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红楼夜话

“末回警幻情榜”云云

来源:书话红楼 作者:zhongguoxuezhe 2020-03-18

  “末回警幻情榜”云云

  参见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后三十回的红楼梦》,节录:

  (13)末回情榜备载正副十二钗名宇共六十人,却以宝玉领首。每个名宇下大约均有考语,现在只宝玉黛玉的评语可知。

  脂庚本第十七十八合回初叙妙玉下有长注,眉评朱笔:“树(误字)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这是俞平伯1950年写的文章。1950年,俞平伯50岁。这个年龄了,还被脂砚斋给迷惑了。居然相信了脂砚斋的批语。但是,晚年,对脂本表示怀疑了。参见吴国柱的文章。

  脂批的作用是误读,在俞平伯早年发挥了作用,但在晚年,失效了。为什么呢?人老奸,马老猾,不容易被骗。

  警幻的档案,只是适当地借用一下。但是,庸俗的人,三俗之辈,就会津津乐道,大做文章。夸大其词。当做纲领。通灵宝玉,辟邪金锁,也只是适当借用一下。三俗之辈,拿来大作文章。绘图,置之卷首。薛宝钗不是女主角,曹雪芹不会很把辟邪金锁当回事。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01 13:26:00
  你懂啥,啥都不懂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01 18:21:00
  第十七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按:P377。按图索骥而知芳讳,以君药命名):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去”秦可卿有七(按:从“去”字可以看出,脂批所提及的正十二钗中,除了秦可卿死了外,没有第二个人死去,她们都活得好好的),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五绝标题)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按:吴纲曹目,吴带曹衣,这就是<红楼梦>和《石头记》。
  十二钗是数组(二元数组),而不是数。数组之间不存在排序问题。数组内部可排序,如:黛玉出场顺序在宝钗之前,故数组为(黛,钗);元春出场顺序在探春之前,故数组为(元,探);湘云出场顺序在妙玉之前,故数组为(湘,妙);迎春出场顺序在惜春之前,故数组为(迎,惜);凤姐出场顺序在巧姐之前,故数组为(凤,巧);李纨出场顺序在秦可卿之前,故数组为(纨,秦)。其中:正文中,湘云的直接出场顺序在妙玉之后,而判词中却在其之前,故引起批书人注意,而在脂批中反复提及史湘云,如第二回【因湘云故及之】第十三回【史小姐湘云消息也】。
  第一笔叫伏笔,第二笔就叫应笔。前七十回真事隐,后十回真事显。(仄[起],平[收])(隐,显)(伏,应)(始,终)(卯,笋)(假,真)(正,反)(表,里)(吴[带],曹[衣]),这些东西叫做二进制排序。“总其全部”的第五回《红楼梦》判词判曲,使用的就是二进制排序。“隐”“显”是汉字形式的序数标志符号,可称“二进制序数”;同样地,“伏”“应”、“始”“终”、“卯”“笋”、“假”“真”、“仄[起]”“平[收]”等等,都是这种符号。数学的基础,就是1(而不是0)。文学的基础,就是伏笔。伏笔就是第一笔,应笔就是第二笔。伏笔、应笔构成二进制章法,没有第三笔。)
  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按:此句以下是庚辰年追批),《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馀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雲”平儿(指第六回“初试雨雲情”中的平儿。藏代修辞格。“苗”(苗道一,即苗善时)藏词修辞指“吕”(吕纯阳,即吕洞宾),与道家采三峰典故有关。平儿比鸳鸯先出场而后提及,故加限定词“苗雲”)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庚辰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按:【笔笔带写】意思是句句是带笔白描,此带为“吴带曹衣”之带)妙极妥极!——畸笏。庚辰眉批:树处引十二钗,搃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按:与【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五绝标题)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之“本”相对。至第八十回“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回“警(v.)幻情”榜(按:指《石头记》总目录页。一般读解学“无的不矢”公理。引幻情与警幻情),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按:方干《旅次钱塘》“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第五回“《飞鸟各投林》”。【至末,回“警(v.)幻情”榜】是“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求解论的畸学表达形式。扌?总/纟?冬=纟?总/纟?冬×扌?总/纟?总
  返回主菜单——“警(v.)幻情”榜[《石头记》总目录页]:
  正册(足十二之数):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副册:
  香菱、宝琴、金哥、尤二、尤三...
  又副(再副)册:
  袭人、晴雯、鸳鸯、平儿、紫鹃、莺儿、金钏、玉钏...
  三四副册:
  龄官...
  《石头记》的写作流程是先有提纲(《红楼梦》判词、判曲,“《红楼梦》”乃是“总其全部”之名即《石头记》小说提纲的提纲名)后有书文,再后才有目录,并非一般小说的目录-书文模式。两者的差别是书文与目录的先后顺序不同,且一个是“提纲-书文-目录”三进制一个是“目录-书文”二进制。一般小说中目录就充当了提纲,故先有目录后有书文。此批中,首先提到的是提纲(【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五绝标题)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然后提到的是书文(【至末(至第八十回“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再后提到的是目录(【回“警(v.)幻情”榜(指《石头记》总目录页)】)。脂畸的这种表述,与楔子中的“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是一一对应的。
  《石头记》版本数据库中,无论印抄,它们的最后一回均无榜类文本;在没有任何版本文献作物质支撑的情况下你认为末回有警幻《情榜》,这就违背了形式逻辑充足理由律,犯了煞有介事的逻辑错误。榜就是目录,目录总在作品的最前面即第一回之前而不可能在作品的最后面;你认为榜在作品的最后面即所谓末回中,这就违背了形式逻辑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石头记》本已有榜即有目录,你再在作品的屁股后头画蛇添足再加一榜,这就违背了形式逻辑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畸记在《石头记》“第十七回”即【“《十二钗》”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第一回中论及“警幻情”榜,是从全部作品立意(“警[v.]幻情”)的角度指称《石头记》预备版本中的总目录页,照应的是作书人正文楔子中的“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一语;你认为畸记是80后说明书,这就违背了形式逻辑同一律,犯了骑马找马的逻辑错误。阅读脂批、畸记,只有坚持按形式逻辑四大基本规律思考,才能读通读懂它们,也才能证明自己确实读通读懂了。)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4 06:18:00
  第二十回
  1)红楼问题
  第二十回
  【庚辰(蒙府)侧批:好极,妙极,毕肖极!】【庚辰眉批:“茜雪”至“狱神庙”(以曾做过刑部大司寇的五王范承业为代表,供奉五位遮天大王的清虚观。唐装狱神庙而非汉服狱神庙),方呈[倚势奶娘]正文;袭人正文,标“‘昌花’袭人”,有始[第三回]有终[第二十九回](“‘昌花’袭人”,指第二十九回“琥珀‘珍珠’”。春秋笔法中的寓褒之笔。校书人借第二十回赵姨娘之“赵”字和花袭人之“花”字,用苏轼“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典。“有始有终”,即有伏有应;应笔均在第二十九回中)。余只见有一次[靖藏本正文连带双行夹批和总评]誊清(誊清即【定本】。庚辰定本也存在类似的【内缺】,但却不被畸记提及。这是因为此畸记所在语位在前三十回中,它只能谈及靖藏[甲戌]定本;庚辰定本内缺的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则是由靖藏[甲戌]本补充的。可以推知的是,己卯本第二十八回也与庚辰本第二十八回646页一样缺半页文字;此空白文字甲戌本当另自原稿艰难誊来,这也是畸笏叟对靖藏[甲戌]本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迷失】耿耿于怀的原因)时,与狱神庙“[劝]慰宝玉”(第二十九回中)等五六稿(每一大页有两稿,即正面背面两小页),被“借”阅者(按:指批书人“松斋-脂砚斋”高士奇。作书人“梅溪”张廷瓒和校书人“畸笏叟”张英是一家人)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按:P440。校书人“畸笏叟”张英与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是《父与子》的关系。父子是一家人,故批书人使用资料,畸记称作【“借”阅】。【“借”阅者】不是别人,正是批书人“松斋-脂砚斋”高士奇(1645-1702)。但三人均为康熙南书房人,即是朝夕相处的同事、同僚。三人因康熙南直书房即南斋、直庐而形成工作联系,都是“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乃大内国手一级的精英。后世读者无法达到他们的思维水平(进士级),几百年来,无论如何努力,都无一人能入半点门。现代读者要想入门,须用裸脑+工具才能确保自己与他们处在同一思维水平,其中工具分单机检索(PC)和网络检索(NC)。
  在指说[靖藏本]第二十九回正文中的“琥珀‘珍珠’”的庚辰本第二十回畸记【标“昌花”袭人,有始有终】问题上,“昌花”则是琥珀“珍珠”的画姓(复姓),袭人则是琥珀“珍珠”的诗名。“‘昌花’”用典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袭人”用典陆游《村居书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昌花”袭人】姓名是清初康熙朝宋诗热的典型表现。与晚清宋诗热推崇黄庭坚不同,清初康熙朝宋诗热是以苏轼陆游为偶像的。同时,它也是八十回完璧《石头记》作书人梅溪乃康熙朝张英之子张廷瓒的最有效证据之一:张英淡简喜静,好读白(居易)、苏(轼)、陆(游)三家诗,喜佳茗,壮年即有山林之思,曾作“《芙蓉双溪图记》”以明志。
  庚辰本第二十回畸记【狱神庙(供奉遮天大王的清虚观)“[劝]慰宝玉”】,当指靖藏本第二十九回第十七页。茜雪至狱神庙所呈【[倚势奶娘]正文】及红玉文字、【标“昌花”袭人(藏代修辞指“琥珀‘珍珠’”),有始有终】则在第二页。
  第2页(背面)、第17页(正面),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的迷失两页之间具有等差数列分布特征。可以推知:靖藏本抄写时用的竹纸是未分切原纸(8×3或16×3),形同一幅画轴,其一页的一面称作一稿,连同【“卫若兰”射《圃》文字】(第二十八回中,冯紫英蟋蟀文字),三页为六稿。第二十九回这二页的迷失是因右上方的墨水不慎泼到已誊有文字的纸上第二列或不慎撕了第二列造成。
  阅读的常识告诉我们:前文制约后文,而不是后文制约前文。庚辰本畸记所谓“迷失”,其字样出现在第二十回至第二十七回之间,因此,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到其所谓“迷失”是指第二十八回或以后,而不是一下子跃进到什么“80后”;所有版本中,只有靖藏本缺第二十八、二十九两回,因此,我们就应该优先考虑到其所指是说靖藏本而非别的什么版本,更非原稿——哪怕靖藏本是伪本,我们在观念上也应该构造出这样的一个版本来。若“迷失”字样出现在第一至第四回,我们就应该优先考虑到其所指是列藏本,因为只有列藏本缺第五、六回。“版本数据库”这个概念的作用,就在于此。
  《淮南子?要略》:“《人间》者,所以观祸福之变,察利害之反,钻脉得失之迹,标举终始之坛也。分别百事之微,敷陈存亡之机,使人知祸之为福,亡之为得,成之为败,利之为害也。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惬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昌花”袭人】/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第二页背面?琥珀“珍珠”=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第二页背面?【“昌花”袭人】/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第二页背面?琥珀“珍珠”×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昌花”袭人】/靖藏[甲戌]本第二十九回第二页背面?【“昌花”袭人】)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4 06:20:00
  树引越山禽
  标举终始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4 15:38:00
  【甲戌:前回倪二,[此回]紫英,[后回]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按: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蟋蟀,一名吟蛩。一名蛩。秋初生,得寒则鸣。”宋代周密《西塍废圃》:“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第二十八回中,冯紫英出题“蟋蟀”可基于宋代周密《西塍废圃》“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典故射“《圃》”字。这一段文字被版本校书人畸笏叟称为【“卫若兰”射《圃》文字】。其中,【“卫若兰”】基于《百家姓》“冯陈褚卫”典藏代修辞指冯紫英。【射】字乃“射覆”之射,第六十二回中有描述。
  庚辰本中,第645页是【“卫若兰”射《圃》文字】,第646页缺“唱毕,饮了门杯……快说底下的”一节151字。也就是说,狭义的【“卫若兰”射《圃》文字】并未迷失无稿,迷失无稿的是紧邻下页的内容。
  庚辰本以己卯本为底本,己卯本以靖藏[甲戌]本为底本,故知三大预备版本皆先天缺少这节文本。康熙时期制作最后整理版甲戌本时,这节文字就必须动用原稿。原稿是画轴形态的,不便翻阅,且未必在手边)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4 15:40:00
  若是程前脂后,缺这么点文字算个啥,直接抄袭印本即可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4 16:24:00

  




作者:重庆天下大平 回复时间:2015-07-24 18:23:00
  经过几天的思考,我个人觉得庚辰本与己卯本的文本文字还是不能否定的,至于上面的脂批,那便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就用到那个著名的比喻,不能把婴儿和洗澡水一同倒掉。
  脂批是假的,不能代表庚己本是假的。
  或者说脂批里有部分是假的,不能代表那全部批语就是脂批。
  但要分清哪些是脂砚斋原批,哪些是故弄玄虚的作假,这就有些复杂了。
  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比如双行夹批做一类,眉批做一类,侧批做一类,这样比较研究,便可大约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了。




作者:重庆天下大平 回复时间:2015-07-24 18:26:00
  只是这样的工作比较浩大,非个人所能为之了。如果能找出赞助机构,集合有兴趣的三五个人,经过三五年的潜心研究,相信会有成果的。
  否则,这样依个人力量搞下去,只能永远无休无止地争论下去了。




作者:1棵 回复时间:2015-07-25 08:13:00
  小草看不懂版本学,不过也有自己的认识。一部百二十回的长篇巨著,七八十万字的文学作品,不同版本间的少量异文能影响到主旨吗?七八十万字,如果每个字都要细究,有生之年能究清楚吗?所以我的观点是红楼梦版本是无关紧要的,哪个版都是一样的主旨,都可以看做是原版。自然有一种可能,不同版本是作者或批者故意搞出来的,在极少量异文和异回目中隐藏了不同碎片,如果能找出所有有相同涵义的碎片,拼凑,可能会得到惊喜。但找碎片得先有个大前提,那就是首先看懂了主旨,对症下药去筛选,才可能在文本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碎片。
  另外,脂批和正文的关系是互参?还是独立成书,互不干涉?值得深究。万一脂批是隐藏在正文中的另一部书呢?正文笑,脂批哭,明摆着不是一回事。把俩本书伪装成一本书,在文字狱年代是很有可能的。脂批除了解正文的那部分,是不是还有其他独立成章的部分?
