到世事的黑暗,准确找到了人生的定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从“组织系统”来看,他的做法就有些“无组织、无纪律”了。一个不愿受到任何束缚,一心追求绝对自由的公民,绝不是一个好公民,尤其是在强调合作意识的今天,这类人是不受欢迎的。从群众的角度来看,你“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好官,是清官。可是好官、清官更应该为国为民做好事、做实事,即使国家不幸,世事艰难。一言不合,挂印而去,损失的应该是老百姓。从家人的角度来看,你不愿为官也就罢了,回家种地也行,可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率性而为,随时撂挑子,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

这段议论,一反前人对陶渊明的一边倒的赞美,而是对他的“无组织、无纪律”“率性而为”“不负责任”等行为作出了别具新意的批评。这样的批评,是建立在“以今人的眼光观古人的行为”的基础之上的,一个“时间差”,打出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初读之让人颇觉意外,细思之又觉得很有道理!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