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五美吟柳絮词,预示林黛玉为人妃妾,无法掌控自己命运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柳明兰 2020-03-10

  五美吟柳絮词,预示林黛玉为人妃妾,无法掌控自己命运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里面林黛玉作的五首诗,描写五位中国古代美女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王昭君等的事迹和命运。
  红楼梦里黛玉作诗的特点是,立意新奇,清新隽永,才华横溢。但基本都是以悲凉和愁绪为基调,抒发的是寄人篱下的苦、父母双亡的悲、婚姻无人做主的痛以及体弱多病的伤,理解起来都不难,只有这组《五美吟》完全不是黛玉惯有的风格,算是黛玉诗作里的奇葩。而这五首诗寓意也更深,但有一些共同点:
  第一,五个人都是两方势力对峙中被政治波及的女子。西施是吴越争霸从越国被送到吴国,死在了吴宫;虞姬是楚汉争霸被迫自尽,死在了垓下;王昭君是汉匈对峙被派去和亲,死在了匈奴;绿珠是南越人,随石崇来到晋国,因石崇政敌索要绿珠,绿珠不屈坠楼而死;红拂是隋末大乱时,从隋朝权臣杨素身边跟着李靖私奔投奔李唐的奇女子。
  第二,五个人无一例外,都不是正妻,全部是为人妃妾!哪怕王昭君的呼韩邪宁胡阏氏也不是正妻,红拂后来虽做了李靖妻子,之前却是杨素姬妾。西施、虞姬和绿珠更全部是妃妾。赵飞燕不入选的一大原因,可能因为她是皇后。
  第三,五人无一例外都有牺牲精神。西施和王昭君为了家国牺牲,虞姬绿珠为了爱情牺牲,红拂有勇气跟着李靖私奔牺牲现有富贵,是远见与慧眼识英雄。
  林黛玉以女性视角,而且以知识分子也就是“士”的角度审视她们,这里面不乏政治的高度、人性的角度、相当阔大的胸襟,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风花雪月、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吗?这组《五美吟》是咏古咏怀,但全诗无一丝颓唐之气,全然不像闺阁诗体,倒像是久淫官场世情的士大夫政治家所作,这是作者曹雪芹在向读者交代黛玉的另一侧面。
  林黛玉作《五美吟》到底想说什么?乍一看一时半刻还搞不明白,以为作者只是想又一次展现林黛玉的才情。但是从作诗比赛、起诗社、行酒令到葬花、题帕等已经把林黛玉的才华饱满地在各种情境中展现了出来,这里只是平日在家作了五首诗,并没有什么触发诗情的外因,如果又是为了展现黛玉的诗才,此处的用笔就是重复和堆砌了,对于“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来说,绝不可能在此浪费笔墨。所以这组《五美吟》一定暗谶着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故事。
  黛玉作《五美吟》后曾摆瓜果祭奠,为何设祭连宝玉也埋过了,却埋不过看书人。列宁格勒本此回前脂批:“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原来是黛玉有感于历代红颜多薄命而祭奠美人。
  蒙府本六十四回末脂评曰:
  五首新诗何所居?颦儿应自日欷许。
  柔肠一断千般结,岂是寻常望雁鱼。
  可见《五美吟》是不容人以侯门闺阁的无病呻吟来看待的。它抒发了黛玉满腹的辛酸,预示了黛玉以后的命运。什么命运呢?就是黛玉日后很可能也为人妃妾,像这五首诗里面的绝代美女一样,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先来看第一首: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首诗的意思很新颖。说西施虽然是一代美人,倾国倾城,却被自己的爱人赠送给敌国迷惑吴王,最后结局悲惨,落得个沉湖的下场,又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那位被人嘲笑,东施效颦的村姑,她头发已经白了,还在溪边浣纱,长寿而且善终。
  这首诗是在说什么呢?是在说西施被男人和男权利用,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说来说去,是她没有遇对人。西施之所以结局悲惨,都因为相信了一个不该相信的男人。试想如果范蠡对西施的感情是真的,会把西施送去敌国施美人计吗?
  这首诗写出了黛玉对宫廷生活的不屑,同时也透露出她与宫廷有着不可解的渊源。可能影射林黛玉嫁北静王后,又被北静王献给皇帝,最后导致悲剧。
  第二首: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在这首诗里,虞姬和项羽倒是有真感情的,可惜偏偏项羽不成器,逼得虞姬不得不饮剑自刎,所以虞姬也是有“幽恨”的。哪个女子不想和心爱的人白头偕老,但是,话说回来,和相爱的人一起赴死,总比像淮南王英布和梁王彭越那样投降刘邦, 最终免不了受尽侮辱后再被杀要好很多呀!