  顺便吐槽一下,二三百年来红楼一直是谜,尤其百年红学越研究越不靠谱,究其原因就是一直都走错了路。现在的很多读者,看书太少,认字不多,有些甚至连简单文字叙述都看不懂,理解能力也有问题。比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原文说“”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 这段文字说的很明白了,刘姥姥是一早出家门,早饭时分就到了府上(一老一少,无车无马),凤姐正在吃早饭时到的。这说明姥姥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非常非常少,根本不存在什么舟车劳顿长途跋涉之类的事情。前文又说“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 姥姥此话很明了,她家住乡下,现在她带着板儿进城,进的是长安城,去的是荣国府。所以说荣国府根本不能简单地认定在南京或北京,当然也未必在长安。。。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红楼梦的文字部分理解起来有那么难么?
  再说个稍微复杂点儿的。第五回有文“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这里警幻说“可卿”是字,“兼美”是乳名。又有文“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吓得袭人辈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 这里也明白说了“可卿”是秦氏的乳名。由此可知,秦氏和兼美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何来宝玉和秦氏梦里私通这种说法?
  试举俩例,说明现在的很大一部分读者已经看不懂文学作品了,连基本的通俗小说也看不懂了。
  其他更别论了。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22:00
  《石头记》八十回即是完璧全部的四大表征与十大里证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24:00
  一、语法
  第八十回
  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終“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按:P2005。可类比书根标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止。全部作品结束语乃谦语,用典明代方孝孺(1357-1402)《逊志斋集》“终不知车”,裂词修辞格。
  《石头记》第八十回正文中的“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就相当于如今所谓“剧终”“再见”或计算机编程中的循环终结语句。章回结尾套语有始有终。如果你觉得“終‘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这种标点过于现代,有点不可思议,可参阅第二十五回【实(v.)颦儿半部之谑】第四十二回靖藏本批语中的【实(v.)千里伏线】,它们都是论应笔的,且都是动词短语。
  此语读成“終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那它只是像全部的结尾;只有解悖读成“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它才是全部的结尾。一个是直觉思维,一个是逻辑思维,“像”、“是”有别。因此,阅读理解时,我们不能浅尝辄止。直觉思维只能保证我们关注了一个问题,完成了思维进程的第一道工序;逻辑思维才能保证我们解决一个问题,从而完成思维进程的第二道工序。
  世界上最优美的文章,就是程序员写的程序,又称软件。软件就是高科技八股文。《石头记》第十七回脂批中的【至末,回“警(v.)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和第八十回正文中的“終‘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因可与计算机编程中的循环终结语句相媲美,故可称文学绝唱。
  一村妇头胎生女,取名招弟;二胎又生女,取名再招;三胎还生女,取名三招;四胎仍生女,遂决定坚决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取名绝招。
  光波是一种波,一种波离开了传播媒质,怎么可能传播呢?若真有什么真空,那么光波到了这里,就不是继续传播,而是截止传播了。伪科学是不管这些道理的,所以就有“真空中的光速”这些大忽悠的东西。科学红学中是有真空的,那就是第八十回结尾: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截止传播。)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27:00
  二、逻辑
  第四十二回
  【庚辰: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第]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代王“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按:P955。明代杨慎《升庵集》卷六十八《丹铅总录》:“九连环,两者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脂批“三分之一”一语用典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其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涧,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是用绘画术语反切表达《石头记》正文在章回上的总体布局。顾氏画学理论在画学史上十分重要,他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叠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意思是前文中宝黛争锋,当前文中却一身一体、“姐俩好”——对立面走向统一。逝通“誓”,用典《诗经/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逝‘后’”】指当前回即第四十二回正文“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标题所谓“兰言解疑癖”与之对应。脂砚斋因标题中的“补馀香”而有【三分之一有馀】概念,在第三十八回也有【己卯(庚辰)夹批:看他忽用贾母数语,闲闲又补出此书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遥忆不能一见,余则将欲补出“枕霞阁”中“《十二钗》”来,岂不又添一部新书?】与之配搭。馀=42-41=1(回)。
  【“今书”】即第二十八回所谓【“今作”】、第十七回所谓【[后文]“《十二钗》”书】,指《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与【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是对偶概念。其中【“今书”】是口语体,【“今作”】是书面语体,【[后文]“《十二钗》”书】是典雅语体)。“铁算盘”算术恒等式为:79-【16】={[38-(42-41)]-【16】}×3。因式分解:4^3-1=(4-1)(1+4+4^2),即63=3×21。
  【“《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划分为三个相等的部分后,宝黛爱情悲剧主线得以澄明。这条主线可称为曹学(曹刿学)三进制主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段,以第三十二回“你放心”为高潮;“再而衰”段,以第五十七回“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为中潮;“三而竭”段,以第七十九回“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为低潮。高中低三潮一线而终。【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乃是【“《十二钗》”书】的平台部分,相当于DOS、WINDOWS,是操作系统,不计入线内。“主线”这个概念,第一回【甲戌侧批:馀不及一人者,盖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也】已经交代得十分清楚。
  “无人批书不批全部完璧”,在逻辑上对所有80后人有投鞭断流之效;【“《十二钗》”书】高潮中潮低潮泊松分布主线等分三进制,则在数学上对所有80后人有釜底抽薪之功。
  【[后文]“《十二钗》”书】之所以出现别称【“今作”】【“今书”】,是因为它为棠村逝后所作。第一回甲戌眉批中【今棠村已逝】之“今”字是矢量关键词。因此,《石头记》上半身(【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又可名“棠村逝前”书,《石头记》下半身(【[后文]“《十二钗》”书】, 《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又可名“棠村逝后”书。棠村逝(梁清标,1691年)是《石头记》文本数轴的原点。
  裕瑞以“原书超过80回”为逻辑预设而进行的“书后”古典红外学探佚:
  【今|书至[第]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算术恒等式为:(38-1)×3=80+(120-【89】)。裕瑞不仅见过甲戌本,也见过庚辰本,他的算法是(38-1)×3=111=80+(120-89),故批评程本从第九十回而非从第九十一回说起。裕瑞能理解“馀”指1回,这是值得肯定的,他只是没理解【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与【后文“《十二钗》”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这对范畴。
  《石头记》八十回完璧原著,本来就是“原书与内在续书”结构;从章回计量的角度看,就是“被加数与加数”的算术结构。原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称【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内在续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称【后文“《十二钗》”书】或曰【今作】或曰【今书】。16+64=80,16×5=80。
  《石头记》前十六回与《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从作者论的角度看,可称棠村逝(1691年)前书与棠村逝(1691年)后书;从文本论的角度看,可称【[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后文]“《十二钗》”书】(【“今作”】【“今书”】);从读者论的角度看,可称[一阶]原书与[一阶]续书。这就是《石头记》读解学,或曰标准红学。
  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原著)中有自己的内在续书,称【今作“《十二钗》”之书】(八十回完璧《石头记》之后六十三四回),它是煎胶续弦。而乾隆中期后四十回续书(梦稿本)则是狗尾续貂。乾隆晚期程高对百二十回进行的修改,则是断鹤续凫(谦称“截长补短”)。传统曹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乾隆中期后四十回狗尾续书,其失败之处在于研究对象错位于原著。如此一来,就既玩不转康熙时期煎胶续弦,也玩不转乾隆晚期断鹤续凫,且骑马找马,骑着续书人曹家“雪芹”找续书人,显著违背了形式逻辑同一律。)
  第十二回
  【庚辰:此回忽遣代玉去者,正为下回可儿之文也。若不遣去,只写可儿、阿凤等人,却置代玉于荣府,成何文哉?故必遣去,方好放笔写秦,方不脱发。况代玉乃书中正人,秦为陪客,岂因陪而失正耶?后大观园方是宝玉、宝钗、代玉等正紧文字,前皆系陪衬之文也。】(按:【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是陪衬文字,【今作“《十二钗》”之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回)是正紧文字。紧即紧要、重要。
  作为陪客的秦可卿,兼有薛、林之美。在第五回中,秦可卿成了宝玉的梦中情人,致宝玉梦遗、情犊初开。这也就是说,陪衬文字在角色逻辑上已经蕴涵着正紧文字,正紧文字是对陪衬文字的展开——梦想成真。从计算机软件的角度看,陪衬文字【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相当于操作系统,正紧文字【今作“《十二钗》”之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回)则相当于应用软件。)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27:00
  三、修辞
  第一回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甲戌侧批:自占地步。】【甲戌侧批:自首荒唐,妙!】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靖藏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梦稿夹批):荒唐也。】(按:《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成玄英疏:“荒唐,广大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梦稿夹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戚序、蒙府、甲辰、梦稿圈去夹批:总应《十二钗》。】(按:指《石头记》后六十三回,即【今书】【今作】【“《十二钗》”书】)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梦稿圈去夹批):照“应副”《十二钗》。】(按:经通“径”。欧阳询《书法?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雠、转,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应副”《十二钗》指的是第五回《红楼梦》(十二首判词和十二支判曲))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梦稿圈去夹批):合周天之数。】【蒙府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按:“满纸荒唐言”,斯多葛学派谓之‘假言推理’。地之坑陷乃女性生殖器。弗洛伊德有云:“人类行为的全部动机只有两个:性冲动和渴望伟大。”既然不能补天(渴望伟大),那就只能补地之凹陷、使地平坦了(性冲动)。精神分析可知:情根就是男性生殖器(或其象征)。男性生殖器称青埂峰,女性生殖器称紫芝峰,青埂峰PK紫芝峰,《石头记》是言情小说。高士奇《天禄识馀?天穿》:“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按:男性生殖器就是所谓情根,故曰作品是言情小说。男人总是比女人多一“点”。女性无情根,或曰情根是小数点后第N位小数,故无法考证。情根就是鸡巴,一个典雅语体一个口语体而已,书面语体叫阴茎。
  《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四回冤家原自结儿女债须还:
  无垢焚香礼诵,只见上面写道:如是我闻,佛在孤独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天人咸在。世尊放大光明,普照恒河沙界,尔时阿难,于大众中离坐而起,绕佛三匝,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叉手长跪,而拜佛言:‘人闻众僧,自无始劫来,受此色身,即饶俗想,渐染延灼,中夜益识,情根勃兴,崛然难制,乃假祖、孙作为夫妇,五体投地,腹背相附,一苇翘然,道貌直渡,辟彼悟门,时进时止,顶灌甘露,热心乃死,此中酣适,彼畏痛楚,世尊何以令脱此苦?’世尊(答语)阿难:‘人各有欲,夜动昼伏,丽于色根,辗转相逐,悟门之开,得于有触,勇往精进,各有所乐,心地清凉,身何秽浊,积此福田,勉哉相勖’。大众闻言,皆忘此苦,皆大欢喜,作礼而退,信受奉行。’”)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第一回
  至“吴”玉峰(按:与“曹雪芹”一样,“吴玉峰”无落款,故是高僧幽默虚拟稻草人,却因名而藏人),题[第五回]曰《红楼梦》。“东鲁孔”(按:用典《陈书?周弘正传》“东鲁绝编之思,西伯幽忧之作”指儒家学派、儒教)梅溪则题[第十二回]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甲辰夹批):雪芹[者](藏代修辞格,指儒教作书人梅溪——张英长子张廷瓒(1655-1702)。)旧有“《风月宝鉴》”之书(按:《石头记》前十六回,与头部和尾部皆不分回的“今书”“今作”“[后文]‘《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为对偶概念。含有“风月宝鉴”一回即第十二回的《石头记》上半身部分即为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之书”的章回总数一元一次方程式为:(79-x)/3=[38-(42-41)]-x,乃其弟(按:通“悌”[tì]。藏词修辞指僚友,用典《礼记?曲礼》“僚友称其弟也”。)棠村(按:梁清标)序也。(按:传统曹学存在“冥序悖论”)今棠村已逝(1691年去世),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按:仍纳入凡例。“仍”字证明今传甲戌本是后起本。由“其弟(‘僚友称其弟也’)棠村序”,我们基于伦理反证法和伦理反演法,建立序书人-作书人-批书人-校书人-续书人伦理生态链,解决人的问题。梁清标《棠村词/又?题张卣臣所藏画册》:万顷澄江翻石 。一叶渔舟,横吹中流笛。漠漠闲云汀草碧。高岩飞练悬千尺。惊起眠鸥涛欲立。囗写沧洲,道是龙眠笔。梦到五湖三亩宅。晨钟唤醒金门客。)】(按:梦觉主人敦诚的“甲辰”本中有此批。
  论理基于伦理,悖论出自悖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前辈作序,晚生题跋。无论棠村是曹雪芹的弟弟还是孔梅溪的弟弟,作弟弟的是不可能为兄长之书作序的。这就是汉家规矩,不知规矩就是不懂事。
  科学红学先打80后探佚学(包括80后探佚学的始作俑者——“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百二十回《红楼梦》之后四十回续书),将文本版图收缩至80内。再打红外索隐学,收缩文本版图至70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版本学内战,收缩文本版图至16回内。这就是科学红学帖战的文本版图收缩战略,称费长房“方士缩地”战略。
  能用章回结尾套语将作品文本划分为原著(“不知”书)与续书(“未知”书)的,可为红学探花。能用横山断部性脂批【直事欲显,假事将尽】将原著文本划分为前七十回直事隐与后十回直事显两大部分的,可为红学榜眼。能以内在续书首尾或不分章或不分回的原版版本学特征将原著文本划分为原书(《石头记》前十六回,即【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内在续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回,即【“《十二钗》”书】或称【今作】【今书】)两大书的,可为红学状元。
  今传甲戌本是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它以名副其实的甲戌本——靖藏本为底本,两者版本格式一致。甲戌本和靖藏[甲戌]本第一回比其他诸本多(12*18)*2=432字石变玉文,但靖藏[甲戌]本无棠村序两页。这说明棠村序两页是制作己卯本时开始追加的,这种追加造成的后果是己卯本、庚辰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被删去,此增彼删。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则将棠村序言纳入凡例,恢复了靖藏[甲戌]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苏轼《题沈君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於君指上听?”《石头记》棠村序中的“自云”并非“作者自己说”之义,并非作书人对序书人说话,这个“自云”意思是“第一回的意思是......”“第一回中作者自序的意思是......”。也就是说,棠村序言是对第一回文本的解析说明、诠释翻译。棠村序言一度被纳入第一回就是这个道理,它可以称为棠“批”。 “作者”藏代修辞指文本,特指第一回文本)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29:00
  后因“曹”雪芹(按:楔子正文中的“雪芹”乃动宾短语意为昭传“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几个异样女子”,“曹”意为曹衣乃绘画术语),于悼红轩中,披阅(按: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历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卷。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邹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8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十载(按:用“十载寒窗”典藏词修辞指“寒窗”。由“披阅(‘披览诗雅’)十载”,我们基于论理反证法和论理反演法,建立超前文-前文-当前文-后文-超后文论理生态链,解决文的问题。),增删五次(按:用“三回五次”典藏词修辞指三回,即甲戌、己卯、庚辰三回,分部成书。相应地,批书人脂砚斋也是分部批书。1691年棠村逝前完成的是前十六回),纂成目录(按:即【“警(v.)幻情”榜】等),分出章回(按:宋?陆游《谢参政启》:“至拙无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其中【“《十二钗》”书】首尾或不分章或不分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按:计算机程序中的高级语言命令是最简练的语言。语言要有可操作性,能称作命令,最简练的,它也必须有介宾-动宾结构(汉语)或动宾-介宾结构(英语),可表示为UPDA…WITH…或REPL…WITH...,这是我们正常完备思维所需要的最起码的东西。“总其全部”的八十回完璧《石头记》小说的第五回《红楼梦》判词判曲中,香菱判词图是香菱词是黛玉,探春判词图是探春(意像在第七十回)词是凤姐,所以判词的读解,我们的思维语言应该是:用“香菱”判黛玉、用“探春”判凤姐。当然,称谓可以以图命名叫做“香菱”判词、“探春”判词(非香菱被判词、探春被判词)。楔子中的“后因曹雪芹”问题也一样,“因曹雪芹”乃是介宾-动宾结构(汉语),其中,“曹”乃曹衣(与吴带相对),为画学术语,“雪芹”意为昭传“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几个异样女子”。跟吴玉峰一样,曹雪芹似人,却不是人,在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是不可能像作书人梅溪(张廷瓒,1655-1702)那样有落款的。像这种似人非人的“人”,科学红学称其为高僧幽默虚拟稻草人。也就是说,楔子中的涉吴涉曹文本是一段高僧幽默文本,须按幽默的逻辑表达机制来认识和处理。其实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已经在该处有批语【狡猾之甚】【用画家烟云模糊处】【瞒弊】【巨眼】,指出了其幽默本质。如果我们用英语句法表达,则可以是:“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雪芹因曹,于悼红轩中,……(“东鲁孔”用典《陈书?周弘正传》“东鲁绝编之思,西伯幽忧之作”指儒家学派、儒教))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靖藏眉批:)这正是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烟云模糊处,(按:畸记【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烟云模糊处】中的“用”字翻译正文“后因曹雪芹”中的“因”字。用“吴带曹衣”典,顾恺之画风属曹家样。《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顾恺之》:“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小术”可对看第十七回【雕虫之技】,“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可对看第十五回脂批所涉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七?南蛮?占城》“又常寓苏之天王堂,见葵花不识,问其名,人绐(按:古同“诒”,欺骗、欺诈)之谓一丈红花”。
  高士奇《蓬山密记》:上召近膝前,许久言及西洋人写像,得顾虎头神妙。因云:“有二贵嫔像,写得逼真,尔年老,久在供俸,看亦无妨。”先出一幅云:“此汉人也。”次出一幅云:“此满人也。”)
  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按:通“蔽”)了去,方是巨眼。】(按:曹雪芹无款非人公理。灰太狼是知名人士,曹雪芹是著“名”作家。曹雪芹墓石无论是真是伪,都因违背【死者亡后三年方可立碑】的规矩而无法证明曹家雪芹死于壬午年。《石头记》内,无论“曹雪芹”是真名还是笔名,都因违背【无款非人】的公理而不是人名。
  传统曹学认为“曹雪芹”是真名,而反曹的另类曹学则认为“曹雪芹”是笔名,两者的思维处在同一平面上。须知,无论是真名还是笔名,都是需要以落款作为证据的。“曹雪芹”有落款吗?
