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贾母最终选择了薛宝钗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18990325195 2020-03-10

  

  一看到这个题目,不少的人都会说高鳄早在后四十回里就写明了的,还说什么?我不想说什么,而是要说为什么。为什么在宝玉婚姻人选上,贾母会最终选择薛宝钗呢?原因有三:

  一、王夫人的坚持

  大家知道,王夫人是金陵四大家之一的千金,又是贾府的当家人,其女儿元春乃是当今皇上的贵妃,丈夫是国丈兼员外郎,其哥更是九省统制的高官,势力之大,贾府内无人可及。只因是贾母的儿媳,出于孝敬婆婆,好多事情都尊重贾母的意见,即使自己有不同看法,也唯贾母马首是瞻。但是,唯有宝玉的婚姻人选,因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涉及将来贾府的当家人选,王夫人是死心蹋地看准了自己的亲侄女薛宝钗。既是血亲,又比湘云黛玉都强,是儿媳的最好人选。因此,王夫人虽未公开反对贾母偏向黛玉,但她为宝钗作了很大的努力:一是信告薛家让宝钗胸挂金锁早来贾府,通过二宝互识玉锁,大造金玉良缘之舆论;二是让元春下谕,命宝钗宝玉入住大观园,以便二人朝夕相处,碰出爱情火花;三是命元春单赐宝玉宝钗相同物品,显示意向赐婚;四是让宝钗与探春当家管事,“小惠全大体”,表现宝钗才干;五是暗挖贾母墙角,收买袭人,撵出晴雯,胁迫熙凤倒向自己,以扫清金玉良缘的障碍。王夫人所做的一切,贾母只能心照不宣,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不敢跟王夫发生正面冲突。为什么?就是因为王夫人家族势力和社会关系太强了,宝玉又是她的亲生儿子,母亲对儿子的婚姻人选享有决定权,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没有“奶奶之命”的说法。所以,贾母尽管想选择黛玉,但也不好明说,这就是贾母为什么迟迟不对宝玉婚姻人选明确表态的重要原因。

  二,宝钗的优势

  宝钗不仅长得品格端庄,容貌丰美,家财万贯不说,对人处事既低调随和,还八面玲珑,说话做事十分得体,滴水不漏。作为贾府未来的当家人,当然是最理想不过的了。不但王夫人喜欢,如果黛玉是这样的话,那贾母更喜欢。宝钗理性,黛玉感性;宝钗现实,黛玉理想化;宝钗不说得罪人的话,“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宝钗很会搞好上下级关系,黛玉是我行我素,呸人口水,骂人放屁。宝钗点戏点贾母爱看的,点吃点贾母喜欢吃的,说话说贾母爱听的;黛玉在贾母面前除了放瓜就是使性。宝钗有比凤姐还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黛玉无管理家务的心思和体力。宝钗无情也要把坏事做好看,黛玉有情也易把好事搞糟糕。宝钗身体健康,容易长寿,生育能力强;黛玉体弱多病,身体越来越差,易早夭,生孩子的可能性不大。宝钗是商家之女,常为家里的生意出谋画策,社会知识广泛,很适合作贾府这个大家的当家人;黛玉是书厢门第之女,尘事的社会知识欠丰富,过的是诗化艺术化生活,在贾府当千金小姐可以,作当家人就勉为其难了。总而言之,作为贾府宝玉的婚姻人选,宝钗是最适合的,黛玉是不适合的,这一点,贾母心中未必不知道。

  三,贾母的变化

  贾母选择孙媳妇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她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血亲人选。最初,贾母选择的是娘家的侄孙女史湘云,不然咋早早的让湘云戴个金麒麟来与宝玉一起生活呢?后来发现湘云不仅是个大舌头,咬字不明,还生性豪爽耿直,行为落脱不羁,与封建礼教要求的大家闺秀相去甚远,所以被贾母早早放弃了,然后才考虑了林黛玉。贾母对黛玉是百般呵护,万般怜爱,奈何黛玉身体多病,说话尖刻,多愁善感,无心尘事,若大一个家业,交给她谁能放心?而宝钗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超强的管理能力,文化学识不在黛玉之下,性格身体和变通能力又在黛玉之上,况且与宝玉又是最佳的性格组合。如宝钗是湘云或黛玉,贾母早就明确表态了。而更主要的是,贾母见黛玉病情日益加重,已是日薄西山,气息淹淹,朝不保夕的样子,彻底失望了,心冷了,才转过来随了王夫人而选择了薛宝钗。

