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辅导 > 语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来源:小学无忧 作者: 2019-12-23

【导语】《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以下是爱油菜教育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教师评价: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