  正、反、非三进制思维中,传统曹学与反曹诸学在正、反层面上集体肉搏,而科学科学所持“无款非人”公理,则是第三相思维——非思维,故对曹学和反曹诸学各打四十大板,并将反曹诸学即笔名曹学逐出红门,因为它们百无一用。传统曹学所积累的资料在版本传播学研究和盗版抄本制作研究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以被废除的。
  曹?雪芹/因曹[衣]?雪芹[意]=因曹[衣]?雪芹/因曹[衣]?雪芹[意]×曹?雪芹/因曹[衣]?雪芹)并题一“绝”云:【甲戌、甲辰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按:《金陵十二钗》是此“绝”标题,用典宋代俞紫芝《咏草》“买断金钗十二愁”,藏词一个“愁”字。第二首标题诗为《好了歌》。
  此诗不是绝句。其“绝”乃用典顾恺之痴绝——引叶自蔽之绝。它从正文的角度证明:“曹雪芹”因无款非人而不是作者(既非实名也非笔名),它只是一片柳叶;引叶自蔽、有落款的儒教的梅溪,才是被藏代修辞的作者。
  作者[梅溪]用画家[曹仲达]?烟云模糊处/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引叶自蔽处=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烟云模糊处/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引叶自蔽处×作者[梅溪]用画家[曹仲达]?烟云模糊处/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烟云模糊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第五回
  【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按:玉茎青埂(情根)峰,楔子中曰“玉峰”,而“吴”乃吴带为绘画术语。秦、情谐音修辞。青埂峰(男性生殖器)是紫芝峰(女性生殖器)的对偶概念。楔子中“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意为至第五回题曰红楼梦。《红楼梦》是《石头记的》【“总其全部”之名】即提纲名故用“吴”字,《红楼梦》判词判曲与八十回完璧全部《石头记》小说是吴带-曹衣负阴抱阳纲-目体裁转换关系。也就是说,吴玉峰、曹雪芹都属文本论而非作者论,两者无款非人。
  《吕纯阳房术秘诀》:“真人曰:欲采下峰,且先学运气法,得玉茎巨壮,可塞阴户,然后随吸阴中之气,从玉茎管逆入丹田,此三峰法也。”《池北偶谈/谈异六/万眉山》:“高学士(士奇)在内直,一日,理内府书,见有明成化中大学士万安进房术书一册,装潢精致,署臣安进,字尚宛然。”
  《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四回冤家原自结儿女债须还:
  无垢焚香礼诵,只见上面写道:如是我闻,佛在孤独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天人咸在。世尊放大光明,普照恒河沙界,尔时阿难,于大众中离坐而起,绕佛三匝,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叉手长跪,而拜佛言:‘人闻众僧,自无始劫来,受此色身,即饶俗想,渐染延灼,中夜益识,情根勃兴,崛然难制,乃假祖、孙作为夫妇,五体投地,腹背相附,一苇翘然,道貌直渡,辟彼悟门,时进时止,顶灌甘露,热心乃死,此中酣适,彼畏痛楚,世尊何以令脱此苦?’世尊(答语)阿难:‘人各有欲,夜动昼伏,丽于色根,辗转相逐,悟门之开,得于有触,勇往精进,各有所乐,心地清凉,身何秽浊,积此福田,勉哉相勖’。大众闻言,皆忘此苦,皆大欢喜,作礼而退,信受奉行。’”)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0:00
  四、章法
  第一回
  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甲戌侧批:所谓“美中不足”也。】只有一女,乳名英莲,【甲戌侧批:设云“应”伶也。】(按:照应性女主角。【伶】为戏曲术语。迎春、英莲(香菱、秋菱)的结束,就意味着作品全部的结束。也就是说,主导应笔的结束标志着全部作品的结束。故第八十回“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确属正文结束标记。甲戌本此批中的【“应”伶】与甲戌本第七回夹批中的【应憐】陈述的不是同一回事。【“应”伶】谈的是作书人作品的角色设计技巧,【应憐】则说的是被作人英莲很可怜。前者评论的是作书人、乃方法性批评,后者感叹的是被作书人、乃对象性评价。就像《资本论》中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重性一样,《石头记》正文中的人物角色均具有方法性(交换价值)和对象性(使用价值)二重性,故脂砚斋可以进行双重批评,而读者则需要甄别脂批进行的究竟是那种批评。脂评共有方法性、对象性、既非方法性也非对象性(即只有说明性),既是方法性也是对象性四种性态。脂批畸记中繁文缛节的修辞(如顾名、裂词、藏代等)多因方法性(交换价值)而来,它们令无数读者晕头转向,文本的难度和趣味也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科学红学称其为“‘名’堂”。
  此批之前,英莲或香菱的故事根本就还没有展开,故无所谓【应憐】不【应憐】。蒙府本、戚序本、甲辰本改为【设法应怜也】【设法应憐也】【猶云应憐也】,均为盗版。三大版本的抄手均对脂批一窍不通)年方三岁。
  第二回
  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甲戌侧批:“原[春]”也。】(按:《原君》之原,夺词修辞格。追忆青春年华之意。可对看甲戌本凡例【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甲戌侧批:因汉,以前例[“兰台寺大夫”]。妙!】(按:这就是脂批所谓“大有考证”的东西)去了。
  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甲戌侧批:“应”也。】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甲戌侧批:“叹”也。】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甲戌侧批:“息”也。】(按:用典南宋陆游《曹公》“二袁刘表笑谈无,眼底英雄不足图。赤壁归来应叹息,人间更有一周瑜!”与第一回正文“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处甲戌眉批意境一致。而靖藏本第十八回“戊子(1708年)孟夏”墨笔眉批则引申了该典。“原春”是作品主题,“应叹息”是作品立意。第二回【甲戌侧批:“应”也。】另兼有应笔之意,与第一回【甲戌侧批:设云“应”伶也。】对看。迎春、英莲(香菱、秋菱)的结束,就意味着作品全部的结束。也就是说,主导应笔的结束标志着全部作品的结束。故第八十回“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确属正文结束标记。)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第七十三回
  【庚辰夹批:神妙!文其从“挑(通“佻”)反”《上》出一位懦弱小姐,且书又有奇,大妙!】(按:《韩非子?诡使》:“险躁佻反覆,谓之‘智’。” 【其】为强调助词。【书又有奇】指的是《太上感应篇》之“应”,见第二回迎春处甲戌侧批【应也】,迎春和香菱是标志全部作品完结的两大应笔性女主角。书名裂词修辞格,谐音修辞格。
  P1789。李浩《桐城张氏家族教育传统试探》“《太上感应篇》”)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0:00
  五、甄别原版与盗版的十大典故里证
  典故是永不生锈的WD-40铁证,它们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鲜明的矢量性。因以曲沐-欧阳健为代表的程前脂后脂伪论的存在,我们需要利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面向网络数据库“大海捞针”检索关键性典故(如己卯本、庚辰本用典宋代陈造《定海县厅事落成致语口号》“翚飞华屋酒如池,宾主风流况一时”的第三十一回正文“况一时,进来归坐”和三脂本用典唐寅《对菊图》“天上秋风发,岩前菊蕊黄。主人持酒看,漫饮吸清香”的第一回正文“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及己卯本、北大庚辰本用典宋代朱敦儒《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的第五十七回正文“着(zháo)天风馋时气”,三个“坐”文将原版与盗版显著地区分了开来),利用盗版抄手过不了典故这个鬼门关的特点,当“机”立断,铁血甄别出原版与盗版。没有电脑平定不了的人脑。科学红学的这种版本甄别技术,称作“无典不经”公理。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作书人正文、批书人脂批、校书人畸记是三位一体的,脂批畸记是原著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三种文本都是我们所要阅读的原著,原著并非只有正文。
  科学红学利用电子技术对版本的典故主义甄别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版本学术语:版本数组。《石头记》十四大版本共分三大数组:原版脂本数组、盗版脂本数组和印本数组。三大数组之间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其中,原版脂本数组有靖藏[甲戌]本、己卯本、北大庚辰本三大预备版本和正式版本“甲戌”本,共四个版本。盗版脂本数组有预备续书原蒙府本、正式续书梦稿本、变相续书“甲辰”本、列藏本、郑藏本、舒序本、戚序本,共七个版本。印本数组有程甲本、程乙本和东观阁白文本,共三个早期代表性版本。盗版脂本和一切印本都是盗版。盗版脂本成本于程高印本之前,直觉即知,不证自明,无须多言。所谓直觉即知,就是连外行也都明白的,不用翻阅即可先验地知道的,生而知之。电子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甄别出盗版脂本,找到程高印本的家。程高印本有了盗版脂本这个家,程前脂后论就终生疲软,再也折腾不起来了。
  无论曲欧蚂蚱如何蹦跶,只要承载后四十回文字的梦稿本、蒙府本、程甲本、程乙本、东观阁白文本被典鉴为伪本,那后四十回文字就是伪文,它就不是原著中固有的东西。这叫以皮证毛,皮伪则毛假。只要程甲本的底本甲辰本和参本舒序本、原蒙府本,程乙本的底本梦稿本被典鉴为伪本,那程高甲乙印本就是垃籍之垃籍,即二阶垃籍。由程高甲乙印本衍生的历史上所有的程甲系本、程乙系本,就是垃籍的N次方或垃籍集中营。传播过程中的这种不可逆律,叫做信息衰变律。一切垃籍都是没有读解价值的。
  典故鉴定法是鉴定艺术品和古文献的网络时代特有的高科技方法。这种方法可吸纳海量的网络外行参与鉴定,令其一夜之间“立地成佛”“垂直飙升”速成为超级内行,睥睨以经验为方法的那些前网络时代所谓的内行,使鉴定工作平等、交流、共享。例如现存日本、叫价2000多万元的王羲之“妹至-大报”帖,我们可以典鉴其为唐代诗人兼画家刘商所摹,是由当时的日本遣唐僧戒明带回日本的。再如现存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顾恺之《<女史箴>图》,我们可以典鉴其为后人对顾恺之原《<女史箴>图》的摹本,它并非像某人所说的是后人的盗名本。典故鉴定是人脑无力完成的,很显然,像“妹至-大报”帖、《<女史箴>图》这样的超级古董,人脑连从何处入手进行鉴定都是懵然无知的。王羲之因与《石头记》航祖母级原版本靖藏[甲戌]本第十五回脂批【堕泪笔】有瓜葛,顾恺之因“三绝”和《画云台山记》“三分倨一以上”而与《石头记》脂批有全面战略裙带关系,两者都是红学的无尚贵宾且二人乃是书画史上重量级的人物,故科学红学顺带研究了与其相关的其他艺术品的鉴定。
  思维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思维,电脑力量还得靠电脑力量来摧毁。正文中的一个字,诸本皆同,独某本不同,这种不同又无法用典故或熟语或典雅化表达等来说明而诸本皆同却可以典故或熟语等来说明,则该版本为盗版。此字是该版本为盗版的充分条件。这种版本鉴定技巧,称为“版本审丑”。无典故支撑的独有异文是一个版本的疮疤而非奖章,俗语云:鸡巴毛撑不起裤裆。
  孙子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石头记》十四个版本中,某个版本某处出现独有异文,科学红学就会实施“十则围之”之法,予以聚歼。科学红学通过饮食化文PK饮食文化的饮食之战建立饮食医药数据库,澄明“御田”的本义——田通“佃”,御田即下属佃户,聚歼蒙府本独有异文“玉田京米”“玉田胭脂米”,隔世猎捕蒙府本抄手谢墉(1719—1795),就是“十则围之”战法的经典战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异,有典则经——第六十回所谓“玫瑰露”事件中,“还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之“道”字,乃北大庚辰本独有文字,诸盗版皆为“当”字。很显然,盗版抄手不明白“玫瑰露”是五儿等人对西洋葡萄酒的称谓,不懂葡萄酒的用途出典于《本草纲目》,认为“胭脂一般的汁子”是玫瑰露、像葡萄酒,遂集体校改原版“道”字为“当”字。因此,这个“当”字就成了诸盗版的共同胎记。《石头记》中,玫瑰清露瓶高三寸(第三十四回中),西洋葡萄酒瓶高五寸(第六十回中),两者是有区别的。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1:00
