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笔札记 > 散文随笔

2012,毁灭?

来源:倾城之恋 作者:程新 2020-05-06

安吉县高禹镇中学    301班  程新  指导老师  蒋建英  
 2012,毁灭?
 
    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玛雅人究竟有没有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如果没有,那么他们确切是预言哪一年?许多学者对玛雅文化一些证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其实玛雅人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2012年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明确记录。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被称为《后天》的升级版,投资超过2亿美元,是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的又一力作。

    如果把导演比作厨子,那么艾默里奇这个厨子的作品有如下几个特色: 
  第一,份儿大,量足,每次都把抄来的特效和场面压得结结实实,让你都不好意思再要第二份。
   第二,各种食材多半拌不匀。抄来的终究是抄来的,艾氏并无意也没那闲功夫把各种场面勾兑在一起,烹煮出新的味道来。他的电影里地震就是地震,火山就是火山,空战就是空战,一场完了再来一场,投资额并不是与影片质量成正比,而是与影片长度成正比。 
    第三,味精味儿大过食材的原味儿。因为元素太多,因为艾导总是在赶工,所以每一种元素他都无暇深究,战争中的人该有什么反应?地震呢?世界末日呢?通统放到一边,用一个模式化的故事框架往里一装,人物性格和情绪合理性之类萝卜须都还没理清楚,就端上台面来了。 

    说白了,他的电影就跟麦当劳里的巨无霸一样,甭管多少鱼肉蔬菜,统统叠起来,两头面包一扣,齐活儿!
    其实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的还是影片中的对各种人物的亲情、爱情、责任的展示,以及人类不分国籍互相关爱、灾难面前相互扶持。影片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人类不同国籍不同层次的典型代表。当然与社会道德相悖的反面人物是不可缺少的,这是每个影视作品及社会都存在的。 亲情    

    亲情贯穿在整部电影之中。首先是男主人公在得知即将有一场会是灾难发生的时候不顾一切的拯救自己的家人。 
  再来是一位美国老人由于儿子远赴日本结婚与他产生了矛盾,并且停止了一切联系。当他知道世界即将毁灭的那一刻,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打电话给远方的儿子。然而当他的儿媳妇接到电话是也是兴奋不已好像是长久以来始终在等待这样一个电话。那时是半夜但是她立刻将全家人叫醒去听那个电话,可惜在再次拿起电话之前轮船就沉了。这个场面非常感人。它警醒我们亲情胜于一切,无论又多么大的矛盾都不应当与家人失去联系,不然只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第三个讲述亲情的场景虽然只有几秒钟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位亿万富翁倾其一生追求利益但在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他并没有先保全自身而是把两个儿子抱上“诺亚方舟”。然而等到孩子都上船后,他却被关在了门外。这个镜头首先告诫人们天下所有的父母最爱的始终是自己的孩子,然后讽刺了那些一生追名逐利的人们,告诉人们到了关键时刻只有爱能够带来希望,而不是金钱。 
     爱情 

    在每部影片中,爱情都是不老的传奇,它的伟大与震撼在于没有血缘的关系的两人之间因为存在爱情可以为对方付出生命。劳拉与博士在逃难以及拯救人类的过程中发现了共同的价值观,在人们脱离危险后,爱情就这样顺理成章的产生了  。 

友情

  

    友情在这部影片里表现得并不是很多,毕竟在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很少再有人关注一些与我们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了,何况是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只有博士的朋友在死亡到来之前的那通电话。但那个镜头是一家三口相拥着等待死神的降临,毫无畏惧,也许亲情真的更为伟大吧。   责任和人性

