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笔札记 > 散文随笔

雪塘

来源:在水一方 作者:丑乙 2020-05-08

老家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最脆弱的琴弦,稍一触动它,就会发出最缠绵的思念之情.
   ---丑乙


    趁着元旦放假的空,带着孩子回了趟老家--雪塘.
   几十年前,我和许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一样,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脱离了农民这一阶层,走向了另一个更为精彩的世界,学会了另一种生活.虽然记忆中一些儿时的情景已经模糊,但雪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着我无法割舍的牵挂.离开雪塘几十年.虽然也偶尔回去走走,如祭祖扫墓,串亲访友,但那并不是游子回故里的真挚情怀,很大程度上,只是向老家应付着“我是老家人”的表面形式。
   儿时住的老屋依然还在,土墙青瓦,深深庭院,只是早已经无人居住罢了.听父亲说,生我的那时,屋子还是土砖垒墙,稻草为盖,顶上的青瓦是父亲后来当兵探家时才换上的.父亲还说,当时茅屋很是简陋,常为秋风所破,为防止屋倒,常常要修整加固.为此,爷爷还特意在屋后移栽了几棵樟数,随着树冠如盖,防风挡雨,茅屋才不为风破. 前些年爷爷健在时,父亲是常回老家的,爷爷去世后,父亲便很少回去了,老屋便再也没人住过.那几棵爷爷栽下的樟树,如今却依然葱葱郁郁,青翠含香.
   我就出生在这老屋里.听母亲讲,生我时,父亲虽已入伍,有些收入,只是还要照顾爷爷奶奶和几个尚未成家的弟妹,所以那时的家境贫寒不堪,家中唯有四壁.为了给我取暖,母亲只好从屋顶抽了些稻草下来铺在床上,又向四邻要了些破布铺在稻草上,我才得已躲避寒冷.而我每每向儿子说起此事时,儿子总笑侃着说我是"草民",并说草民之词,大概便是这样得来的...
   几千年来,老家的人们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无法摆脱落后贫穷的命运。后来,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里,老家人抛开老皇历,凭着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搞科学种田,科学种果,科学养牛,科学养鸡……现在,家家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我在村庄里慢慢行走,已经找不到村庄昔日的影子了.其实,我更我喜欢现在的村庄,更喜欢看它由沉寂走向沸腾的过程。我知道,我的家乡此刻正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并以它沉淀千年的丰厚,迅速地发展着...
   庄前有条小河,与我的家默默为邻.蜿蜒着陌生而熟悉的曲线.河中水草芃芃,两岸青草葳蕤.夏日里,小河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好的嬉戏之处.摸鱼捞虾,抓蟹寻蚌,欢笑陪伴了我整个的童年盛夏。大人们是要到晚上才能去河里洗澡的,男人在河的东头,女人则在西头.我们这些孩子是管不着那些的,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总是脱得赤条条的,在河里扎猛子打水仗,好不快活.也有一两个调皮的,跑到女人洗澡的那头,用脚大力地打着水花,引来一声声尖叫.如今,小河的水依然清清,坐在河边的旧石板上,拘一捧清水,嚼着儿时水里的嬉戏,思绪便会象涟漪一般慢慢地荡散开去。
   小河啊,你已被我深深地藏在心灵的最深处。
   在庄头遇见了邓朝发,他裹着一件肥大而又破旧的灰色棉袄,脚上穿一双不知在哪捡来的白色运动鞋,蓬头垢面的,神情显得有些呆滞.见到我,他停住脚步,低着头说了句:"回来啦" .又问:"这是?.."说完,头也不抬的瞟了我儿子一眼,我连忙推了下儿子:"快叫表爹...." "都这么大了...."说完,他又便自顾地走了...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不由地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来.但他毕竟和闰土不同.闰土之所以变的麻木,完全是因为生活在那一个扭了曲的年代.而邓朝发之所以穷困僚倒,则是因为懒惰的缘故.
   常听家里的人说起他如何的懒惰.例如,他从不关心田里活,任田间杂草横生,而每到收割农忙时,他又受不了农忙的苦,便会从村里的小饭店里赊欠些好吃的来.之后,又用地里打下的粮食来还帐,所以不到下一季的收割,他家便早早地断了粮,仅靠村里的救济渡日.又听说,他的老婆因受不了这样的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的两个儿子也终因家里太穷,多年前出走打工,再没回来过....还听说,过年时,他家穷的只能吃得起萝卜....
   儿子很是纳闷,如今的社会,竟会有如此懒惰之人....
   暮色溟濛,织起的阴翳堙没了村庄的轮廓,眼前熟悉而静穆的村庄,让我有了“老家”这个概念。在老家呆了一整天,竟将幼时的记忆全部晾晒了一遍.儿时的顽皮,亲切的面孔,以及在这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沧桑,都强烈地迸了出来.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岁的增长,老家的人和事会在我的记忆中渐渐被过滤掉,但我想,老家这个词,会越来越赫然地印在我灵魂的底片上,伴随到老.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