  1)第一回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按:唐寅《对菊图》:“天上秋风发,岩前菊蕊黄。主人持酒看,漫饮吸清香。”三脂本为“漫”,其他版本(靖藏[甲戌]本除外)皆为“慢”字。此是甄别原版与盗版的显著标志之一)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按:宋代葛胜仲《浣溪沙》:“东道殷勤玉斝飞”。“飞觥限斝”互文修辞,“限”字承“飞”字,大意为至少干几杯。程甲本盗改为“献”)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2)第二回
  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欲]色鬼无移了!【甲戌侧批:没有这一句,雨村如何罕然厉色,并后奇奇怪怪之论?】(按:《西游记》第一回“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康熙时期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甲戌本被乾隆中期曹家店干将之一梦觉主人敦诚覆改为“疑”,后又由以程甲本做底本的妙复轩本制作者左绵痴道人孙桐生墨眉批【疑】。孙桐生眉而不侧,敦诚侧而不眉。盗版一律作“疑”,无一例外。
  欲色鬼本名五通,原是精怪,源出于恶鬼魈魉,原型是喜淫人妻女的狒狒、猿猴之类,故在元、明、清时期主要以淫鬼面目出现于世的。后因人们难于治他,反而对他崇奉祭祀,尊其为神,并为他修了庙宇。宋代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了许多五通鬼淫恶的劣行。五通最喜淫,因而可随人心喜慕而变形或现出本来面目,或现美男、或现蛟龙、或现猿猴,或如是虾蜞等,体相不一,皆妖捷劲健,阳壮伟岸,实为天下第一凶险淫鬼。但有许多刚直之士偏不信邪,与他相斗,终将他打入地狱。明代徐道在《历代神仙通鉴》中就描述了元末刘基智斗五通的故事。)
  3)第十一回
  这里尤氏向邢夫人王夫人道:“太太们在这里吃饭阿,还是在园子里吃去好?小戏儿现预备在园子里呢。”(按:饭阿即寿星馒头。己卯本、北大庚辰本为“饭阿”,诸盗版皆有异文)王夫人向邢夫人道:“我们索性吃了饭再过去罢,也省好些事。”邢夫人道:“很好。”于是尤氏就吩咐媳妇婆子们:“快送饭来。”门外一齐答应了一声,都各人端各人的去了。不多一时,摆上了饭。尤氏让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上了坐,他与凤姐儿宝玉侧席坐了。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不竟是我们来过生日来了么?”凤姐儿说道:“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一句话说的满屋里的人都笑起来了。
  4)第十五回
  【靖藏眉批:伤心笔。】(按:康熙二十七年(1688)刊本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每一地名之下,皆先列经文、传文、杜预注。《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载:杜乂,字弘理,成恭皇后父,镇南将军预孙,尚书左丞锡之子也。性纯和,美姿容,有盛名于江左。王羲之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桓彝亦曰:“卫玠神清,杜乂形清。”袭封当阳侯,辟公府掾,为丹阳丞。早卒,无男,生后而乂终,妻裴氏嫠居养后,以礼自防,甚有德音。咸康初,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穆。封裴氏为高安乡君,邑五百户。至孝武帝时,崇进为广德县君。裴氏寿考,百姓号曰杜姥。初,司徒蔡谟甚器重乂,尝言于朝曰:“恨诸君不见杜乂也。”其为名流所重如此。靖批【伤心笔】是针对正文用典中的杜乂早卒而言的,与第三回甲戌眉批【放声一哭】共鸣。靖批的语位(“朱眉在‘面若春花目似点漆’上”)证明:靖藏本版式与甲戌本完全一样,为12×18规格。
  “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伤心笔】/《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毛抄靖藏本批语=《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伤心笔】/《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毛抄靖藏本批语ד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伤心笔】/《晋书?列传第六十三?外戚?杜乂传》“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伤心笔】)
  5)第二十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云宝玉亦知医理,却只是在颦、钗等人前方露,亦如后回许多明理之语,只在闺前现露三分,越在雨村等经济人前如痴如呆,实令人可恨。但雨村等视宝玉不是人物,岂知宝玉视彼等更不是人物,故不与接谈也。宝玉之情,痴十六乎?假乎?看官细评。】(按:P437。用典白居易《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鑫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修辞造词法所造词不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语法分析。“红楼”一词用典白居易《秦中吟/议婚》“红楼富家女,鑫缕绣罗襦”藏词修辞指富家女,这就像“其弟”一词用典《礼记/曲礼》“僚友称其弟也”藏词修辞意为“僚友”一样,不能再用语法方法分解为偏正结构来理解。修辞造词法所造词有隐性的勾引号,这个勾引号决定了它不能再施加语法分析。也就是说,“红楼”只有“富家女”这一种含义,“其弟”只有“僚友”这一种含义,都是单义化的概念。
  甲戌本或甲戌本录副本若是借给陶洙的,陶洙是不会涂改的,因为他没有版本所有权。陶洙有己卯本的版本所有权,所以涂改了“十六”为“真”字,而被视为权威的庚辰本中的则未有擅改。自己制作的北师大庚辰本副本则改了。典故是作伪者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峰,故知三脂本皆为原版。痴?十六/娇痴?二八初=娇痴?十六/娇痴?二八初×痴?十六/娇痴?十六。
  陶洙之所以将庚辰本奉为圭臬,是因为他认为庚辰本=庚辰版本,也就是说,他认为此本是庚辰年八十回最后定本。他没有理解定乃定评、定本=十回的概念)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3:00
  6)第二十一回
  那个贾琏,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独寝了两夜,便十分难熬,便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不想,荣国府内有一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名叫多官,【庚辰(戚序、蒙府)夹批:今是多多也,妙名!】人见他懦弱无能,都唤他作“多浑虫”。【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更好!今之浑虫更多也。】(按:化用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多浑虫的原型是蚊子,不是人。这就叫做二阶原型)因他自小父母替他在外娶了一个媳妇,(按:多浑虫娶老婆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站在多浑虫父母的角度看,赖大家的将家里一个女孩子(即女佣)配了多浑虫,是为“在外娶了”,并不迎回老多家)今年方二十来往年纪,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他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只是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更妙!】如今贾琏在外熬煎,往日也曾见过这媳妇,失过魂魄,只是惧娇妻、外(v.)娈宠,不曾下得手。(按:P473。贾琏要找多姑娘儿,需要人探消息、拉皮条。娈宠——多姑娘儿的“好友”,就充当了皮条客。“娈宠”意即像娈童(僮)一样受宠的人,指上文“清俊的小厮”等,与职业娈童有区别。贾琏因“惧娇妻”即惧内故疏远娈宠即外(v.)娈宠,所以对多姑娘儿不曾下得手。盗版一律改为“内惧娇妻,外惧娈宠”,逻辑不清,令人迷惑不解。老宋同学《程伟元“鼓担”购书考》文中的“鼓担”与娈宠一样,均为不同行当的皮条客。此处不用“远”字而用“外”字,乃是与“外书房”之“外”相联,故复修辞格)那多姑娘儿也曾有意于琏,只恨没空。今闻贾琏挪在外书房来,他便没事也要走两趟去招惹。惹的贾琏似饥鼠一般,少不得和心腹的小厮们计议,合同遮掩谋求,多以金帛相许。小厮们焉有不允之理,况都和这媳妇是“好友”,一说便成。是夜二鼓人定,多浑虫醉昏在炕,贾琏便溜了来相会。进门一见其态,早已魄飞魂散,也不用谈情款叙,便宽衣动作起来。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淫极!亏想的出!】使男子如卧棉上,【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如此境界,自胜西方、蓬莱等处。】(按:西方、蓬莱,殡仪术语。另有“鹤轩”等。所谓的庚寅本,竟自作聪明,由[立]松轩本因松鹤民俗而派生了一个新名词“鹤轩本”,那可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松轩”是短语词,“鹤轩”是词汇词,两者词汇化程度不同)更兼淫态【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总为后文宝玉一篇作引。】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庚辰侧批:凉水灌顶之句。】(按:多姑娘在第七十七回中又叫灯姑娘,化用歇后语“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正文中“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就是自取灭亡。多灯“悖论”的教化意义十分突出)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庚辰(戚序、蒙府)夹批:亲极之语,趣极之语。】【庚辰眉批:一部书中,只有此一段丑极太露之文,写于贾琏身上,恰极当极!己卯冬夜】【庚辰眉批:看官熟思:写珍琏辈当以何等文方妥方恰也?壬午孟夏】那媳妇故作浪语,在下说道:“你家女儿出花儿,供着娘娘,你也该忌两日,倒为我脏了身子。快离了我这里罢。”【庚辰侧批:淫妇勾人,惯加反语,看官着眼。】贾琏一面大动,一面喘吁吁答道:“你就是娘娘!我那里管什么娘娘!”【庚辰侧批:乱语不伦,的是有之。】那媳妇越浪,贾琏越丑态毕露。【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可以喷饭!】一时事毕,两个又海誓山盟,难分难舍,【庚辰夹批:着眼,再从前看如何光景。】此后遂成相契。【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趣闻!“相契”作如此用,相契扫地矣。】(按:一起扫地)【庚辰眉批:此段系书中情之瘕疵,写为阿凤生日泼醋回及“一大风流”宝玉悄看晴雯回作引,伏线千里外之笔也。丁亥夏,畸笏】(按:P474。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一大”即“天”,拆字修辞格。《康熙字典》:“〔【诗?大雅】民今之无禄,夭夭是椓。〕谨照原文大雅改小雅,夭夭改天夭。”《左传?哀十六年》:“卫侯辞以难,大子又使椓之。”
  《说文》称“夭”为“屈也”。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
  7)第二十四回
