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有才子曰

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举目纵然非我有 思量似在故山时

来源:大知书院 作者:方干 2024-08-12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唐代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是唐代诗人方干旅居洋州(今陕西洋县)时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的苦闷心情,情调上蕴含着深沉的感伤,艺术上清峭幽迥,摹写自然景物刻画极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抬头所见纵然不是我的家乡景,仔细想来一切却似我在故乡时。
白鹤盘旋奔向远方投入了岛屿,蝉拖着哀鸣余音飞向另一树枝。
冷月照窗倚着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杯迟。
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

名家点评

五代十国)何光远:方干为诗炼句,字字无失。如寄友人云:“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齐梁以来未有此句。(《鉴诫录》)
宋代)吴开:前辈称苏子美诗:“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延清入破窗。”盖出于唐方干诗:“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优古堂诗话》)
(元代)方回:三四绝佳。玄英一集诗,此联为冠。(《瀛奎律髓》)
(清代)屈复:三四写景最妙;人多赏下句,然上句亦妙。(《唐诗成法》)
(清代)贺裳:余儿时尝闻先君语曰:“方干暑夜正浴,时有微雨,忽闻蝉声,因而得句。急叩友人门,其家已寝,惊起问故。曰:‘吾三年前未成之句,今已获之,喜而相告耳。’乃‘蝉曳馀声过别枝’也。”后余见其全诗,上句为“鹤盘远势投孤屿”,殊厌其太露咬文嚼字之态,不及下语为工。凡作诗炼字,又必自然无迹,斯为雅道。黄白山评:必是先有下句,然后寻上句作对,故一自然,一勉强。(《载酒园诗话》)
(清代)周咏棠:信是好句(“蝉曳残声”句下)。(《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明末清初)冯舒:落句似趁韵。查慎行:三四一远一近,字字警策。起、结太平弱,三四故不可弃。何义门:第三意态清远,第四情味酸寒,的是羁人失路身分。五六承上“旅次”意,兼含青云未得去身分,划断不得。首句率直。纪昀:结二句鄙而弱。(《瀛奎律髓汇评》)
(清代)洪亮吉:“蝉曳残声过别枝”,实属体物之妙。(《北江诗话》)
(近代)俞陛云:此诗体物浏亮,造句亦工。上句谓鹤之飞翔异于凡鸟,其在天空必作势盘旋,翔而后集。下句谓凡虫鸟之飞鸣,各为一事,惟蝉则枝柯已易,犹带馀音。以之取譬,则以鹤喻仕途择主,须审慎而委身,勿栖枳棘;以蝉喻飘零怨妇,感将衰之颜色,重抱琵琶。作者有此弦外之音乎(“鹤盘远势”联下)?(《诗境浅说》)

注释

旅次:旅途中暂作停留。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举目:抬眼望。《晋书·王导传》:“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似:一作“如”。故山:旧山。喻家乡。
远势:谓远物的气势、姿态。孤屿:孤岛。
曳(yè):拖着。别枝:另一枝;斜枝。
凉月:秋月。窗:一作“床”。欹(qī):斜倚。
澄(chéng)泉:清泉。泛觞(shāng):谓饮酒。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唐储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谊》诗:“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迟:慢。
青云:高位,喻高官显爵。平行:平步。
“梦到”句:一作“梦到江头身在兹”。旅羁(jī):久居他乡。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方干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之情。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全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意思是说: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创作背景

  诗人方干科举未第,于是登临山水,整日以吟咏诗歌来娱乐。这首诗是方干旅居洋州(今陕西洋县)时写的。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