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笔札记 > 小说作坊

奶奶,天堂的路走好

来源:短文故乡 作者:yiwa215 2020-03-18

  2019年4月22日,家人交流微信群里,堂弟发了一条:奶奶走了,你们快回来...

  在这个群里,很少说话,也很少关注,都是爸爸那边亲戚,几个堂兄妹都是乡下走出来,最高文化或许就初中,徘徊在各种工厂,建筑工地,或者在东莞的某个厂房经营自己的小作坊,很少有联系。除了过年回老家,去奶奶家才能见上一面,能说的话题也是很少。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隔一年才回去过年,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看到这种消息,这一刻,安静不了了,或许这个群里的每个人都会动容


  


  就是这位老人一直维系着整个群里的人还有一点联系,维系着所谓“家”的所有含义,老人一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五个孙子,四个孙女,六个外孙子,一个外孙女,还有十几个曾孙曾外孙,也算是儿孙满堂,人丁兴旺...

  十几年前,爸爸的姐姐,我大姑走了,生病的那几年,还是奶奶照顾。生了四个儿子,却没有跟在身边照顾的人。儿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奔波在外,也不会特意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抛家舍业回到这个小城市。那个时候奶奶跟着我爸妈住在城里。为了照顾生病的女儿,还单独租了一套房子,怕影响我爸妈做生意。
  老人一生都要强,带着自己生病的女儿,还会在街上捡那些破纸箱,瓶子,堆在角落,有时候卖这些废品的时候还要跟老板吵,谁都不能少他一分。我唯一清楚的记忆,好像是大学暑假回去,带着大姑,奶奶还有我妈一起,去一家照相馆拍照。这张照片还在收拾老人破旧的房子时找到了。我穿着一件06年世界杯的短袖,样子青涩,奶奶看着很精神。
  这个时候的大姑,吃饭要人喂,脑子也有点不太清楚。隔了没多久就走了,走的时候我没有回家,妈妈不让我回去,而我只是躲在宿舍哭了,没有太多印象,对生死也没有太多感悟,只知道,这个曾经被我叫大姑的人,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之后几年,奶奶因为年龄大,一定坚持要回乡下住。说是人老了,如果死在外面了,棺材进不了村里的祠堂。刚开始还是自己开火做饭,过年回去看她的时候,还会在不远的地里,种一些蔬菜,在家养好几只鸡,生很多鸡蛋,等我们回城的时候,一定是一袋鸡蛋,和一只吃米的土鸡带回去。每年回去给他的钱,都会用块红布包裹着,里外三层,等我们走的时候,还会给我们一人分一个红包。
  大家都跟她说:“人老了,有钱就自己留着想吃什么了,买点什么。让别人赶集市,顺带买回来。不用再给小辈们红包了。”
  固执的老人觉得,这样有失礼数,小孩过年一定要给红包的
  我们给他的钱有时候都是100整的,他会笑着跟我们说,他每次买肉,买煤炭,都是100块一斤,出去了就没得回了,开销比城里还大。其实买完剩下的都是给小叔送到牌桌上了。即使知道,他也是不太在意,对儿女的爱,一直都是倾其所有,永远都想给小孩最好的。


  


  之后大伯脑溢血,手术不成功,从医院回来就不清楚了,听说连自己的小孩都不认识,搬到奶奶旁边的屋子,有时候还是老人家来送饭送水,因为其他人都嫌弃,不敢靠近了。大伯做了一辈子农民,很勤劳,承包种了很多田地,还有鱼塘,还有一辆轰隆隆的拖拉机。一直停在奶奶老房子的前面,相邻乡村都是找他拖沙运货;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怎么也戒不了。或许这也是生病的主要导火索。

  大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跟伯母关系一直不好。小孩小学没读完就跟着村里的人出去打工了。之前总会听他叨叨“都没让他们出门赚钱,就想让他们好好读书,可就是都不听。”或许那几个孩子都是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不想像大伯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做个农民。大伯从医院回来,没两个月就去世了。


  