  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庚辰侧批:何如,何如?余言不谬。】前儿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未还上。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赊欠,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庚辰(蒙府)侧批:推脱之辞。】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辨儿去买。(按:P537。辨通“班”。通假&反切修辞格。倒班儿,意思是换别处并非不三不四的铺子里去买。元代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您子父每轮替着当朝贵,倒班儿居要津。” 明代吕泾野《斗鹌鹑?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忘记了夜和明,倒班儿醉还醒。”∑p1?q1/∑p0?q0=∑p1?q0/∑p0?q0×∑p1?q1/∑p1?q0,b?ān班/x?iàn现=b?iàn辨/x?iàn现×b?ān班/b?iàn辨。梦稿本、郑藏本、列藏本、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为“倒扁儿”,蒙府本、戚序本为“倒包儿”,舒序本为“倒点儿”,均为盗版妄改。)这是一。二则你那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你只说舅舅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个主见,赚几个钱,弄得穿是穿吃是](按:庚辰本窜行脱文28字,抄自己卯本。)吃的,我看着也喜欢。”
  【庚辰:《红楼梦》写梦章法总不雷同。此梦更写的新奇,不见后文,不知是梦。
  红玉在怡红院为诸妚所掩,亦可谓生不遇时,但看后四章供阿凤驱使可知。】(按:第二十七回和第二十八回两回。每回两章,共四章。“四章”是个基数量词。
  陶洙补抄的己卯本上此批与北大庚辰本上此批字迹相同,这表明陶洙补抄己卯本是一种仿古修复行为。
  一回文字分出了两个半回,则半回称作章(即【部】)。一章才可进一步论上半部、下半部。不分两个半回的文字如第十七回、第十八回无章可言,故无所谓半部不半部)
  按:己卯本上陶洙自己写的题跋: 此己卯本阙第三册(二十一回至三十回),第五册(四十一回至五十回),第六册(五十一回至六十回),第八册(七一回至八十回)。又第一回首残(三页半),第十回残(一页半),均用庚辰本抄补。因庚辰本每页字数款式均相同也。
  凡庚辰本所有之评批注语,悉用殊笔依样过录。甲戌残本只十六回,计(一至八)、(十三至十六)、 (廿五至廿八),胡适之君藏,周汝昌君抄有副本,曾假互校,所有异同处及眉批旁批夹注,皆用蓝笔校录,其在某句下之夹注,只得写于旁而于某句下作~式符号记之,与庚辰本同者以。为别,遇有字数过多无隙可写者,则另纸照录,附装于前,以清眉目。
  己丑人日灯下记于安平里忆园 己卯本残存
  存一回至二十回:
  第一回首残一页半,已据庚辰本补全,尚未钉入。
  第二回末后有评批,第四回有注无多,各本无。
  第十回末残一页半,已据庭辰本抄补,尚未钉入。有行间批语,亦各本无。
  第十二至二十回均有注;十七、八回未分卷,与庚本同。
  第十六回末有题语;十九日无回目有抄补,与庚本同。
  第二十回有后评,与戚本同。
  二十一至三十回:
  缺此十回,现据庚本已抄补齐全,并以甲戌本、庚辰本互校,所有评批均依式过录,尚未裁钉
  存三十一至四十回:
  三十一回无注,有前后评批,庚本无。
  三十二回有前评。
  三十四回有注,无多。
  三十五回有后评。
  三十六回有注,有后评。
  三十七至三十九回均有注。 四十回有注,只~处。
  四十一回至六十回:
  缺,未抄补(拟照庚辰抄,以戚本校)。存六十一至七十回:
  六十三回有注,无多。
  六十四回有。系同时从别本抄补,但非一手所抄,与戚本虽有异同,大致无差;庚本无。
  六十五回有注。
  六十七回有。此回亦庚本所无,此亦同时从别本抄补,但非同时所写,与戚本相校大不相同,竟另一结构(无从校起,只得另写一篇附后)。
  七十一回至八十回:
  缺。未抄补(亦拟照庚本抄补,以戚本校)。
  以上己卵抄本残存回数及与庚本异同大概情形也。
  凡八十回之本只见四种:
  一、甲戌本,胡适之氏藏,只有十六回(一至八)(十三至十六) (二十五至二十八)。
  二、己卯本,即敝藏,缺四十回,存(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 (六十一至七十回)。
  三、庚辰本,今在燕大,内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十七、八回未分卷,有眉批,行间评语,但至二十八回即止,以下无。
  四、戚蓼生本,即有正书(局)印行者,最完全,惟无眉批、行间评批耳。 庚辰本八十回内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此己卯本封面亦书(内缺六十四、六十七回)。而卷中有此两回,并不缺。细审非一手所写,但可确定在同时在别本抄补者,与通行本相近,可知即高鹗所据之本也。尝以戚本对校,则六十四一回异同虽多,大体无差。六十七一回则大不相同,真是另一结构,无法可校,只得抄附于后,以存初稿时面目。丁亥春记于沪上忆园时年七十。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4:00
  8)第三十一回
  袭人正在阶下倚槛追风,忽见湘云来了,连忙迎下来(按:阶有级。阶下是指门槛的那个阶下,而非平台的那个阶下),携手笑说一向别情。况一时,(按:P728。用典宋代陈造《定海县厅事落成致语口号》“翚飞华屋酒如池,宾主风流况一时”,藏词修辞,意为宾主风流。诸盗版在此出现了各不相同的异文。关汉卿《西厢寄寓》:“娇滴滴小红娘,恶狠狠唐三藏。消磨灾障,眼抹张郎。便将小组央,说起风流况。母亲呵怕女孩儿春心荡,百般巧计关防;倒赚他鸳鸯比翼,黄莺作对,粉蝶成双。”)进来归坐。宝玉因笑道:“你该早来,我得了一件好东西,专等你呢。”
  9)第四十一回
  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里边碧浏清水流往那边去了。(按:浏通“漻”。《诗?郑风?溱有》:“溱与洧,浏其清矣。”诸盗版在此均有异文)上面有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
  10)第五十三回
  二人正说着,只见人回:“哥儿来了。”贾珍便命叫他进来。只见贾蓉捧了一个小黄布口袋进来。贾珍道:“怎么去了这一日?”贾蓉陪笑回说:“今儿不在礼部关领,又分在光禄寺库上,因又到了光禄寺才领了下来。光禄寺的官儿们都说问父亲好,多日不见,都着实想念。”(按:明代光禄寺负责的是御膳食材的采买,凡祭飨、宴劳、酒醴、膳羞之事,都由光禄寺“辨其名数,会其出入,量其丰约,以听于礼部。”)贾珍笑道:“他们那里是想我。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东西,就是想我的戏酒了。”一面说,一面瞧那黄布口袋上有印,就是“皇恩永锡” (按:通‘赐’[cì],通假修辞格,与下文“赐”避重)四个大字;那一边又有礼部祠祭司的印记,又写着一行小字,道是——
  [宁国公贾演等]国公:
  贾[gǔ]法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按:“贾”字故复修辞,重不见重。“贾[gǔ]法”意思是按商业规矩以市价计:本应恩赏实物祭品,现按市价折成银两)
  [某]年月日
  [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
  值年寺丞[某人]。
  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按:P1231。诸盗版在此处均有异文,此可证明北大庚辰本是原版。
  庚辰本:
  宁国公贾演等国公贾(Gǔ)法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列藏本:
  宁国府贾(Gǔ)法恩赏永远春祭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梦稿本、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
  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法恩赐永远春祭赏共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蒙府本:
  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法恩锡永远春祭赏共赏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戚序本:
  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法恩赐永远春祭赏共赏二分净折银若干两某年月日龙禁尉候补侍卫贾蓉当堂领讫值年寺丞某人下面一个朱笔花押)
  11)第五十七回
  这日宝玉因见湘云渐愈,然后去看黛玉。正值黛玉才歇午觉,宝玉不敢惊动,因紫鹃正在回廊上,手里做针黹,便来问他:“昨日夜里咳嗽可好了?”紫鹃道:“好些了。”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笃乱投医’了。”一面说,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薄棉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宝玉便伸手向他身上摸了一摸,说:“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zhe),着(zháo)天风馋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按:P1334。预备版本中的己卯本、北大庚辰本两大原版上第二个“着”字承前字藏笔,乃楷书书法艺术。孙思邈《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用典宋代朱敦儒《朝中措》“先生馋病老难医”。诸盗版在此均有异文,故这段文本是甄别原版与盗版的重要标志。)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5:00
  12)第六十回
  前言少述,且说当下芳官回至怡红院中,回复了宝玉:宝玉正在——[那时在蘅芜苑,]听见赵姨娘厮吵,[宝玉]心中自是不悦(按:“正在”是短语词,不是做副词的词汇词。“在”为动词),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得等吵完了,打听着探春劝了他去后方从蘅芜苑回来,劝了芳官一阵,方大家安妥。今见他回来,又说还要些“玫瑰露”(按:西洋葡萄酒。柳五儿称其为“玫瑰露”)与柳五儿吃去,宝玉忙道:“有的,我又不大吃,你都给他去罢。”说着命袭人取了出来,见瓶中亦不多,遂连瓶与了他。
  芳官便自携了瓶与他去。正值柳家的带进他女儿来散闷,在那边犄角子上一带地方逛了一回,便回到厨房内,正吃茶歇脚儿。芳官拿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来,迎亮照看,里面小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还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按:玫瑰清露瓶高三寸,葡萄酒瓶高五寸,两者有差别。《本草纲目》:“葡萄酒:酿酒【气味】甘、辛,热,微毒。〔时珍曰〕有热疾、齿疾、疮疹人,不可饮之。【主治】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烧酒【气味】辛,甘,大热,有大毒。〔时珍曰〕大热大毒,甚于烧酒。北人习而不觉,南人切不可轻生饮之。【主治】益气调中,耐饥强志。消痰破癖。”
  唐诗中就有“蒲桃美酒夜光杯”之语,但西洋葡萄酒却是清初从欧洲输入的舶来品,惟教堂中有之,士大夫与西洋传教士有交往者偶亦尝试,以为奇缪。方豪在《从<红楼梦>所记西洋物品考故事的背景》一文中,述及葡萄酒甚详,并引彭孙贻《客舍偶闻》云:“汤若望……取西洋蒲桃酒相酌,启一匣锦囊,又一匣出玻璃瓶,高可半尺,大于碗,取小玉杯二,莹白无瑕,工巧无匹,谓吏部范公曰:‘闻公大量,可半杯。’若望斟少许相对,吏部以为少。若望笑曰:‘此不可遽饮,以舌徐濡之。’潞公如言,才一沾舌,毛骨森然若惊,非香非味,沁入五脏,融畅不可言喻,数舐酒尽,茫茫若睡乡,生平所未经。若望亦如寐,良久始醒。仆从分饮半杯,仆不能起。若望命取粥各举一碗,身柔缓,须扶乃登车,仆从皆踉跄欹侧归。”盖顺治间事也。康熙二十五年,荷兰贡品中有“葡萄酒两桶”。
  西洋葡萄酒有两种:葡萄红露酒、葡萄黄露酒。葡萄红露酒可称“玫瑰”露(非玫瑰清露)、葡萄黄露酒可称“木樨”露(非木樨清露),此处“玫瑰”“木樨”均以质言色。相反,第十七回脂批中,【“紫”玛瑙碟】之“紫”,则是以色言质,指的是鲜荔枝:【“紫”玛瑙碟】说的是第三十七回“配了鲜荔枝才好看”的缠丝白玛瑙碟。
  康熙时期北大庚辰本中的“道”字,乾隆时期甲辰本、列藏本、梦稿本、蒙府本、戚序本为“当”字,这是甄别原版与盗版的核心标志之一)
  母女两个忙说:“快拿旋子烫滚水,你且坐下。”芳官笑道:“就剩了这些,连瓶子都给你们罢。”五儿听了,方知是“玫瑰露”,忙接了,谢了又谢。(按:像玫瑰露一样的东西、“胭脂一般的汁子”。五儿眼中、口中)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6:00
