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有才子曰

张籍《夜到渔家》竹深村路远 月出钓船稀

来源:大知书院 作者:张籍 2023-03-16

 

夜到渔家
张籍唐代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夜到渔家》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写诗人投宿而从一个侧面反映渔民生活的诗,首联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次联写渔民之劳碌;第三联写所见之环境;末联写渔家归来之状。诗人用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前人较少触及的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题材新颖,艺术构思独到。此诗用语浅而流畅,灵动而圆转。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难得语意自在如此。(‘行客’二句下)。”

明代徐中行:“文昌本色,只是枯淡,五、六率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明末清初唐汝询:“意幽语圆,叙事有次。次句“入”字便细。”(《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清代黄周星《唐诗快》:“格法妙。”

清代顾安《唐律消夏录》:“结句是渔人归来,却不说出,甚觉闲远。”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真景即是好诗(‘行客’二句下)。”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客到渔家,不写人到,而言“水入柴扉”,则人到可知。投宿出“夜”字。四用一折。五、六写景起下。七、八写渔家归,却不说出。”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三、四直白语,以自然得之。”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柴扉江口,知是渔家,将欲投宿,又无主人。“竹深”一联,正是傍徨莫必之景。乃寻沙之岸,草衣风动,遥见人归,岂不欣起。写得意致飘萧,悠然韵远。”

清代纪昀:“此亦名篇。余终病其一结无力,使通篇俱薄弱。”(《《瀛奎律髓汇评》》)

清代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格法妙。此诗一气读下,看其叙布之妙,摹绘之工。”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岁寒堂诗话》论张文昌律诗不如刘梦得、杜牧之、李义山。文昌七律或嫌平易,五律清妙处不亚王、孟,乃愧梦得、义山哉!其《夜到渔家》、《宿临江驿》二律,与刘文房《余干旅客》一作,用韵同,风韵亦同,皆绝唱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寻常语脱口而出,句法生峭。与僧皎然“移家虽带郭”诗,同一寻人不遇,一则通首不作对语,此则括以十字,各具标格。此等句,宋人恒有之,如山肴野菽,淡而有味。学之者须笔有清劲气,非仅白描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啸天说诗》:“这首诗按时间顺序描述旅途况味,同时反映出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就是“浅淡精洁”的代表作,而结尾两句生动形象,饶有余韵便属名言妙句。”

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锡琴《一天一首古诗词·下》:“诗歌的最后一句真是传神,不但写出了诗人跌落又拾起,拾起又跌落的急盼投宿之心最终得以如愿以偿,而且‘春风’一词,不只是对自然季节天气的描写,其中还暗含着诗人欣喜无比的心情,以及对渔家感激不尽的深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渔家就住在江口岸边,涨潮时分江水就漫过柴门。
赶路的行人想在此借宿,但是主人迟迟未归。
竹林寂寂,村边的小道曲曲折折的向远方蜿蜒,明月悬空,依稀看得江上渔船点点。
远远望去,渔夫似在寻找沙岸泊船,春风轻拂,吹动着他们的蓑衣。

注释

柴扉:柴门。
竹深:竹林幽深。
寻沙岸:是说有人在寻找沙岸泊船。
动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赏析

  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浸湿了柴门。

  “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前村还在远处;月亮出来了,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用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示已到了夜里。“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停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好像是期待已久的渔人回来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正如清人田雯评价张籍诗歌特色时所指出的那样:“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古欢堂集》)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