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笔札记 > 散文随笔

唐太宗让玄奘取经的真实目的

来源:易读散文 作者:铁剑帮帮主 2020-04-10

  唐太宗让手下大臣在万千僧众中选出玄奘,对他说:“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还把玄奘认为御弟,给他无上的荣光。当时,玄奘率领僧众召开水陆大会,替唐太宗超度曾经在地狱纠缠他的亡灵。玄奘的势力已然不小,唐太宗又大倡佛教,导致天下很多人皈依佛门,长此以往,佛门信徒增多,玄奘的势力就更大了,再加上他的父亲是文渊阁大学士,外公是当朝丞相,势力更是烜赫一时。在朝有门路,有亲戚,而且都在要害部门;在野有信徒,有实力,一呼百应。如此一来,作为皇帝的唐太宗当然能看出些门道。即使玄奘口口声声说为大唐皇帝超度恶鬼,为大唐百姓祈福,唐太宗也是不可能深信不疑的。
  正好遇到两个游方僧————观音菩萨和木叉变化之人来说法,说西方有大乘佛法,比小乘佛法高级,还带来了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唐太宗让玄奘穿上,正好合身,两个游方僧做人情,说是给有缘人,就送给了玄奘。玄奘由此落入唐太宗的圈套,铁了心要去西方取经。
  如果寻找现实版取经故事就是唐太宗忌惮玄奘势力,暗中找了两个游方僧,自说是观音菩萨和木叉的化身,老百姓以讹传讹,传得神乎其神。然后,让他们两个带了重金打造的锦斓袈裟和九环锡杖,来骗玄奘,说是西方有大乘经典,比小乘高级很多,玄奘就信了。如果玄奘对于政治不敏感,属于幼稚的那一类人,他会被人家的说辞打动,凭借一点向佛之心,一点毅力,一片赤诚,到西天取经;如果他属于聪明的那一类人,对政治敏感,也会假装被打动,到西天取经,借以抽身,逃离是非之地,免得惹出杀身之祸。事实上,玄奘可能属于后者,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召开水陆大会后,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取经,或者隐居闭关,逃离皇权范围,不被皇帝放在心上才是最安全的。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又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玄奘为唐太宗超度亡灵之后,使命已经完成,再不抽身而退,就要惹来杀身之祸。对于玄奘来说,取经属于上上策,逃脱皇权牢笼,成就一世英名。即使不成功,也会全身而退,不至于“身死为后人笑”。
  唐太宗给了玄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名气,只是给当时的满朝文武以及天下的百姓们做做样子,他自己却在防备玄奘的反叛夺权。玄奘一十八岁的时候就能够带母亲一封书信到京城找到外公殷开山,调动千军万马,救出母亲、奶奶,使父亲陈光蕊沉冤得雪。他少年有为,能力很大。掌握天下僧众,又是唐王御弟,哪一天不高兴了,说反就反了。唐太宗忌惮玄奘势力,给他“僧纲”之职之前“沉思良久”,说明唐太宗充分考虑了玄奘的朝中势力以及以后的宗教势力,必要的时候就要把他支开,不然始终会成为威胁皇权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于是,就有了游方僧,有了玄奘在唐王授意下试穿锦斓袈裟,手拿九环锡杖,还白得了两件宝物,就要西去取经。唐太宗聪明,没动兵器就把玄奘支走了,还成就文化交流、重视宗教的美名;玄奘聪明,顺水推舟,远离杀身之祸,成就大乘佛教传播的美名。
  古语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又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僧人占有田产、寺庙,又不用纳税,渐渐富裕,成为一股新兴势力,始终威胁着皇权的稳固。佛教大兴,霸占田产、房屋不可胜数之时,就是皇帝灭佛之时。
  当佛教不兴盛的时候,皇帝会以种种借口宣扬佛教,借佛教愚弄民众,稳固统治。唐太宗如此,武则天也是如此。甚至皇帝会编造故事,说自己神游地府,或者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等等,都是愚民,借以宣扬“君权神授”之“神权”,给百姓洗脑。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利用玄奘给自己圆了谎,给老百姓洗了脑,成就明君形象,同时让玄奘西天取经,好比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平解掉了玄奘的权力,把他放逐印度。玄奘乐得取经,远离皇权,保全性命,成就美名。
  西天取经表面看起来是唐太宗和玄奘之间博弈的双赢结果,玄奘只能去取经。实际上,如果取经不成,玄奘就会弄个鸡飞蛋打,输定了的局面;而唐太宗始终做他的皇帝,并没有输掉什么,稳赢,而且步步为赢。深入剖析一下就会看到,唐太宗是在借取经一事除掉玄奘,而不是让他成就美名。由在流沙河成精的沙和尚吃掉的九个取经人的头骨可以看出取经的凶险,可以窥见唐太宗的险恶用心。
  唐太宗对就要取经的玄奘说:“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实在是生死之别。

相关栏目:
  • 下一篇:黑夜很美
  •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