  13)代原版的典故鉴定
  第六十四回
  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笑道:“宝兄弟要看什么?”宝玉因未见上面是何言词,又不知黛玉心中如何,未敢造次回答,却望着黛玉笑。黛玉一面让宝钗坐,一面笑说道:“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今日饭后无事,因欲择出数人,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可巧探丫头来会我瞧凤姐姐去,我也身上懒懒的没同他去。适才将做了五首,一时困倦起来、撂在那里,不想二爷来了就瞧见了。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什么,但只我慊(qiàn)他是不是写了给人看去。”(按:《礼记?坊记》:“贵不慊于上。”注:“慊,恨、不满之貌也。”
  甲辰本因以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甲戌”本为底本,此回严格复制,为“慊”字。列藏本、梦稿本、蒙府本、戚序本为“嫌”字,皆为妄改。)宝玉忙道:“我多早晚给人看来呢?昨日那把扇子,原是我爱那几首白海棠的诗,所以我自己用小楷写了,不过为的是拿在手中看看便易。(按:第四十八回中事。“昨日”即去年)我岂不知闺阁中诗词字样是轻易往外传送不得的?自从你说了,我总没拿出园子去。”宝钗道:“林妹妹这虑的也是。你既写在扇子上,偶然忘记了,拿在书房里去被相公们看见了,岂有不问是谁做的呢?倘或传扬开去,反为不美。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次之,其馀诗词之类,不过阁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
  第六十七回
  凤姐道:“珍大爷也是做官的人,别的律例不知道也罢了,连个‘服中娶妾、停妻再娶,使不得’的规矩也不知道不成?你替他想一想,他干的这件事,是疼兄弟还是害兄弟呢?!”平儿说:“只眼前叫兄弟喜欢,也不管日后轻重干系。”凤姐冷笑道:“这是什么‘叫兄弟喜欢’?这是给他毒药吃呢。若论亲,叔伯弟兄中他年纪又大,他又居长,不知道教兄弟学好,反引诱兄弟学不长进,担罪名儿。日后闹出事,他在一边站缸沿看热闹?真真我要骂不出口来。再者,他那边府里的丑事坏名儿已经叫人听不上了,必定也叫兄弟学他一样,才好显不出他的丑事。这什么作哥哥的道理?倒不如撒泡尿浸死了,替大老爷死了倒罢咧,(按:“罢咧”相当于别说、别提、甭提、别扯,“咧(liě)”为动词)活着作什么呢!?瞧东府大老爷那样厚德,每日吃斋念佛行善,怎么得了这样一个儿子、孙子?大概好风水都是他老人家一个人拔尽了。”平儿说:“想来不错。若不然,怎么这样差着隔儿呢?”凤姐说:“这件事,幸而老太太、老爷、太太不知道,倘或吹到耳朵里去,不但咱们那没出息二爷受打受骂,就是珍大爷和珍大奶奶也保不住,吃不了要兜着走呢!”连说代詈,直闹了半天,连晚饭没吃,推头疼。也没过贾母王夫人那边去。(按:《石头记》中,活人只吃早饭和晚饭,只有死人才吃午饭,故论及活人处凡有“午饭”字样者皆为盗版。有且只有甲辰本是代原版。
  据《史学研究》载:宋代普通百姓大概一人一天吃1.5升粮食,搭配食用的副食品大约是粮食的40%。这些食物被做成两顿饭——早饭和晚饭。宋人不吃午饭,中午一般吃一点点心。购买1.5升粮食和所需副食品大约要花20文钱。算上婚丧嫁娶、年节应酬、穿衣住房,维持简单再生产平均每人每天需要生活费100文钱,基尼系数0.2,生活水平还不错。不过绝大多数百姓每天一个人也就赚100文钱,都是“月光族”。
  《石头记》正文中多写的是宋人的生活,如第二十八回“神秘”的茜香国女国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女皇帝耶律普速完和第六十三回“诡异”的所谓耶律雄奴即是。宋代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他是“不用武备”的)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7:00
  六、科学红学文本论整形-分形结构体系
  【书】相当于一个量词,它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部”;而【部】虽也是一个量词,但它却是《石头记》章回计量中最小量的量词。
  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每个版本都有前后相继的两书:【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和【“《十二钗》”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或曰原书与内在续书。原版共有四个版本(其中,三阶对角矩阵式设计的靖藏[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为预备版本,丁亥春起抄、沿袭靖藏[甲戌]本格式的“甲戌”本为正式版本即最后整理版),因此,康熙时期原版共有4本×2书/本=8书。这种“一本两书”结构,客观上成为了《石头记》的防伪标签:只要标签不流失,后人的作伪和作伪之作伪就能用肉眼辨识出来,不需要借助机器思考。
  【书】这个整形量词,读者只需要人脑思考就可以把握,属名词活用为准量词的战略性量词。而【部】这个典雅语体分形量词,却需要机器思考,是战术性量词。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可以用完全归纳法凭读解直觉得出“半部是一回的一半之一半”的科学结论,却仍然需要检索典故,弄清为什么一回的一半之一半称作【半部】。亦即:完全归纳法只能完全解决“所指”问题,并不能解决“能指”本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一回是两部。用“部 成语”为关键词百度检索,我们可以知道其出处:《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石头记》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十首怀古诗中,《钟山怀古》即涉孔稚珪典。
  传统红学在【部】【书】这些计量问题上颠倒了量词整形、分形的战略战术关系,故有“半部《红楼梦》震动天下”之莫名惊诧的荒唐谬论,犯下了骑着半部找半部、违背形式逻辑同一律的章回计量错误。
  1)整形之“部”——【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十二钗》”书】
  【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按:韩菼(1637年-1704年)主持编写的《孝经衍义》全书包括《凡例》、《目录》1卷,《经旨总要》2卷,《衍义》100卷。甲戌本的凡例、目录、红楼梦、石头记编写体例与之相似。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中之所以不提《情僧录》,是因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本身就是《情僧录[<石头记>]》:名为空空道人易名为情僧,实为松斋易名为脂砚斋)
  “《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至梦演《红楼]梦》(第五回中),是“縂其全部”之名也。(按:【“縂其全部”之名】即提纲名。第五回梦演“《红楼梦》”(判词、判曲)是全部八十回完璧《石头记》(小说)的提纲,纲(“总其全部”)与目(“全部”)之间是吴带-曹衣(人格化为吴玉峰-曹雪芹)负阴抱阳体裁转换射影几何关系暨骨架与血肉的互释关系。《石头记》是一个文本自解释系统或曰自控系统,它不需要红外“第一推动”如姓氏曹学等与文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姓骚扰红外学。与物理宇宙的宏观运动是自然而然的物态轮回一样,文本宇宙中文学体裁的这种内在转换,可称作理态轮回。第八十回结尾“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证明:《石头记》原著有且只有八十回,一切80后和80后“思想实验”都是多余的。
  曹雪芹不是人,而是吴带-曹衣概念代数人,这样的“人”打死都不可能有落款署名的。红楼梦不是小说名,而是小说的提纲名即“总其全部”之名,这样的名只是《石头记》中一个章回的章回名。从第五回《红楼梦》到八十回完璧《石头记》是蛋生鸡的纲举目张内在作书过程——它发生在康熙时期,而乾隆时期续书人曹家“雪芹”等却【义重冒[名]】、内衣外穿,将《石头记》小说的提纲名——《红楼梦》明升暗降变成了小说名,形成版本学中的“麦比乌斯悖论”。这证明:曹家占有所有原版资源(三脂一靖),《石头记》原版传播学研究必然以传统曹学的百年“成果”踮脚垫背,以梦觉主人敦诚【“雪芹”曾随[梦]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为引线,以《澄怀主人自订年谱》和曹家奏折等文献及新罗山人《白描仕女图》和张廷玉铭荷叶砚等文物为关键性依据,建立以康熙皇帝为“第一推动”的康-乾传播纽带。
  吴带的红楼梦是曹衣的石头记的积分,曹衣的石头记是吴带的红楼梦的微分。第五回红楼梦在八十回完璧石头记文本版图中的地位,相当于中欧平原在全球的地位和中原在中国的地位:是为科学红学文本地缘政治学。)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极至“红楼梦”一回中(按:类比【至末,回“警(v.)幻情”榜(《石头记》总目录页)】),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按:康熙丁亥春起抄的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中,《情僧录[石头记]》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概念称谓,故《情僧录》中不提《情僧录》。《红楼梦》特指第五回或第一回至第五回,藏代修辞指八十回全部完璧《石头记》;《风月[宝]鉴》特指第十二回或第一至十二回,藏代修辞指八十回全部完璧《石头记》;《[金陵]十二钗》作为五绝标题诗的标题名,藏代修辞特称第十七回至八十回,或藏代修辞泛指第一回至八十回。藏代修辞格具有以局部代局部,以局部代整体或以整体代局部的辩证论理风味,概念称谓与概念表述之间会产生修辞距离,形成悖论。读者一旦明白了藏代修辞格的修辞机制,就可用“A”=B的代数方法很简易地消解“偏全悖论”,从而完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不懂藏代修辞,就读不懂说明文的凡例而骑马找马在八十回是否完璧问题上争讼不休,如此一来,就不能临门一脚对文本的版图进行科学划分,读者对作品的读解,也就始终处在集体不入门的生吞活剥状态。
  基于“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我们建立“无款非人”公理,提出这样的问题:《石头记》楔子中的“曹雪芹”是人吗!? 在此,落款成为作者论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这与落款是实名还是马甲无关,它纯粹是个“形式”逻辑问题。基于“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我们建立“无脂不正”公理,提出这样的问题:“《红楼梦》”是小说名吗!?在此,脂批成为文本论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这与脂批是真是伪无关,它纯粹是个“形式”逻辑问题。
  在整个可观测的文本宇宙中,引力——《石头记》提纲(【是书题名极至梦演《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在驱使所有的章回自由天体运动;而磁力——《石头记》总目录页(【至末,回“警幻情”榜】),则要求它们排好队,维持着众多章回天体的运行秩序。引力要求我们勾引【总其全部】,磁力要求我们挑逗【末回】。)
  【甲戌: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凡愚夫妇,儿女子家常口角,则曰“中京”。是不欲着迹于方向也。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特避其“东南西北”四字样也。】(按:基于笛卡尔思维富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思想。【中京】即第七十八回所谓“中都”。东南西北为四角。中为尊,立体方向高于东南西北,与之形成夹角,故东南西北称为四角。这是个立体几何问题。第五十七回“四角俱全”意为圆满。)
  【甲戌: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甲戌: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
