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随笔札记 > 散文随笔

总要被一种精神感动

来源:心情随笔 作者:春秋 2020-05-11

校媒的路上,再怎么坚强的心也容易被你所遇见的人和事感动。在我觉得感动这个词对我来说常有之时,是一次采访又让我被一种精神感动。未入大学校门之前,我盼望着大学之中能邂逅到大师级的人物,初入大学,才发现大师其实很遥远。然而,感动过我的那些名师大家,如今都成了我眼中的大师。他们的品行,他们的执着,他们对科研的钻研和对学子的关心,让我看到了大师般的胸怀,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采访数学与统计学院周家足教授那次经历真可以说是在与一位大师对话,周教授的言语和神情都叫人无限向往,而在与他交谈的不到一小时之间,我就已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化,也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伟大。我是因其获得了2011年度“重庆市友谊奖”而前去采访周家足教授的,这个奖项是重庆市颁发给对重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境)外专家的,周教授所从事的几何学研究属于基础领域,此次获奖专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仅他一人。
周家足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长大。1969年,未满15岁的周家足到榕江县乐里乡平阳村插队。由于年纪小,生产队安排他放牛。白天,牛群在山坡上吃草,他便坐在草地上看书;晚上,别人天黑就开始打呼噜,而他半夜三更还捧着书在煤油灯下苦读。青年时期的周家足当过工人,也当过农民,但即使身处最艰苦的环境中他也未曾放弃过学习。1974年,周家足意外获得一个机会进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学习,因学习成绩突出,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周家足开始跟随我国著名数学家任德麟教授攻读积分几何方向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这位积分几何领域的高材生却放弃了他在武汉大学的工作岗位,要求调回他的家乡贵州,并任教于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1988年金秋,周家足开始在美国坦普尔大学读博士。留学生活虽然单调,但也给了他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来学习和从事科研。也正是此时,周家足开始了世界著名积分几何难题“陈省身猜想”的研究。1992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周家足攻克了由世界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提出的积分几何中的一个猜想。陈省身教授对周家足的才华感到十分吃惊,他没有想到,多年来众多积分几何学家未曾攻克的一个国际数学难题,竟被一位从贵州山区里走出的年轻人攻破了。
 周教授的求学经历让我理解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话,穷困对于人生来说并非磨难,而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当我们在现处的环境上不卑不亢,始终努力奋斗之时,成功对于我们而言支持迟早的事情。
采访中,周家足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曾春娜拿着论文来请教周教授,就在师生两人讨论问题的间隙,我注意到周教授背后墙上的那块白板上画了很多符号。周教授解释说,这是他和一位博士生正在研究积分几何领域中一个关于“常宽凸集”的著名难题。对于数学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周家足教授说:“数学中充满了挑战,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够推动数学的发展,很多问题你不解决人家也会解决。”大师就是大师,时时刻刻都在让思维迅速的运转着,周教授这种敬业乐学的态度让我感到,也让我为西大有这样的教师而自豪。
从贵州山区里走出来的周家足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的发展。当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执意要离开武汉回到家乡。如今再问及为何要回贵州任教时,这位年近六旬的数学家平静而又感人地答道:“因为我是贵州人,我的家乡在贵州。武汉大学少我一个人不会有什么,但我的家乡各方面还比较落后,我希望能为家乡的教育发展做些事情。”
在周教授的众多头衔中,有一个是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之所以担任这个兼职,周教授也是想多为家乡做点贡献。“家乡的邀请我不能拒绝,尽管这个兼职没有报酬,但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便是我最大的心愿。”忙碌周家足常常会婉言谢绝来自国内外许多著名高校做学术报告的邀请,但对于来自家乡贵州省的邀请,周教授总会欣然接受。“家乡的高校甚至是我中学时期的母校邀请我去做报告,我都会尽可能地前往,希望能为家乡学子们解答一些疑惑。”
从前,我并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什么是“思乡之情”总以为那是古人才会有的。但离开了家周教授就起了乡情,并且为家乡做了众多实事。当我见到有些人高喊着爱国爱家却始终不见行动之时,周教授的所作所为无疑给我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爱家乡,就要乐意为她奉献。
在采访过程中,周教授的一个回答彻底颠覆了我对数学家的认识。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周家足便被留校工作,但最初校方想要留他任教的学科不是他所从事的数学,而是体育。原来,青年时期的周家足酷爱足球,他曾是武汉大学足球队队长,国家二级田径运动员,国家二级足球裁判。1977年举办的武汉地区高校田径运动会上,周家足还曾拿到过跳远项目冠军!在当时的武大,周家足不仅是“数学明星”,也是名副其实的“体育明星”。即使是现在,周家足也未曾放弃过体育锻炼,在周教授的办公室里我就看见了两个哑铃。周教授笑着说:“我的生活很单调,但依然保持着体育锻炼,有空的时候我就练练这玩意”。而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全面发展自己,他甚至不无调侃的说道:“我就是不当教授也不会挨饿,我可以去做苦力,也可以去开餐厅,毕竟我也做得一手好菜。”
就在采访将要结束时,周教授叫来了和他一起研究“常宽凸集”难题的博士生徐文学,让他给我们照张相。徐文学见我是来采访他的导师,便打开周家足教授办公室的一个柜子给我看,里面竟然是一床棉被,还有好几包泡面!经常工作到深夜的周家足怕回住处时影响别人就时常在办公室里过夜!而为了节省时间,他要么是和学生们一起去学生餐厅就餐,要么就自己泡面吃!“我这么做是习惯了,但我不提倡学生跟我一样做,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的“家底”被翻了出来,周家足教授无奈地笑着。
采访结束后,我一直在心里思量着这位教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在的青年大学生或许都没有周教授做的到位,但周教授是怎么做到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老师给了我不同的人生指导,周教授的这一刻无疑是非常受用的。他不仅告诉了我生活应当拥有的态度,更加以身作则,告诉他的学生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成长,成熟。凭着着新闻人的特殊角色,我不断变化着采访的地点和时间,唯一不变的,是聆听名师大家们谆谆教诲的虔诚之心。可以说,在成长的路上,我一直再走捷径,我用别人少的时间,收获了比别人多的经验和感悟。这是校媒生活带给我的宝贵财富。也使我2012年大学生活之所以充实的原因。

  • 上一篇: 自然之感
  •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