  再后来,一直在外面打工的二叔回来了。

  从我记事开始,二叔好像就一直在广东打工,说是在毛衣厂当师傅,也是村里最早出去打工的。村里人好像永远都觉得广东是一个满地都能捡到黄金的地方,高铁没开通的时候,春运,广上的人排队坐火车可以排出进站路几公里。从小住在火车站附近的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大箱小包的挤着绿皮火车往外闯。或许他们都跟二叔一样,都怀揣着一个打工梦,赚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二叔在我很小的时候,结婚生了个小孩,可小孩还没周岁,说是叔叔在外面找了一个外地女的。闹了很久,终究是离婚了。也就是那个时候,堂弟就一直是奶奶带着,一直到堂弟结婚生孩子。二叔也是常年都在外地,有时候过年都没见回来。所以真的是没什么印象。唯一有印象的一次,是我爸妈都出去忙生意,就留下我们姐妹三个,奶奶那时候还在乡下,二叔来家里照顾我们,给我们煮了一次粉皮,特别好吃。或许,那顿晚餐,是二叔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画面。

  那次二叔收拾东西回来这个曾经逃离的村子,是因为患了癌症,还是晚期,对一个这样的家庭,是没有钱继续治疗看病的。记忆中好像没多久,也走了,没有太多病痛,走的很安详,最后那段时间,也是住在奶奶旁边,奶奶和他儿子照顾。走的时候儿子还未成年。


  


  就那几年,奶奶的三个儿女都相继走了,也是在那几年,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还记得小时候,被妈妈扔在老家,就是一直跟着奶奶,在乡间田野奔跑,跟着堂兄妹几个跑到地里偷黄瓜,西瓜,还有红薯。坐在田埂,把西瓜摔开,直接啃。那个时候,奶奶家还是烧柴火,等奶奶煮饭的时候,把偷来的红薯放在里面,拿出来黑乎乎的,吃的满嘴都是黑的,却特别的香。我们还会爬到老房子的二楼,奶奶门前的那个不知名的树,叶子全伸到阳台,我们会不管不顾的去摘果子,摘一段树枝叶子,当遮阴的帽子。有时候还会偷偷的翻奶奶家的碗柜,勺一点猪油,再加几滴酱油,直接拌饭吃...种种画面依稀仿若昨日。

  至今,那个老树还在,只是很久都没见他长出新叶的样子了。

  之后,爸妈都要忙着做生意,奶奶又搬回城里照顾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家一直都是租房住,楼下开饭店,楼上住人。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在饭店的后面,搭几个床将就住着。那个时候,我就特别想要一个有大阳台,大窗户的房子,阳光可以直接照进来,特别温暖的房子。

  奶奶那时候,总会在菜市场快关门的时候去买别人卖剩下的菜,有时候还会捡一些别人丢了的烂水果,削掉坏了地方,再给我们吃。最喜欢的,就是奶奶做的米糟煮鸡蛋,加一点红薯粉,特别好吃。有时候等我们去上学了,他就拿着他的大袋子,上街捡那些破纸箱,破瓶子。还记得,当时隔壁有个阿姨生了宝宝,可一直没人照顾,看奶奶面善又勤快,给了钱把孩子抱过来让奶奶照顾,晚上再接回去。之后好几年,奶奶跟我聊天,还说想念那个小宝宝,带着很有感情。

  等爸妈买了自己的房子,奶奶就回老家了。说是自己老了,想回乡下,住着踏实。期间来回搬过来几次,最后还是固执的要住乡下。我妈,应该算是他最孝顺的儿媳了。搬回城里的时候,专门给她安排了一间房,按着乡下的摆设布置,伸手就要有电灯开关,要用凉席,要有手电筒,床边还要有个大靠椅。可老人还是讨厌了城里的喧嚣,喜欢乡下夜里的月光,田里青蛙的鸣叫,还有门前那棵枯树,喜欢搬着凳子坐在门前看马路上偶尔经过的车,和村里熟悉的人...