  【甲戌: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按:老师和兄长)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按:高士奇〈贺新郎五首〉“三十无成身渐老,岂吾生潦倒真如此”)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38:00
  第一回
  【甲戌眉批(甲辰夹批):雪芹[者](藏代修辞格,指儒教作书人梅溪——张英长子张廷瓒(1655-1702)。)旧有“《风月宝鉴》”之书(按:《石头记》前十六回,与头部和尾部皆不分回的“今书”“今作”“[后文]‘《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为对偶概念。含有“风月宝鉴”一回即第十二回的《石头记》上半身部分即为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之书”的章回总数一元一次方程式为:(79-x)/3=[38-(42-41)]-x,乃其弟(按:通“悌”[tì]。藏词修辞指僚友,用典《礼记?曲礼》“僚友称其弟也”。)棠村(按:梁清标)序也。(按:传统曹学存在“冥序悖论”)今棠村已逝(1691年去世),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按:仍纳入凡例。“仍”字证明今传甲戌本是后起本。由“其弟(‘僚友称其弟也’)棠村序”,我们基于伦理反证法和伦理反演法,建立序书人-作书人-批书人-校书人-续书人伦理生态链,解决人的问题。梁清标《棠村词/又?题张卣臣所藏画册》:万顷澄江翻石 。一叶渔舟,横吹中流笛。漠漠闲云汀草碧。高岩飞练悬千尺。惊起眠鸥涛欲立。囗写沧洲,道是龙眠笔。梦到五湖三亩宅。晨钟唤醒金门客。)】(按:梦觉主人敦诚的“甲辰”本中有此批。
  论理基于伦理,悖论出自悖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前辈作序,晚生题跋。无论棠村是曹雪芹的弟弟还是孔梅溪的弟弟,作弟弟的是不可能为兄长之书作序的。这就是汉家规矩,不知规矩就是不懂事。
  科学红学先打80后探佚学(包括80后探佚学的始作俑者——“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百二十回《红楼梦》之后四十回续书),将文本版图收缩至80内。再打红外索隐学,收缩文本版图至70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版本学内战,收缩文本版图至16回内。这就是科学红学帖战的文本版图收缩战略,称费长房“方士缩地”战略。
  能用章回结尾套语将作品文本划分为原著(“不知”书)与续书(“未知”书)的,可为红学探花。能用横山断部性脂批【直事欲显,假事将尽】将原著文本划分为前七十回直事隐与后十回直事显两大部分的,可为红学榜眼。能以内在续书首尾或不分章或不分回的原版版本学特征将原著文本划分为原书(《石头记》前十六回,即【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内在续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回,即【“《十二钗》”书】或称【今作】【今书】)两大书的,可为红学状元。
  今传甲戌本是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它以名副其实的甲戌本——靖藏本为底本,两者版本格式一致。甲戌本和靖藏[甲戌]本第一回比其他诸本多(12*18)*2=432字石变玉文,但靖藏[甲戌]本无棠村序两页。这说明棠村序两页是制作己卯本时开始追加的,这种追加造成的后果是己卯本、庚辰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被删去,此增彼删。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则将棠村序言纳入凡例,恢复了靖藏[甲戌]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苏轼《题沈君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於君指上听?”《石头记》棠村序中的“自云”并非“作者自己说”之义,并非作书人对序书人说话,这个“自云”意思是“第一回的意思是......”“第一回中作者自序的意思是......”。也就是说,棠村序言是对第一回文本的解析说明、诠释翻译。棠村序言一度被纳入第一回就是这个道理,它可以称为棠“批”。 “作者”藏代修辞指文本,特指第一回文本)
  第十七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此回乃一部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
  盖后文“《十二钗》”书(按:与前文[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为对偶概念。《石头记》“第十七回”为“《十二钗》”书第一回),出入来往之境方(按:用典宋代释鉴《徐凫岩》“萧然上方境,人稀知地僻。徙闻古仙人,石上有遗迹”),不能错乱,观者亦如身临足到矣。今贾政虽进的是正门却行的是僻路,按此一大园,羊肠鸟道不止几百十条——穿东度西、临山过水,万勿以今日贾政所行之径,考其方向基址。故正殿反于末后写之,足见未由大道而往,乃逶迤转折而经也。】(按:P350。当我们找到了一个概念的对偶概念时,这个概念就有了天敌,概念系统因此就处于生态平衡之中。而当一个概念失去其对偶概念,则平衡被打破,于是就呈现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征。指称《石头记》前十六回的甲戌本第一回畸记【[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指称《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的庚辰本第十七回脂批【[后文]“《十二钗》”书】是对偶概念,由此可知《石头记》章回计数制为十六进制。关于概念系统与概念阴阳二分(合),可参阅张今《东方辩证法》)
  第二十八回
  【甲戌(庚辰)侧批:不止阿凤圆谎,“今作”(按:即第四十二回所谓【今书】第十七回所谓【“《十二钗》”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与【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即《石头记》前十六回相对)作者亦为圆谎了,看此数句则知矣。】
  第三十八回
  【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看他忽用贾母数语,闲闲又补出此书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遥忆不能一见,余则将欲补出“《枕霞阁中十二钗》”来,岂不又添一部新书?】(按:第一个“补”字为补叙。后一个为追加。这说明“《十二钗》”书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是章回追加关系:64+16=80。第四十二回提及三十八回时,将“《十二钗》”书称为“今书”)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42:00
  七、令传统红学全方位走向凋亡的七大书画艺术家——曹仲达?华喦?顾恺之?米襄阳?欧阳询?黄蘗?王羲之
  1)曹仲达PK传统曹学
  第一回
  【甲戌眉批(甲辰夹批):雪芹[者](藏代修辞格,指儒教作书人梅溪——张英长子张廷瓒(1655-1702)。)旧有“《风月宝鉴》”之书(按:《石头记》前十六回,与头部和尾部皆不分回的“今书”“今作”“[后文]‘《十二钗》’书”即《石头记》后六十三四回为对偶概念。含有“风月宝鉴”一回即第十二回的《石头记》上半身部分即为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之书”的章回总数一元一次方程式为:(79-x)/3=[38-(42-41)]-x,乃其弟(按:通“悌”[tì]。藏词修辞指僚友,用典《礼记?曲礼》“僚友称其弟也”。)棠村(按:梁清标)序也。(按:传统曹学存在“冥序悖论”)今棠村已逝(1691年去世),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按:仍纳入凡例。“仍”字证明今传甲戌本是后起本。由“其弟(‘僚友称其弟也’)棠村序”,我们基于伦理反证法和伦理反演法,建立序书人-作书人-批书人-校书人-续书人伦理生态链,解决人的问题。梁清标《棠村词/又?题张卣臣所藏画册》:万顷澄江翻石 。一叶渔舟,横吹中流笛。漠漠闲云汀草碧。高岩飞练悬千尺。惊起眠鸥涛欲立。囗写沧洲,道是龙眠笔。梦到五湖三亩宅。晨钟唤醒金门客。)】(按:梦觉主人敦诚的“甲辰”本中有此批。
  论理基于伦理,悖论出自悖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前辈作序,晚生题跋。无论棠村是曹雪芹的弟弟还是孔梅溪的弟弟,作弟弟的是不可能为兄长之书作序的。这就是汉家规矩,不知规矩就是不懂事。
  科学红学先打80后探佚学(包括80后探佚学的始作俑者——“义重冒[名]”的曹家“雪芹”百二十回《红楼梦》之后四十回续书),将文本版图收缩至80内。再打红外索隐学,收缩文本版图至70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版本学内战,收缩文本版图至16回内。这就是科学红学帖战的文本版图收缩战略,称费长房“方士缩地”战略。
  能用章回结尾套语将作品文本划分为原著(“不知”书)与续书(“未知”书)的,可为红学探花。能用横山断部性脂批【直事欲显,假事将尽】将原著文本划分为前七十回直事隐与后十回直事显两大部分的,可为红学榜眼。能以内在续书首尾或不分章或不分回的原版版本学特征将原著文本划分为原书(《石头记》前十六回,即【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与内在续书(《石头记》后六十三回,即【“《十二钗》”书】或称【今作】【今书】)两大书的,可为红学状元。
  今传甲戌本是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它以名副其实的甲戌本——靖藏本为底本,两者版本格式一致。甲戌本和靖藏[甲戌]本第一回比其他诸本多(12*18)*2=432字石变玉文,但靖藏[甲戌]本无棠村序两页。这说明棠村序两页是制作己卯本时开始追加的,这种追加造成的后果是己卯本、庚辰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被删去,此增彼删。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则将棠村序言纳入凡例,恢复了靖藏[甲戌]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苏轼《题沈君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於君指上听?”《石头记》棠村序中的“自云”并非“作者自己说”之义,并非作书人对序书人说话,这个“自云”意思是“第一回的意思是......”“第一回中作者自序的意思是......”。也就是说,棠村序言是对第一回文本的解析说明、诠释翻译。棠村序言一度被纳入第一回就是这个道理,它可以称为棠“批”。 “作者”藏代修辞指文本,特指第一回文本)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靖藏眉批:)这正是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烟云模糊处,(按:畸记【作者[梅溪]用画家[顾恺之]烟云模糊处】中的“用”字翻译正文“后因曹雪芹”中的“因”字。用“吴带曹衣”典,顾恺之画风属曹家样。《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顾恺之》:“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小术”可对看第十七回【雕虫之技】,“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可对看第十五回脂批所涉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七?南蛮?占城》“又常寓苏之天王堂,见葵花不识,问其名,人绐(按:古同“诒”,欺骗、欺诈)之谓一丈红花”。
  高士奇《蓬山密记》:上召近膝前,许久言及西洋人写像,得顾虎头神妙。因云:“有二贵嫔像,写得逼真,尔年老,久在供俸,看亦无妨。”先出一幅云:“此汉人也。”次出一幅云:“此满人也。”)
  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弊(按:通“蔽”)了去,方是巨眼。】(按:曹雪芹无款非人公理。灰太狼是知名人士,曹雪芹是著“名”作家。曹雪芹墓石无论是真是伪,都因违背【死者亡后三年方可立碑】的规矩而无法证明曹家雪芹死于壬午年。《石头记》内,无论“曹雪芹”是真名还是笔名,都因违背【无款非人】的公理而不是人名。
  传统曹学认为“曹雪芹”是真名,而反曹的另类曹学则认为“曹雪芹”是笔名,两者的思维处在同一平面上。须知,无论是真名还是笔名,都是需要以落款作为证据的。“曹雪芹”有落款吗?
