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笔札记 > 散文随笔

浅谈散文的情感审美

来源:散文天下 作者:眉山周闻道 2020-03-12

  浅谈散文的情感审美
  ——读李淑珍《简单爱》
  周闻道
  还是在鸡年早春,李淑珍寄来她的散文集《简单爱》,并嘱咐“提点意见”。回答不敢不敢。一来琐事缠身,断断续续的读并未静下心来;二来先入为主,一见那书名和目录,脑子里便闪现“小女人散文”、“心情文字”、“心灵鸡汤”,甚至“无病呻吟”之类与在场主义格格不入之词。
  一丢,不知不觉两年多过去。
  当某个闲暇之夜,偶然发现那本仍静待于床头柜上的书,竟突然涌起一种少有的丧诺内疚。再轻轻翻开,竟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审美,审丑,审智;爱的哲学,哲学的爱;简单的崇高,睿智的简单。我搜索所有与书的内容相关的词,试图从中找到一个,来恰如其分地为这本书的精神命名,都不尽人意。最后还是床头那本非文学的黑格尔《美学》让我眼前一亮,为我解了围。
  我从中发现了一个词:情感审美。
  是的,从情感审美的角度去解读李淑珍的《简单爱》是恰当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这个判断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它是情感的。从书名到内容,这都是一本彻头彻尾的情感书,爱情、亲情、友情、人情等等,都一一被作者邀约而来,娓娓而谈,如不二闺蜜,又似知心大姐。所有情中烦恼,都悠然开朗,心静神宁。其二,它是温暖的。这不仅是一位步入中年,在情世间曾经沧海的“过来人”,对“情为何物”的个性化经验问答,更是一位贴心大姐的心灵物语。其三,它是睿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睿智既具有审美的艺术品质,又富有鲜明的个体生命色彩,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审美的“艺术哲学”。
  黑格尔的情感审美观,首先是针对音乐提出的。他认为音乐是浪漫型艺术,是精神或心灵凝视内心的呈现,“情感是音乐特别要据为己有的领域。”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审美情感由习惯和艺术熏陶养成,并可影响他人。悲剧、喜剧可唤起人的怜悯、恐惧、悲欣、狂喜等情绪,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净化,获得精神享受。但审美的本质是认识。因此,情感评判“既受对象的制约,又受知和意的制约",具有局限性。有人将造型和诗歌艺术与音乐,在情感审美中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认为音乐是通过富于精神性的音调和音乐语言刺激听觉感官,引发某种相对应的心理活动,“传达”或“交流” 情感;造型艺术通过空间形态的描绘传达情感;诗歌则是通过语言中的语义、韵律表现情感。
  那么,散文呢;或者说,散文的情感审美怎样体现?亚里士多德没有说,黑格尔也没有说。令人欣喜的是,李淑珍的《简单爱》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考可能,即便它也许还难免还有点稚气,甚至不成熟,却是难能可贵的。
  简单爱的情感审美首先是日常的。按照审美规律,情感审美当以日常情感为基础。刘勰《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即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各样人事物,必然会产生内心的价值评判和情绪波动。这既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又是情感审美的出发点和朴实呈现。《简单爱》从书名,到整体情感基调,都建基于此。其中的许多篇章,如《爱在今生》、《淡然行走》、《人到中年》、《父亲母亲》、《童心》、《在路上》等,都是从日常起笔,在日常工作、生活、家庭、交往中审视情感,抒发情感,探索情感的可能,发现情感的秘密。正是在这里,我们从《简单爱》中既看到了日常情感的质朴无华,又看到了一种净化和提升了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光华。
  比如,从日常中抒发爱生活的情感,呈现生活美学:“鸟儿以甜美的歌唱,迎接春暖花开的时节。花儿以最美的姿态,绽放春暖花开的模样。冷寂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大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春暖花开》)。”又比如,从日常琐碎中呈现生活的真实和质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面红耳赤,又因为锅碗瓢盆的奏乐重归于好。”(《爱在今生》)最后,回归到人类爱的本质,“简单受。用你的真心换我的真情,用你的付出回报我的给予。”(《简单爱》)
  简单爱的情感审美历程是渐进的、没有止境的。它像登一座高山,只有在不断攀升中,才能领略到更美风景。区别在于,再高的山也有顶,也会有"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绝美一刻。情感审美却没有顶。因为世界是复杂的,情感也是复杂的,永远是无知多于有知。人对世界包括对人、人性、人的情感的认知,也永无止境。真正的风景就在途中,就在遇见和遇见中的感悟,并从中发现情,领略情,审视情感,在情感审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情感的释放。