    虽然没有过多的描写友情,但是影片中人与人之间,完全的陌生人或者仅仅是认识的人,在关键时刻都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而放弃别人的生命,是责任还是人性的伟大,我无法区分。飞行员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驾驶那架安225,只是为了让其他人安全降落,甚至尤里根本就不领情,更不会因此更感激他,他应该是知道的,然而还是选择了牺牲。
    尤里的女朋友在闸门合上前一霎那,把杰克逊的女儿丽莉推了上去,而自己却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那个中国藏族老太太说:“我们都是地球的儿女!”这句话道出了人性的良知,也是对整个影片中那一个个对生命的尊重的行为的诠释,她代表了最平凡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
    博士则代表了社会上层人物,不管是底层也好,上层也罢,他们都是人类道德规范的象征。 这部电影里明显有讨好社会主义国家的痕迹,我们中国人不再是一贯软弱怕战的形象,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世界的救星,伟大的在2011年就开始建造为2012世界末日逃亡准备的方舟,估计是接受了5.12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知道豆腐渣工程不能有,防患要于未然,当电影里的男主角拿出地图念出“拆那”的时候,我觉得全影院人肯定都特别骄傲,心想咱中国终于也拯救回世界,就权当是导演向天朝60大庆献礼了,这么诱人的橄榄枝一抛,这片子在中国不火都难。估计这些因素都是这片子能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吧,根据过往经验,所有说天朝不好或者触犯天朝禁忌的片子基本都被禁了,天朝曰,我打不过你,我禁你电影还不行么!片子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飞船起飞前船长还是谁说“全部领导人都已经登船了,唯独意大利领导人决定留下祷告”,而熟悉意大利战争史的人们在此时一定心照不宣了,其实这片子里还是隐藏着不少小笑点的,就看你能不能在精神高度紧张中去发现了。记得以前经典电影《独立日》里那段慷慨激昂的演讲么,这样张扬形式化的演讲在这部电影里被弱化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愿意留下与人民一起下沉的美国总统和一个不断在为人民争取权利却屡遭拒绝的科学家,这样的设计使电影更有人性化。   
  这部电影里基本上没什么坏人,人在这种场合估计也没什么机会耍坏心眼儿,而且在这种时候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有些不公平,因为很多想法都决定于一念之差,根本没时间和机会给予考虑。如果说那个胖子大富豪是坏人,我可不同意,他不过是用钱买了个活命的机会,一早失去爱人的他只是想给自己的孩子留个活路,尽管手段有些不太人道,最后还不是为了救儿子舍弃了自己。真正说的上有点坏的应该就是那个总统亲信了吧,但也不至于让人咬牙切齿,他虽一直说着“要留下有用的人”,却又太过疏忽让发现这个事件的印度科学家死于家乡,而后又不断为了自己能活命而要舍弃更多。其实要说人性,这才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人性,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先想到自己,其实我们谁不是心里默默的认为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 
  这部影片主要就是围绕生命展开的。
  生命?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自产生以来,人们从来就没有真正找到过答案的问题,人们在追寻一个过程还是在寻求生命的归宿?这个问题,也许会伴随着生命一直存在,也许我们正在追寻的只是如何见证生命的存在,一段精彩的生命的存在。 每一个生命都是公平的,它不分高低,不分贫富贵贱。比尔盖茨是一个生命,默多克是一个生命,芸芸众生也是生命。当生命遇上世界末日的时候,任何生命都有被拯救的意义,任何生命也都有去拯救别人的意义。当海水席卷着航母冲向白宫的时候,美国总统没有登上他的空军一号,选择了留下;当海浪越过西藏雪山逼近绒布寺的时候,盘坐在山顶的老喇嘛敲响了最后的钟声;当诺亚方舟的大门快关上的时候,富豪选择了拯救他的孩子。 
 我们是生物,而生物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生命,这也就是说,我们终难逃一死,好像有人说过一句话,难逃一死的想法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行为,王侯将相,也只是生活的不同,终不过是一坯黄土,于是有人如看透一切的得出,人的意义就是死亡,倒有点宿命的味道。一切只是死亡的前奏虽然是悲观了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也有更聪明,深得乐观之道既然终有一死,那么活着的时候就会是最精彩的部分,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应该释放生命光芒,只有好好活着才有意义。 
  生命的长短我们无法决定,好好地活在当下,让这有限的时间尽量充实一些吧。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