  影射贾宝玉就像那个不成器的项羽一样,天下无能第一,婚姻不能自主,也保护不了林黛玉。贾宝玉之前一直被他母亲王夫人称为混世魔王,他本人在家里也干了很多荒唐无比的事情,最后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这种情形与楚汉相争时的西楚霸王项羽有得一比。
  我以前一直在想,如果《五美吟》预示林黛玉的命运,那么这首《虞姬》将应在哪件事情上呢?经研究,觉得很可能是预示林黛玉在拒婚北静王时,将会上演拿刀自刎这一幕:与其嫁到王府为妾,像尤二姐、香菱以及迎春等人一样,受尽侮辱折磨而死,还不如现在自刎死在自己的爱人面前干净。
  当然,林黛玉拒婚拿刀自刎应该没有自杀成,她手中的刀子应该是被贾宝玉抢下来了,然后贾宝玉却利用这把刀子把自己的胸口划伤了,这么做是为了要挟贾府不能逼嫁林黛玉。
  第三首: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这首诗是说汉元帝其实很后悔把绝色的王昭君送到塞外和亲,使得一代美人红颜薄命。但是,问题是出在汉元帝自己,他为什么要把判断美丑的权力下放给画工呢?林黛玉写这首诗,是否也是对她后来的际遇有所预示呢?
  无独有偶,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花签,谶词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此诗出于宋代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再一次将王昭君和亲的话题跟林黛玉联系在一起。小说作者为什么要把欧阳修写给王昭君的诗作为林黛玉花签谶词呢?是不是在暗示我们,林黛玉也曾面临和王昭君相似的境遇?
  但是,红楼梦里探春远嫁和亲才是公认的事实,不是林黛玉。联系到探春的谶词“日边红杏倚云栽”的下两句是“芙蓉生在秋江上,未向东风怨未开”。正是影射林黛玉芙蓉花签。说明探春和亲,是与林黛玉密切相关的。根据中国古时的传统和习惯,“日”是皇帝的象征,“日边红杏”应是指皇帝身边的贵妇人。探春当然没有嫁给皇帝,说她成为皇家女人,应该是说她以公主的身份出嫁。探春成为了日边红杏,而林黛玉继续留在了秋江上。
  因此推测,贾府获罪抄家后,林黛玉曾如王昭君向朝廷自荐和亲,以期换取贾府的罪行被赦免,但由于被北静王爱恋强留,林黛玉和亲没有去成,因此为了拯救贾府,才需要换成探春去和亲。
  《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原诗: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仔细玩味这首诗,如果这首诗对黛玉的命运有所预示的话,似乎表明后来皇帝也插足黛玉与北静王的感情。中国传统文学中,汉元帝见到过王昭君之后,被其美貌倾倒,但是没能阻止其远嫁和亲,愤怒之下处死了宫廷中的画师。皇帝思念王昭君,但由于“万里安能制夷狄”,夺不回心中的美女,最终遗恨千古。说明皇帝看中的女人,哪怕需要万里之外制夷狄,也会千方百计得到手,直至“汉计诚已拙”,何况自己权利能及的范围内呢?所以推测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嫁给北静王后,她的美貌却被皇帝惦记上了,皇帝日思夜想不能释怀,最后只好动了横刀夺爱之心。
  第四首: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这首诗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绿珠是西晋石崇的侍妾,孙秀爱慕绿珠美貌,趁石崇失势差人去索要绿珠,石崇不给,于是孙秀假传圣旨逮捕石崇,绿珠跳楼自杀,石崇也被处死。
  林黛玉的这首诗要说的是其实石崇对绿珠并不好,也不怎么爱惜,但是,石崇有“前世定下”的“顽福”,得到了绿珠的真情,所以绿珠会为她殉情。这里说的,其实还是绿珠所托非人,错付真情。
  这里影射的似乎是,皇帝想得到林黛玉,给北静王施压,北静王决定献出林黛玉,但林黛玉因为对北静王十分痴情,对这个结局进行了激烈的抗争,最后泪尽而逝。
  第五首: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这首诗说的是红拂女的故事。红拂女虽然是隋朝大臣杨素的侍妾,但一眼就看中了当时还是平民并不得志的李靖,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杨素,与李靖私奔,获得了圆满的结局。
  林黛玉作这五首诗,其实有一个对比的关系。前四首中的奇女子在林黛玉看来,她们的爱情和人生都是有缺憾的:西施为范蠡所利用,最后被沉湖而死;虞姬虽然得到了项羽的爱,但项羽给她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死亡;王昭君更糟糕,连自己的美貌还没有得到皇帝的注意,就被打发去和亲了;绿珠则枉为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殉情,实在可悲。只有第五首诗里的女子红拂,敢于主动选择自己的爱情,获得圆满人生。
  以前我总想不明白,林黛玉写《五美吟》,为何出现红拂女,红拂女是与情郎私奔的啊,这能预示林黛玉的命运吗?红拂女的诗出现在最后一首里,林黛玉最后跟谁私奔了?