  贾母最终选择薛宝钗还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对内,便于家庭的团结和统一。如果贾母执意选择黛玉,势必与王夫人产生不和,矛盾公开化,。而王夫人是实际的当家人,贾母只是被供起来的活菩萨而已,一旦真正闹僵,对贾母不利,对整个贾府更不利。到时贾赦邢夫人,赵姨娘就会趁机闹事,这样家庭就会分裂,这是贾母最不愿看到的。如是那样,黛玉又怎样自处?况且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在没有贾母的贾府里,王夫人又会怎样对待黛玉?这些家庭问题,贾母不会没有考虑过吧?第二方面是对外,宝钗当家灵活变通,应对社会关系深谙此道;黛玉当家,只知过小资式的生活,于宝玉倒是同鼻孔出气,但谁来维持与社会尘事的交往,谁来操这份心呢?不要说,还只有宝钗最适合,这方面她比王熙凤都强百倍。而那个时代大家贵族的社会地位,多半是靠妥善处理日常的社会关系得以维持和巩固的。尤其是女人与女人之间,太太与太太之间的交往更为重要。

  贾母最终痛苦地选择了薛宝钗作为宝玉的婚姻配偶,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是贾府的需要,是生活的辩证法,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时代和社会賦于宝钗黛玉悲剧命运的选择!





作者:藕荷豆绿 回复时间:2018-06-03 15:58:47
  楼主再把红楼仔细读几遍吧。贾母是个不同流俗的老太太,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亲自教养的,黛玉是贾敏和贾母亲自教养的。王家不会教女儿,王夫人薛姨妈都是没文化没品味的俗人。贾母喜欢的人,凤姐,宝玉,黛玉,湘云,宝琴,甚至提到一笔的喜鸾,四姐儿,都是漂亮出众且有个性的。丫鬟里她最喜欢晴雯,也是最美个性最张扬,原定给宝玉做妾,而不是贤惠的袭人。宝钗袭人那一挂所谓端庄贤淑的并不入贾母的眼。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贾母识人不是盖的。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12-24 18:08:58
  宝玉的婚姻,贾母老早就放弃钗黛了,她没得选,一切都得听元春的,元春当时在宫里深陷危机,她是希望拿钗黛的婚姻去换取政治利益。红楼梦第一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句,意思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12-24 18:10:53
  @柳明兰 2019-12-24 18:08:58
  宝玉的婚姻,贾母老早就放弃钗黛了,她没得选,一切都得听元春的,元春当时在宫里深陷危机,她是希望拿钗黛的婚姻去换取政治利益。红楼梦第一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句,意思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
  元妃当时应该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令,就是让林黛玉去嫁北静王,让薛宝钗去嫁南安王。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12-24 18:23:52
  //贾母最终选择薛宝钗还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对内,便于家庭的团结和统一。如果贾母执意选择黛玉,势必与王夫人产生不和,矛盾公开化,。而王夫人是实际的当家人,贾母只是被供起来的活菩萨而已,一旦真正闹僵,对贾母不利,对整个贾府更不利。到时贾赦邢夫人,赵姨娘就会趁机闹事,这样家庭就会分裂,这是贾母最不愿看到的。//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林黛玉不会处理跟王夫人的关系吧?你那么肯定黛玉嫁宝玉后会跟王夫人不和?导致家庭矛盾家庭分裂?依据何在?且黛玉做了贾府媳妇,王夫人也不会无缘无故有事没事去为难自己的儿媳妇吧?除非她是疯子。


  //第二方面是对外,宝钗当家灵活变通,应对社会关系深谙此道;黛玉当家,只知过小资式的生活,于宝玉倒是同鼻孔出气,但谁来维持与社会尘事的交往,谁来操这份心呢?不要说,还只有宝钗最适合,这方面她比王熙凤都强百倍。而那个时代大家贵族的社会地位,多半是靠妥善处理日常的社会关系得以维持和巩固的。尤其是女人与女人之间,太太与太太之间的交往更为重要。//