  情感审美渐进的过程,就是情感在审美范畴中净化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情感由日常自发的、接近于人的生理快感和个人功利的身体愉悦,逐步上升到接近人精神层面的、超越狭隘个人功利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精神愉悦。这种转化,有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可以是长期积淀,突然顿悟。“青春已是梦,唤也唤不回。美丽已减分,华发已生出。唯有成熟与睿智是四十岁女人独有的。生活的磨难已将少女的娇羞,幻化为中年女人的典雅。高贵的气质,透着一份洒脱。”(《四十》)此时,爱的意义,爱的价值,爱的标准,都发生了情感审美转变。就像《简单爱》中所言:“年轻时,不懂得爱,以为爱就是最浪漫的过程,就是朝夕相处,情意绵绵。成年后才明白,爱原来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给予,相互付出。”
  如果说,初始的情感审美具有稚涩的特点,那么,成长过程的情感审美,则具有了生长之美、成熟之美、理想之美。这样的情感,去除了许多浮躁虚妄虚假的遮蔽,闪耀着成熟的审智光芒,不仅更可靠更笃实,也更真实美丽。
  情感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审智,即用睿智的眼光,发现爱的真谛爱的经典,让情感在审美中升华为崇高的美的精神哲学。不能说李淑珍的《简单爱》达到了这个境界,但也无可否认,书中的不少篇什中的一些观点,确实闪烁着睿智之光。在《雪落无声》中,作者是这样辨析爱与生命的关系的:“生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列车,只知起点不知终点。没有多少时间留给我们浪费,更没有重生的机会留给我们逍遥。”这里的每一个判断,都不是假言的,而是实言,且审美空间很大,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寻找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与自己过意不去;无论工作、生活、事业还是感情,都不要太苛求自己。“说不定在我们羡慕嫉妒恨的时候,别人也在暗暗羡慕我们呢”。这不是精神阿Q,而是情感审美达到一定境界后,内心的淡然、超然,是精神对世俗的超越。
  不禁想起基督教神神学中的“三位一体”说。它把上帝说成“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化身。这无疑是情感审美的最高境界,甚至超越了文学与哲学,达到了宗教和信仰的层次。但加文.德.克斯特却认为,“没有爱的种种关系,差别就没有机会被赞美,更别说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性别》)上帝的至上情感,一下被还原到平常,当高深莫测的神学道理还原到“赞美”“建立”之类形而下的层次时,不是对神圣的摧毁,恰恰是简单的真谛。
  在李淑珍的《简单爱》,这种对崇高情感反璞归真式的“简单”呈现比比皆是。比如,“感情的事,不必过于执著。怦然心动,有时会是一种错误。唯美的画面背后,也许会隐藏着深深的伤害。”(《学会原谅》)又如,“真爱无言,不问结果,只为此生千金一诺的期许。”(《真爱无言》)再如,“怒放的生命是一团火,燃烧了我们的世界,为谁辛苦?为谁忙?老人开心我们才会快乐,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才会安心。”(《怒放》)又回到中年的日常。“曾经渴望拥有一对像鸟儿一样的翅膀,可以自由地飞翔,实现心中的梦想。现实击碎了梦幻,还原了真实。于是,不再想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宽容是性别差异、缺点、外表和年龄的格言。这里说的是当情感审美达到一定的境界时,它会有一种融化一切差异的力量。鲍德里亚在《致命攻略》中,则从反面说明了同一道理:“当我们认为自己完全正确,他人完全错误时,愤怒和急躁便会滋长,不宽容会以最极端的方式撕毁一切意义。“这里实际上说明了情感审美中的包容问题。世界不完美,别人不完美,自己也不完美,但包容让这一切都可以实现完美。这是审智状态下,情感审美的一种境界之美。
  我们看见,李淑珍作品的情感审美,从元初的简单出发,经过岁月漫长的磨砺和从日常的身体到精神的升华,最后又回归为简单。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哲学上的螺旋式上升,是否定之是否定。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实现嬗变,岁月中积聚下来的一切差异、分歧、积怨、仇恨等等,都得到和解。这正好应验了英国现代哲学家罗杰.斯古特所说的“和解和宽恕是道德成熟的标志。”
  大爱如简。简而不浅,简而不俗,简而不庸。“简单地生活,简单地思考。注定不能改变什么,就去顺应什么。”《简单爱》,其实饱含了爱的秘笈。

  2019年7月10日









 作者:永远飘零的心 回复时间:2019-07-12 17:57:38
  @眉山周闻道 :本土豪赏1个(100赏金)聊表敬意,点赞是风气,越赞越大气【我也要打赏】








 作者:永远飘零的心 回复时间:2019-07-12 17:59:48
  版主西方文学随手拈来,膜拜,我对西方文学是一个欠缺之处








 作者:语文和学 回复时间:2019-07-17 08:29:55
  楼主高见








 作者:水库沙 回复时间:2019-07-26 13:37:36
  看好你








 作者:及丢失 回复时间:2019-07-27 18:47:49
  写的不错








 作者:娱乐卡板 回复时间:2019-07-28 18:07:33
  楼主高见








 作者:任正非妃 回复时间:2019-07-29 05:55:57
  有道理








 作者:团团小小 回复时间:2019-07-29 08:12:13
  回复支持一下








 作者:天蓝海默 回复时间:2019-09-29 09:48:06
  拜读学习了。

相关栏目:
  • 上一篇: 路过白鹭公园
  •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