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古文观止

《古代经典散文文章选辑》历代文章大家手笔(19)

来源:大知书院 作者:刘禹锡等 2020-06-29

  〔13〕 “神莫大”两句:神,事理微妙难穷者,此指具有高深的学问修养。化道,指人受学问的熏陶教化使气质有所变化,即变化气质是学问的最高境界,没有灾祸是幸福。

  〔14〕 须臾:片刻。跂而望:举踵而望,踮起脚来望。

  〔15〕 疾:本意快,此作加强解,犹声音洪亮。彰:明,清晰。

  〔16〕 “假舆马”三句:假,藉助;利,快。三句说:藉助于车马的人,并不是他们的脚步比别人快,因为有车马的帮助,所以能够远行千里。

  〔17〕 檝:同“楫”,船桨。能水:能泅水的意思。絶:横渡。

  〔18〕 蒙鸠:即鹪鹩,身体很小,背赤褐色,腹灰褐色,尾短,又叫巧妇鸟。

  〔19〕 发:草。苇苕(tiáo条):芦苇的嫩条。

  〔20〕 射(yè夜)干: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两三尺,夏秋间抽花茎,花呈黄赤色,根可供药用。

  〔21〕 蓬:草名,茎长尺余,开白花,叶子像柳叶。麻:大麻。

  〔22〕 涅:黑泥。按今本《荀子》无“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两句,现据王念孙说补。

  〔23〕 兰槐:即兰茝,香草,其根名白芷。

  〔24〕 其:倘使。渐(jiān肩):浸。滫(xiǔ朽):污水。服:佩挂。香草浸在臭水里,就不好佩在身上了。

  物类之起 〔1〕 ,必有所始 〔2〕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3〕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4〕 。怠慢忘身 〔5〕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6〕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7〕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8〕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9〕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10〕 ,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 〔11〕 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蜹 〔12〕 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 〔13〕 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4〕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5〕 。故不积蹞步 〔16〕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17〕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8〕 。锲 〔19〕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 〔20〕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1〕 ,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 〔22〕 ,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3〕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24〕 。行衢道 〔25〕 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26〕 。螣蛇 〔27〕 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28〕 。《诗》 〔29〕 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30〕 故君子结于一也。

  注释

  〔1〕 类:万物构成各类,指下文肉腐鱼枯。

  〔2〕 必有所始:必然有一个客观原因。

  〔3〕 必象其德:必然跟他本人的德行分不开的。象,似,犹依据。

  〔4〕 蠹(dù杜):蛀蚀器物的害虫,此指鱼朽烂后在鱼身上生长的虫。

  〔5〕 怠慢:怠懒疏慢。身:切身利益。

  〔6〕 “强自取柱”两句:柱(zhù祝),通“祝”,作“断”解。束,约束。两句是:物刚强则容易断折,物柔则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制约。

  〔7〕 构:结,积。

  〔8〕 施:铺设,摆列。若一:假如一样地摆列。燥:干燥,火总向干燥的柴薪烧去。

  〔9〕 湿:潮湿,此喻指低洼之地,说明水总是向比较低洼的地方流去。

  〔10〕 畴生:丛生;畴,通“稠”。群:群居。

  〔11〕 质:箭靶。的:箭靶正中的圆心。质的:指箭靶。张:设。

  〔12〕 酰(xī吸):醋。蜹(ruì瑞):蛟类昆虫,螫吸人畜血液,幼虫栖水中。

  〔13〕 立:立身。

  〔14〕 “积土成山”两句:积土成为高山,便能影响气候的变化。此喻做学问必须积少成多,然后 能见出功效。下文“积水成渊”亦此意。

  〔15〕 “积善成德”三句:如果能够多做好事,养成高尚的道德,就能得到智慧,像圣人那样。而:则。神明:指高度智慧。

  〔16〕 蹞(kuǐ傀):同“跬”。跬步:半步。

  〔17〕 骐骥:骏马。

  〔18〕 驽马:劣马。十驾:十日之程。这是说千里马一跳不到十步,驽马跑十天,也可以行千里,功效只在不停止。

  〔19〕 锲(qiè妾):雕刻,与下文“镂”同解。

  〔20〕 螾(yǐn蚓):蚯蚓。

  〔21〕 黄泉:地下泉水。

  〔22〕 跪:足。螯:节足动物的第一对足,其末端状如钳,为取食兼防御之用。按,原文作“蟹六跪”,疑误。

  〔23〕 蟺:同“鳝”,黄鳝。躁:浮躁。

  〔24〕 “是故”四句:冥,暗;惛惛,昏。昏暗,不见外物,指做学问用心专一,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昭昭,明亮。赫赫,显著。经过刻苦钻研,才能明白事理,收到显著效果。