  宝钗当家至多是尤氏之二,可能还不如尤氏,你可以去看看尤氏把宁国府管理成啥样了嘛。秦钟在宁国府逗留到天黑,尤氏吩咐派两个小子送这秦相公家去,媳妇们把话传出去半日还没分派好,最后分派的却是一个功勋老仆焦大,尤氏与秦氏都说,放着这些小子们,哪一个派不得,为何偏要派老迈的焦大?结果说了还是白说,最后还是由焦大送秦钟。焦大不满乱骂人,还酒气熏天。管家命老迈的焦大黑夜送秦钟回家,一众小厮却都在丹墀呆立。焦大不平,先骂管家,最后连主子也骂了,说出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样的话来。
  尤氏作为宁国府的管家主妇,不能规劝丈夫不要胡作非为,也不能管好仆人蜚短流长,宁国府日常事务无规则无秩序,怎一个乱字了得。说明宁国府的管理,尤氏完全失去了掌控局面的能力。滥好人管家对下人松散没有原则,尤氏不仅管宁国府管不好,荣国府让她过来管几天,搞的大观园佣人吃酒赌博作奸犯科最终闹出绣春囊事件,直接导致抄检大观园。这样的滥好人其实很自私,没有担当缺乏责任心,在其位不谋其政,牺牲家族的利益自己收买人心,让别的家庭成员去当恶人。脂评里说尤氏后来也要被休,王熙凤恶名在外固然该休,但说到对家族的伤害,广有贤名的尤氏的做法比王熙凤严重得多,最后落得被休的下场她其实不冤。
  薛宝钗性格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很有成为尤氏这样的人的潜质。我们看到她天生有很强的远离是非是的能力,一有坏事儿麻烦事儿跑的贼快,例如滴翠亭事件,本来是她偷听了小红的隐私,却要让人觉得是黛玉偷听了去。她特别擅长躲麻烦,转嫁麻烦对于宝钗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这是她的处世之道。其实说嫁祸就太过了,因为这本身能叫做祸患?一个区区小红而已,但是潜在的一丁点麻烦宝钗都不愿沾身。所以除了明写的滴翠亭之外,她在生活中也一定在不断的使用这种所谓的嫁祸的招数,因为避免麻烦的聪明之道就两个方法,一是回避,二是引流。从滴翠亭之事也可以看出宝钗使用这些手段非常自然熟练。这样的人管家,真能做到有责任心有担当一心为公吗?贾母活到八十岁了,什么样的人品没见过的,薛宝钗是一个什么样的管家能耐?她没有一个起码的判断?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12-24 18:38:49
  程高篡续本不仅将绝色美女林黛玉写成因病夭亡,还将这体现为封建家长主导的婚姻悲剧曲解成一场婆媳大战家斗大戏,宝玉的婚姻对象,贾母支持林黛玉,王夫人支持薛宝钗,最后以王夫人胜利告终。其实,有贾母的支持,有宝黛二人之间强烈的个人意愿,促成这个婚姻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下人口中,“只等老太太发话,再无不准的”的姻缘,不会是白说的。

  红楼梦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

  这一段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中了张金哥,一心想娶她,他的家里甚至亲戚就会顺从他的意愿,帮助他谋夺张金哥,就算面对官司也在所不惜,走门路都走到凤姐这里来了。说明古时男女的婚姻,孩子的个人意愿很重要,毕竟家长跟孩子不是仇人,给孩子娶媳妇当然要帮他娶个能令他称心如意的。宝黛的婚事,在二人强烈的意愿面前,谁能悍然拆散他们呢?

  且贾府当时的大环境,舆论都是对黛玉有利的,之前薛家释放金玉良缘的谣言,然后很快这个谣言被林黛玉反击得没人敢提。贾府上下都只承认林黛玉才是宝二奶奶人选。如凤姐开玩笑也只敢开宝黛二人,从来不敢将宝玉宝钗扯一块。熟悉贾府家庭事务的仆人兴儿,对尤二姐说起宝玉的婚姻对象的时候,更是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林黛玉,说只须两人年纪大一些,只要贾母一开口,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就是明证。

  薛家炮制金玉良缘论,也让贾府众人都知道薛宝钗想嫁入贾府,宝钗越是在贾府卖力地表现,越能显露她的目的性。红楼梦小说里贾府众人,凤姐探春李纨贾母哪一个不是人精,她们难道不是心知肚明的?这样薛宝钗在宝二奶奶争夺战中哪有什么优势?支持她的只有王夫人,而宝玉婚姻最能说话算数的,则是贾政。当然,贾政会听贾母的话,从贾母的眼光来看的话,薛宝钗的那种德,会做人,在她老辣的眼光中不过是一些非常小儿科的伎俩,为她在婚姻的竞争中加不了多少分。