  


  这几年,奶奶身体越来越不行,爸爸就跟乡下小叔说好,每月准时给生活费。可经常会因为这个钱偶尔给的不准时,婶婶会找妈妈吵。真的发现谈钱伤感情,这句话说的真精辟。任何跟钱扯上关系的事情,稍微吵一下就变味了。奶奶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实从我懂事起,就没有听到说其他儿女有主动按月给老人生活费。现在老人老了,做不动了,一定要人照顾的时候,会因为生活费闹得不可开交。还好,爸妈算是比较明事理,也是孝顺的人。

  这两年回去乡下,奶奶也每次都会告状,说婶婶送的饭又硬又不好吃,态度也很不好。像个小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跟家里人告状一样。清明节前,小叔电话说奶奶行动不便了,需要人贴身照顾,应该也是时日不多了。小姑也是经常回去帮忙。可她家还有好几个孙子要照顾上下学,并不能陪在床边伺候。

  清明三天假,开车十几个小时回去,刚见到我们的时候,突然就哭了,或许是一直都在盼着我们回去看她。我给她洗了澡,剪了头发,剪了指甲,还掏了耳朵,换了新被子,枕头。应该是好久都没洗的这么干净了,爸爸抱着她坐到门口晒太阳。那天阳光特别暖和,老人在阳光下,显得很安静,慈祥。我摸着他的脸,像之前每次抚摸她一样。她还会跟我开玩笑,说是剪个短发会不会不好看。那天奶奶特别开心。胃口也特别好,吃了两个最喜欢的橘子,还有一屉小笼包,一碗南瓜粥。

  我们要走的时候,拉着我妈说,我想你留在这照顾我。可妈妈说要回深圳帮我照顾两个小孩,小孩那么小,没人照顾,希望老人能理解。奶奶立马就说,那你回去吧。我在这也挺好的,希望我们回深圳都赚大钱,越来越好,步步高升。老人嘴里最平常的就是对子孙后辈的祝福,即使有委屈,有难处,也是把子孙放在最前面的。

  那一刻,脚步都沉重了。真的是不想分开,如果可以,想接着他跟我们一起回深圳。带她去看下大海,坐一下深圳飞速的地铁,在这个四季如夏的城市随便逛逛。去年也说,接上她回城里的新房子看看,住上一段时间,让妈妈一直在家照顾她。让她也看看22层的小区房子,有着大阳台,客厅有落地窗,楼下是贯穿城市的河流,还有老人健身器材,可以坐在客厅的摇椅上晒太阳。她都不愿意。总觉得,人老了,就不应该成为孩子的负担。谁也未曾想,那一面,竟然是诀别了。


  


  回深不到一个月,就传来了这种消息。一直被奶奶带大的堂弟,还有爸爸提前回去,陪了她三天,给她收拾的干干净净,就这么安静的走了。或许想见的人都见到了,也没多少遗憾。奶奶是民国十七年出生,那个时候人们都很穷,她被送到了别人家做童养媳,从小就吃了很多苦。好像只剩下一个姐妹,这几年也一直都有来往。爷爷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听说爷爷还去部队参军过,骑过白马。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跟奶奶一起,围坐在火炉旁,听奶奶说她小时候的事情。去年九十大寿,所有亲戚都回去,办了几十桌,在村里,放了很多烟花炮竹,热闹了好久。奶奶看着儿孙满堂也算是欣慰了。下个月就过生日了,终究是没有熬过去。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反而很平静了。

  对于老人,或许也算是一种解脱,天堂没有病痛....没有复杂的人心,没有争吵的喧嚣...她老人家也该好好歇息,不用再为了儿孙操心牵挂,安安静静的在天堂享福。

  岁月静好,关于奶奶的所有记忆都会封存,在老家的牵挂也会换做祝福,或许老房子前的那棵老树,那几盆仙人掌,那一片油菜花,马路边的那根老旧的电线杆,会是内心最美好的画面...逝者已逝,祝福活着的每位都健康快乐!

相关栏目:
  • 下一篇:汉末枭雄10
  •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