  〔25〕 衢道:歧道。

  〔26〕 聪:听明白。

  〔27〕 螣(tè特)蛇:传说中的龙,能兴云驾雾,遨游太空。

  〔28〕 鼫(shí石)鼠:头像兔子,有黑、白、褐等色,专食农作物。相传它有五种技能,所以又名五技鼠。五技:指能飞不能上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木(爬到树顶);能游不能渡谷;能穴(掘洞)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技能虽多,却不如螣蛇专一。按,“鼫鼠”原作“梧鼠”,据唐杨倞说校改。

  〔29〕 《诗》:指《诗经·曹风· 鸠》篇。

  〔30〕 “尸鸠(《诗经》作“ 鸠”)在桑”六句:毛传:“尸鸠之养七子,旦从上而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善人君子,其执义亦当如尸鸠之一,执义一,则用心坚固,故曰:心如结也。”尸鸠:布谷鸟。淑人:心地善良的人。仪:指人的行为举止。一:始终如一。心如结:指用心坚固。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 〔1〕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2〕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3〕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4〕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5〕 ?

  学恶乎始?恶乎终 〔6〕 ?曰:其数则始乎诵经 〔7〕 ,终乎读礼 〔8〕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9〕 。真积力久则入 〔10〕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11〕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顺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 〔12〕 ;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 〔13〕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 〔14〕 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 〔15〕 也,《春秋》之微 〔16〕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17〕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 〔18〕 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19〕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20〕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注释

  〔1〕 瓠巴:楚人,善弹琴。流:同“游”。

  〔2〕 伯牙:楚人,亦善鼓琴。六马:天子之车,驾六马,此泛指马。六马仰秣:马正在吃饲料,听见鼓琴声,仰头驻听。

  〔3〕 “故声”两句:所以,无论声音多么微弱,都会被人听见,无论行为多么隐秘,都有形迹可寻,终会被人发现。

  〔4〕 “玉在山”两句:玉石生在山上,草木也会特别显得滋润,水中生有珍珠,崖岸也不会干枯。

  〔5〕 “为善不积邪”两句:为善只怕不能积累吧,哪有能积累而不被人知道的呢?邪:同“耶”。

  〔6〕 “学恶乎始”两句:学习从何处开始,到何时结束呢?恶(wū乌)乎,犹何所。

  〔7〕 数:术,指治学方法。经:指《诗经》、《尚书》之类。

  〔8〕 礼:指典章礼乐之类。

  〔9〕 “其义”两句:荀子把修身分三等,即士、君子、圣人;此句指为学的意义在于修身,修身则从士开始,终于为圣人。

  〔10〕 真积力久则入:真诚专一地积累,努力持久地实践,就能深入。

  〔11〕 没:通“殁”,死。

  〔12〕 中声:中和之声,此是与淫荡之声相对而言的醇正悦耳的乐调。止:存的意思。

  〔13〕 礼: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度量分界。法:法律。大分:大的原则。类:类例,条例附则之类。纲纪:准则,准绳。三句说:礼是制定一切法律政令的原则和准绳。

  〔14〕 敬文:王先谦《荀子集解》:“礼有周旋揖让之敬,车服等级之文。”

  〔15〕 博:指内容广博。

  〔16〕 《春秋》之微:相传孔子编撰《春秋》,记述从鲁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这二百四十二年间各国的大事,寓褒贬于其中,意甚隐晦,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微言大义”。

  〔17〕 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以为人类文化的精华,已完全包括在《诗》、《书》、《礼》、《乐》、《春秋》等书里了,所以说“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18〕 箸:记住。

  〔19〕 布:表现。四体:四肢。布乎四体:指举止有礼仪。形:体现。动静:言行。形乎动静:指言行合乎道德标准。

  〔20〕 端(chuǎn喘):喘息之貌;端而言,指微言。蝡(ruǎn软):虫之动叫蝡;蝡而动,指微动。一可:都可。三句指君子最细微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为人法则。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2〕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3〕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 〔4〕 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