  林黛玉很好地控制住了贾府的舆情,薛家显然也会知难而退,不敢再打这个主意。这就是林黛玉的能力,她并不是像迎春那样任人宰割的懦弱之辈。但是,就算这样,宝黛之恋最终还是心事终虚化,关键原因,应该是遭遇了不可抗拒的外力。因为贾宝玉被妙玉看上了,而林黛玉,则为北静王所觊觎。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12-24 18:42:05
  有人说,因为贾府看上了薛宝钗,一是因为薛家有钱,另一方面,是因为薛宝钗的德颇符合贾府对自家未来媳妇的要求,所以贾府宁可伤害贾宝玉,气死林黛玉也要安排贾宝玉把薛宝钗娶进门。
  第一,薛家真的很有钱吗?其实内中里子早已经空了。第57回,宝钗和邢岫烟在园里说话:
  //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玉珮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这是三姐姐给我的。”宝钗点头笑道:“他见人人皆有,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这段话对于研究薛宝钗及薛家的经济状况十分重要。可以看出:薛家现如今的经济状况确实不容乐观,宝钗之所以浑身上下已经没有富丽闲妆,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大官富贵人家的小姐了,同时她也说明了,七八年前的自己也是打扮得十分奢华的。可见,宝钗不论着装打扮还是收拾屋子都喜欢素净简单,崇尚简朴生活,不单单是性格爱好所使,也是家中的经济状况实在堪忧,不允许自己有过分的奢侈享受,所以能省就省了。
  薛宝钗有过幸福的童年,但长大之后却要面临着家败的危机,于是也才会不爱奢华装扮。由此,也更能够理解薛氏母女的艰辛,明白薛姨妈为何想极力促成“金玉良缘”。毕竟,只有薛宝钗未来的夫家根基够厚,而且又能够无条件地帮忙,才有可能使得薛家的败落命运进一步地推迟。不然,单靠着这个整日惹是生非的“呆霸王”薛蟠,恐怕只能让薛家离“一败涂地”越来越近。
  事实上,薛家当时面临的危机还不仅仅是财政上的危机,而是实实在在的关系到宝钗宝琴姐妹命运前途。第57回,宝钗和岫烟在园里说话:
  //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完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我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
  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与梅翰林的儿子有婚约,薛家追着梅家来京城要嫁女,而梅家不打声招呼就带着儿子去任上了,话说贾政也在外做官,也没见他拖家带口带宝玉去任上。可见梅家有悔婚的意思,因为薛家现在颓势已经十分明显,宝琴兄妹依附贾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贾府的关系能弥合这场婚事。宝钗为什么说“如今不先完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说明薛家对宝琴的婚事非常紧张,薛蝌娶不到高门槛老婆,也怕遭到梅家嫌弃。
  第八十七回,薛宝钗突然寄给林黛玉一封信。内容: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一解。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二解。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三解。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四解。//
  分析宝钗的信与诗,薛蟠酒店行凶,打死张三,经贿赂官场得翻案灭罪。宝钗的书和诗是在等待结案期间所写。薛蟠行凶打死张三受官场庇护,而宝钗在信中对事实有所歪曲:明明是张三家被弄得家破人亡而凶手安然无事,宝钗的信中却偏说自己“更遭惨祸飞灾”;被害家属喊冤叫屈,官府老吏虚张声势,宝钗就危言耸听地说是“猇声狺语,旦暮无休”;还“长歌当哭”,“寄我知音”,完全颠倒了黑白。
  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薛家确实摊上事了,他们家现在有很多麻烦,宝钗有很多烦恼。宝钗平时乐观积极,不会作这么悲观的文字。如果仅仅是薛蟠再犯命案,家里遭遇官司,宝钗断不至于写出“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这样的悲伤的文字,必然是事关自己前途命运,遇到了重大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谁真愿意与一家因卷入命案官司而“猇声狺语,旦暮无休。”之家结亲呢?薛家本来就已经没什么根基了,但你家里既然出了这样的事,而且薛蟠还不是第一次惹上这样的命案,且官司过程中薛家走门路贿赂官场坊间传言四起难免名声狼藉,谁还愿意跟这样的人家扯上关系让自己惹上一身骚?
  事实上,不论是薛宝钗还是薛宝琴,她们都会有同样的命运,即不管她们自己品行如何,主观有多么努力,她们必然会受其家庭名声的连累。癸酉本里,贾政就嫌弃薛宝钗的家庭背景,认为宝玉娶宝钗后,迟早会被薛蟠带坏。而仔细研究红楼梦,会发现薛宝琴最后也将受其家庭连累,遭遇梅家退婚。
  当时元妃在宫里已经失宠,自己身陷困局,如果她还想拯救贾府免遭覆灭,她最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做?是不顾一切地让宝玉与这样的薛家结亲呢?还是想办法让自家的哪位姑娘去嫁一位王爷?薛家当时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此时促成贾府与薛家结亲,对挽救贾府的覆灭真的有帮助吗?贾府不惜害死自己至亲外孙女都要促成宝玉把宝钗娶到手,有什么道理?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12-24 18:44:29
  所以宝黛婚事被拆散,只怕更大的可能是来自外力,林黛玉被皇家的人或某个王爷看上了,被强行聘娶,怕是谁也挡不了。第二十五回写薛蟠看到林黛玉: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里的脂评批语:此似唐突颦儿,却是写情字万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这也是一个伏笔,预示丰神若仙子的美女林黛玉将会被一个很有权势的人看上,足以将她从宝玉身边夺走。这人就是北静王。
  红楼里一语成谶之处甚多,上面宝玉对林黛玉赌咒发誓时曾说出一句“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这样的无心之谶,类似情况书里面还出现好多次:
  第二十回: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第四十二回:(黛玉)方出来,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
  我认为,这些很有意思的斗嘴,很可能就是对林黛玉日后婚姻状况的某种谶言。事实上,红楼梦里类似的强烈暗示与谶语还有很多,俯拾皆是。这也说明,红楼梦的结局,林黛玉应该是嫁过人的,而并不是未婚夭亡。






