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有才子曰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来源:大知书院 作者:元稹 2022-12-06

 

菊花
元稹唐代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描述秋菊之多、花开之盛仿佛陶渊明家,以及诗人专注地看花时悠闲的情态;后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全诗构思新颖自然,笔法巧妙,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名家点评

宋代吴曾:“李和文公作咏菊《望汉月》词,一时称美。云:‘黄菊一丛临砌。颗颗珠露妆缀。独教冷落向秋天,恨东君不曾留意。雕栏新雨霹。绿藓上,乱铺金蕊。此花开后更无花,愿爱惜、莫同桃李。’时公镇澶渊,寄刘子仪书云:‘澶渊营妓,有一二擅喉啭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为酒乡之资耳。‘不是花中惟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乃元微之诗,和文述之尔。”(《能改斋漫录》卷一六)

清代冯班:“夺胎换骨,宋人谬说,只是向古人集中作贼耳。冷斋称王荆公《菊花》诗‘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以为胜郑都官《十日菊》,谬也。荆公诗多渗漏,上句‘凋零’二字不妥,下句云‘一枝’,似梅花,‘闲人’二字牵凑。何如微之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语意俱足。郑诗亦浑成,非荆公所及。”(《钝吟杂录》卷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注释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gèng):再。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赏菊之作。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约于贞元十八年(802)作于长安。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