  我以前对基于此剧情的推理是,林黛玉逃出北静王府,最后准备跟贾宝玉私奔。但现在我觉得不能把事情想得这么简单,我们实际上可以换个思路,根据故事可能的发展走向,作出更合理的推测,即林黛玉曾经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进行了激烈地抗争。
  根据前面《明妃》一首,可以推测皇帝将插足北静王与林黛玉的感情,北静王面对皇帝的威逼,最后决定献出林黛玉。然后林黛玉因此逃出皇宫,根据脂批的暗示,林黛玉逃出皇宫后,似乎是在倪二,冯紫英,卫若兰,蒋玉菡,以及柳湘莲等人的帮助下,走向了一条亡命天涯之路。
  除了《五美吟》,第七十回,林黛玉建桃花诗社,还填过一首柳絮词。里面再一次引用了西施和关盼盼两人的典故,加上《五美吟》中王昭君,绿珠,虞姬,西施,红拂女等,共凑成了六个为妃为妾的女子。历史上有那么多女子,林黛玉不感怀,偏偏一再吟咏这些为妃为妾女子,所为何来。尤其是《五美吟》中还故意避开《赵飞燕》,因为赵飞燕的身份是皇后,属于正妻,不是妃妾。另外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又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曹雪芹如此写,暗示的意思特别明显。影射的显然就是林黛玉日后嫁人为妃为妾的命运。
  《唐多令柳絮》,原文: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词中的百花洲,应指林黛玉的故乡苏州的名胜。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说,吴王夫差宠爱西施,常陪她去百花洲游玩。明清流传甚广的昆曲《浣纱记》,写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也提到了百花洲。
  “香残燕子楼”,说的是唐代张愔的歌姬关盼盼。张愔去世后,关盼盼念着旧情,隐居在张家旧宅的燕子楼上。张仲素和白居易得知,十分感动,各自为她赋诗,令她的美貌和痴情名扬天下。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林黛玉引用两位历史有名的妃妾,其实是影射自己八十回后出嫁为人妃妾的事实。而“粉堕”“香残”立意悲惨,实为讲述林黛玉嫁为人妾后惨死的结局!《柳絮词》开篇连续两个典故都引用了两个妃妾来叙事,明显暗示林黛玉出嫁与人为妃妾。
  很多读者不愿意相信林黛玉的结局是嫁人为妾,未免太过主观。八十回前有太多线索证明林黛玉出嫁他人。潇湘妃子证明她为人妇的身份是妃子。六十三回林黛玉的花签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写了王昭君嫁给匈奴为妾。而这里的东风与《柳絮词》中东风重叠。当年的东风是汉帝将王昭君嫁给匈奴寻求片刻和平。
  当时贾府的大环境,贾元春入宫十年,突然受宠封为贵妃,后来又莫名其妙失宠,然后江南甄家被定罪查抄,很快贾府也步其后尘,贾府最终没落,但在这一过程中,贾母和贾元春都不会坐以待毙,她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整合全部资源,以挽救贾府。最好办法就是联姻,借着世交之谊,进一步拉拢和皇帝关系好的北静王,无疑最明智的选择。
  “嫁与东风春不管”之句,结合林黛玉花签谶词“莫怨东风当自嗟”,是说林黛玉的婚姻,将也和王昭君一样,委身于政治。又根据贾雨村在第一回吟咏的对联“玉在椟中求善价”之句,林黛玉应该是在贾雨村的撮合下,最后被贾府出卖,嫁给北静王做妾。后又遭北静王所弃,最后“粉堕”“香残”泪尽而逝。
  有人曾设想过会不会是北静王将林黛玉献给了皇帝,尽管线索不多,但并非完全没有,例如贾宝玉向林黛玉转赠的北静王的那串珠子其实是皇帝赐给北静王的,换言之,它原来最初是皇帝的东西。
  在第十六回里,黛玉把北静王送给宝玉的“一串念珠”掷在地上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这里“串珠”的深意就是“一连串的人和一连串的事”,其中还牵连到御赐给北静王串珠的“圣上”,这分明是拐着弯来骂皇上是“臭男人”!林黛玉骂北静王为臭男人时,为何要捎带连皇帝也骂上?是不是因为这个皇帝也对她做了某些混账事?





作者:花花不乃 回复时间:2019-12-28 01:16:48
  传说西施嫁了吴王,后来和宝玉私奔了。历史如此典故也罢了,可惜了宝黛二人被说成妾。

相关栏目: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