作者:柳明兰 回复时间:2019-12-24 19:11:46
  第七十三回,贾迎春的奶妈李嬷嬷被查出参与聚赌,紧接着人们发现她把迎春的金丝凤拿去当了换赌钱,又由于赌本输光,她当出去的金丝凤赎不回来。李嬷嬷被赶出贾府,她的儿媳妇不肯死心,就来请求迎春去说个情,被迎春拒绝之后,她恼羞成怒,不但不说赎金凤的事,反而借口邢夫人克扣与迎春同住的邢岫烟的银子的事情,赖迎春屋里多使了她们三十两银子,一旁的丫头绣桔气不过,跟那婆娘吵嚷了起来,迎春解劝不住,只好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躲一边看去了,懒得理他们。
  正吵着,宝钗,黛玉,宝琴,探春一群人来看望迎春,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桔告诉探春道:“那一位姑娘的钱不是由着奶奶妈妈们使,连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是算帐,不过要东西只说得一声儿。如今他偏要说姑娘使过了头儿,他赔出许多来了。究竟姑娘何曾和他要什么了。”探春找来平儿想替迎春出头,宝琴、黛玉在一旁帮腔,宝钗却使眼色给二人,示意她们少管闲事,这种事情宝钗绝对不会多一句嘴,怕得罪那些下人。
  平儿征求迎春的意见,迎春是这么说的:“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迎春这样的性格跟那个糊里糊涂的贾宝玉很像,王夫人屋里彩霞把玫瑰露偷给赵姨娘去了,贾宝玉知情了不仅不去揭发,反倒还替她们瞒赃,把一切罪责都揽到自己头上,这样导致他尽管身份尊贵,在家务事上更没有发言权。
  此时宝钗做的只是与迎春一起阅读感应篇故事,一副置身事外不得罪人的样子:“当下迎春只和宝钗阅“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
  而黛玉却对迎春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提醒迎春对这样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这样的下人必须处理。说明遇到事情,黛玉比宝钗更有责任心更有勇气去直面问题。




作者:北府之卒 回复时间:2019-12-27 21:23:07
  天涯很多一知半解的,连书都没看明白,已经开始口若悬河了。
  贾母是红楼里最有品味的,调教人的功夫也是一流的,没看她手下的丫鬟,个个厉害,晴雯,袭人,鸳鸯,紫鹃,贾宝玉娶薛宝钗,肯定是贾母之后。




作者:渔歌行 回复时间:2020-02-20 10:23:34
  靠一个女人把贾府走末世来临拉回康庄大道?贾府的根子就是后继无人,主要是男人都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的纨绔子弟。娶了皇帝女儿都没用。
  无论是当了皇帝小老婆的元春,还是深谋虑远的林黛玉,还是好行小惠的薛宝钗,还是勇于任事的贾探春,或是嘴甜心苦的凤辣子,都挽回不了这个这个大家族彻底覆亡的命运,任何改革都改不了末世悲歌的结局。只能跟着这个大家族一起被埋葬!这才是悲剧的根本原因!在大环境下,谁都改变不了的!

相关栏目: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