  正、反、非三进制思维中,传统曹学与反曹诸学在正、反层面上集体肉搏,而科学科学所持“无款非人”公理,则是第三相思维——非思维,故对曹学和反曹诸学各打四十大板,并将反曹诸学即笔名曹学逐出红门,因为它们百无一用。传统曹学所积累的资料在版本传播学研究和盗版抄本制作研究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以被废除的。
  曹?雪芹/因曹[衣]?雪芹[意]=因曹[衣]?雪芹/因曹[衣]?雪芹[意]×曹?雪芹/因曹[衣]?雪芹)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43:00
  【甲戌(靖藏)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按:哭成此书即作成此书。“解”为排解、【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
  第二十二回“此后‘破失’”文字(用典宋代黄庭坚《次韵君庸寓慈云寺待韶惠钱不至》“问安儿女音书少,破失壶觞梦寐同”,指贾政悲谶语)未完成。作书人“梅溪”张廷瓒 (1655–1702)壬午年十月去世,校书人“畸笏叟”张英(1637-1708)在此年除夕合家团圆夜曾哭芹。从原版落款分布情况看,壬午年到乙酉年间隔三年无题记,此为守制之期(父母为长子守制也是守制);壬午九月之后畸笏叟就再无题记,而甲戌本泪笔眉批提及壬午除夕这个团圆时间,那就说明作书人死于壬午九月之后壬午除夕之前,康熙时期只有张廷瓒满足这个条件。)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獭头和尚,(按:指批书人松斋-脂砚斋。《长短经》:“鹿头侧长,志气雄强。兔头蔑颉,意志下劣。獭头横阔,心意豁达。”)何怅怅!(按:荀子《成相篇》“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怅怅”)】(按:“壬午除夕”后面的“尝”字显示逝者是在壬午除夕之前壬午当年去世的。“壬午除夕”是陈述书的未成状态,原因是作书人梅溪已去世。从逝者去世到壬午除夕这段时间,批书人脂砚斋或拟在此间帮忙补成(“年内完成”)但没有付诸行动,这项工作直到丁亥夏在组织制作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时才由校书人畸笏叟“勉力”完成。校书人畸笏叟这么表达,实际上涉及作书人和批书人,是在批书人的亡灵面前示谦(批书人脂砚斋在壬午除夕后丁亥夏前去世)。)
  【甲戌(靖藏紧接)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v.)再出一芹(按:再出一最后整理版即期望中的此本甲戌本。“一芹”为指物谦语),一“脂”(v.)是书何本——余二人(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和作书人梅溪),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甲“午”八日泪笔】(按:【造化主(v.)】典出《三命通会卷十二络绎赋》:“参造化之无机,测五行之妙理,判人命之得失,决一世之荣枯。”“亦有源浊而流清,岂无松散而裔苦。(如水,生于土令,其源本法,运行西北,主化金,金化水,其流不亦清乎?若此者,先生凶,后主吉……)。”【主(v.)】在这里是个动词,为命理学术语。版本校书人希望汇靖藏[甲戌]本、己卯本、北大庚辰本三大预备版本之源浊,形成正式版本“甲戌”本之流清。康熙时期有且仅有三脂一靖四大原版,预备版本与正式版本之间是浊源与清流的关系。
  【甲“午”八日】是版本校书人畸笏叟别号,乃人名式相景落款而非时间落款。落款的时间仍是上文中的【壬午除夕】,“午午”故复修辞格。【甲“午”八日】之【“午”】用典晋代葛洪《抱朴子?登涉》“午日称三公者,马也”代指马,故【甲“午”八日】意为“甲马八日”。《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戴宗有道术,绑四个甲马可日行八百里,他的江湖绰号是“神行太保”。
  今传甲戌本是四大原版中的最后整理版,它以名副其实的甲戌本——靖藏本为底本,两者版本格式一致。甲戌本和靖藏[甲戌]本第一回比其他诸本多(12*18)*2=432字石变玉文,但靖藏[甲戌]本无棠村序两页。这说明棠村序两页是制作己卯本时开始追加的,这种追加造成的后果是己卯本、庚辰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被删去,此增彼删。最后整理版的甲戌本则将棠村序言纳入凡例,恢复了靖藏[甲戌]本石变玉文两页432字。棠村序言恰好占有靖藏[甲戌]本版式的两整页,共(12*18)*2=432字。)




作者:科学红学 回复时间:2015-07-25 10:43:00
  2)华喦PK反曹诸学
  第十一回
  凤姐儿听了,款步提衣上了楼,见尤氏已在楼梯口等着呢。尤氏笑说道:“你们娘儿两个忒好了,见了面总舍不得来了。你明日搬来和他住着罢。你坐下,我先敬你一钟。”于是凤姐儿在邢、王二夫人前告了坐,又在尤氏的母亲前周旋了一遍,仍同尤氏坐在一桌上吃酒听戏。尤氏叫拿戏单来,让凤姐儿点戏,凤姐儿说道:“亲家太太和太太们在这里,我如何敢点。”邢夫人王夫人说道:“我们和亲家太太都点了好几出了,你点两出好的我们听。”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按:作书人作书时最新鲜的曲目。《弹词》是洪升《长生殿》(1688年成,1689年名)中的第三十八出。九转:这琵琶曾供奉开元皇帝,重提起心伤泪滴!俺也曾在梨园籍上姓名题,亲向那沉香亭花里去承值,华清宫宴上去追随。俺不是贺家的怀智,黄幡绰与咱皆老辈。俺虽是弄琵琶却不姓雷,吓哈他呵!骂逆贼早已身死名垂。俺也不是擅场方响马仙期。那些旧相识多休嗳话题。俺只为家亡国破兵戈沸,因此上孤身流落在江南地。恁官人絮叨叨苦问俺是谁,则俺老伶工名唤做龟年身姓李。),递过戏单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按:书检生载,人索卒年,它们是互相掣肘的向量。两相结合,可以将序数化归基数,而有效解决问题。《双官诰》属南曲(即传奇),而非北曲(即杂剧)。陈二白(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于令,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所撰传奇4种:《双官诰》、《称人心》,今存;《彩衣欢》仅存佚曲;《昼锦归》,已佚)撰《双官诰》传奇康熙抄本末题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改校删录”于明人《双官诰》。原故事见明人《断机记》传奇、杨善之《双官诰》传奇。《石头记》中第十一回提及《双官诰》,棠村(梁清标)逝于1691年,这说明【旧有“《风月宝鉴》”之书】(《石头记》前十六回,《石头记》上半身)始创于1690-(1691-1690)*(11-1)/(16-11)=1688年。设棠村逝于x年,则作品起创时间y=3x-3382(年)。书之生载是人之卒年的一次函数,它由人之卒年来决定,故人索卒年是很重要的。在人之卒年问题上煞有介事、骑马找马、自相矛盾、模棱两可,是反科学的、滑稽可笑的。
  捕风谐音捉影拆字、红内穿凿(证)红外附会(考)的六十七种口中雌黄“母蝗”虫作者论【胡说(通“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胡说乎)】式胡说中,朱建军的朱允炆卒年无考。
  温文的崇祯(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俎永湘的朱慈烺(1629~1644)、孙维中的陈洪绶(1599~1652)、王梦阮的顺治(1638~1661)、陈贤富的方以智(1611~1671)、傅波&钟长山&陈斯园&吴雪松&金俊俊&何玄鹤的吴伟业(1609~1672)、隋邦森&隋海鹰的查继佐(1601~1676)、李明鸟的张岱(1597~1679)、朱江兵的李渔(1611~1680)、郭励的曹溶(1613~1685)、何新的纳兰性德(1655~1685)、王巧林的顾景星(1621~1687)、杨军康的王夫之(1619-1692)、冒连泉的冒襄(1611~1693)、卫艳春的吴乔(1611~1695)、冯作会的林云铭(1628~1697)等16人死早了。
  黄砚堂的万斯同(1638~1702)、美国人铁安的严绳孙(1623~1702)2人死的时间还不错,只是死的精度不够:这两种胡说只能精确到年,不能精确到月。
  包秦的洪升(1645~1704)、覃拓的朱耷(1626-1705)、加拿大人崔虎刚&孙慧敏的曹曰玮(1671~1706)、钟云霄的石涛(1642~1707)、袁登华的曹寅(1658~1712)、刘同顺的曹顒(1689~1714)、张许文的蒲松龄(1640~1715)、兰晓东&赵国栋的郑克塽(1670~1717)、唐钤砚的何焯(1661~1722)、蒋国震&张师定的胤礽(1674~1725)、王诚基的雍正(1678~1735)、寿鹏飞的曹一士(?—1736)、齐玉瑞&李信田&董耀昌的弘晳(1694~1742)、张志坚的赵执信(1662~1744)、刘宗玉的方苞(1668~1749)、蔚来愚的允禵(1688~1755)、胡适&周汝昌的曹家“雪芹”(1715-1764)、周传授的弘晓(1722~1778)、陈传坤的永瑢(1743~1790)、李红旗的敦诚(1734~1791)、奉宽的高兰墅(1758-约1815)及任辉的袁枚(1716-1797)等22人死迟了。
  马兴华的朱由槤、陈林&郑忠权的曹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