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古文观止

《古代经典散文文章选辑》历代文章大家手笔(17)

来源:大知书院 作者:刘禹锡等 2020-06-29

  〔25〕 狸:狐属,形似狐而身肥腿短,喜窃食鸡鸭等家禽。狌:黄鼠狼。

  〔26〕 卑身:低身。

  〔27〕 敖者:指遨翔、奔走的小动物,即鸡鼠之类。敖,通“遨”。

  〔28〕 跳梁:窜跳、腾越之意。梁,同“踉”。

  〔29〕 辟:通“避”。

  〔30〕 机辟:即机弩之类的捕兽器具。

  〔31〕 罔罟:网罗之意。罔,同“网”。罟(ɡǔ古),也是网。

  〔32〕 斄(lì利),又作“牦”、“牦”。牦牛体躯大,毛、角长,产于我国西南部。

  〔33〕 无何有之乡:即乌有之乡,幻想中的、不存在的地方。

  〔34〕 广莫之野:广大辽阔的旷野。莫,作“大”解。

  〔35〕 “仿徨乎”两句:彷徨,同“徘徊”。两句是写放情任性,无所用心,逍遥自得的状态。这是庄子幻想中的絶对自由的境界。

  〔36〕 不夭斤斧:不为刀斧所砍伐。夭,夭折,早死。

  〔37〕 物无害者:外物没有伤害它的。

  〔38〕 “无所可用”两句:没有什么用途,哪有什么夭伤的困苦。按这与《人间世》篇中“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和《山木》篇中“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的观点是一致的。庄子认为有用于社会,会招来自身的灾难,不如无用能保全自己,无用就是大用。这充分表现了庄子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处世的态度。  (李永祜 注)

  庖丁解牛(《养生主》)

  《庖丁解牛》是从《庄子》内篇《养生主》里节选出来的。养生主是养“生之主”,也就是养精神的意思,这与魏晋方士所讲的炼丹服药等养身术不同。庄子在这篇文章的总论部份(本文第一段)提出了他养生之道的要领——“缘督以为经”(见下注),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把钻空子作为为人处世的经常法则。这样就可以“保身”、“全生”,可以“养亲”、“尽年”。接着,他就用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他的论点。他认为,处在复杂的社会里,要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一样,找空隙下刀,避开一切矛盾,不去接触实际;这样就能像保护刀刃一样,不至于使自己受到伤害。这种滑头主义的处世哲学,当然是消极的,应当予以严格批判。

  但是,撇开庄子的哲学体系,从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来看,我们却可以赋予它这样的意义:一切客观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如果能够掌握它来办事情,就不至于碰钉子。庖丁的“游刃有余”是从长期实践中得来的,只有通过实践 能把握事物的规律。当然,庄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由于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是庄子用来说理的工具,它只是构成观点的材料,并非观点本身。所以我们 能赋予它上述这些内容。但必须注意这种内容和庄子的原意是截然相反的,我们切不能因此而产生庄子有唯物论思想或辩证观点的错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2〕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3〕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4〕 ;缘督以为经 〔5〕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6〕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7〕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8〕 ,砉然向然 〔9〕 ,奏刀騞然 〔10〕 ,莫不中音 〔11〕 :合于《桑林》之舞 〔12〕 ,乃中《经首》之会 〔13〕 。

  文惠君曰:“嘻 〔14〕 ,善哉!技盖至此乎 〔15〕 ?”

  注释

  〔1〕 生:生命。涯:边际,限度。知:知识。

  〔2〕 随:追求。殆:困难,危险。已:语尾助词,相当于“啊”。庄子的这种思想是消极的,我们应该批判。

  〔3〕 “已而”两句:既然这样还去追求知识的人,那就只有更危险罢了。“已而”的“已”犹“如此”。

  〔4〕 “为善”两句:做好事没有不接近名誉的,做坏事没有不触犯刑法的。言外之意是要忘掉善恶,不要有善恶的区分。作恶触犯刑法受戮固然不好,作善得到好名声,名声大了,树大招风也不妙。

  〔5〕 缘:顺。督:中。经:常,常法。全句意即:养生之道要“顺乎自然之中道”,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要把钻空子取巧作为经常的处世方法。

  〔6〕 “可以保身”四句:可以保存自身,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保养精神,可以享尽天年。生:犹“性”,指天赋予人的性情和资质。亲:旧解多作“双亲”讲,指父母,与庄子哲学不符,此疑当指与形骸相对称的“亲君”,即精神。

  〔7〕 庖丁:即厨子,一说丁是庖人之名。文惠君:即魏国国君梁惠王。解牛:宰牛。

  〔8〕 踦(yǐ倚):一足站立,用膝盖尽力抵住的意思。

  〔9〕 砉(huò或)然向然:即砉然而响的意思。砉:皮肉相离声。

  〔10〕 騞(huò或):刀解物的声音,其声大于砉。

  〔11〕 中(zhònɡ仲)音:合乎音乐节奏。

  〔12〕 《桑林》:商汤的乐名,一说是宋舞乐名。这句说:解牛动作合乎《桑林》舞曲的节拍。

  〔13〕 《经首》:尧乐《咸池》中的一章。会:节奏。这句说:解牛声音合乎《经首》乐章的节奏旋律。

  〔14〕 嘻:“嘻”的异体字;赞叹声,犹“啊”。

  〔15〕 盖:同“盍”,曷,疑问副词。全句意即:你的技术怎么竟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1〕 ,进乎技矣 〔2〕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4〕 ,官知止而神欲行 〔5〕 。依乎天理 〔6〕 ,批大却 〔7〕 ,道大窾 〔8〕 ,因其固然 〔9〕 ;枝经肯綮之未尝 〔10〕 ,而况大軱 〔11〕 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 〔12〕 月更刀,折也 〔13〕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4〕 。彼节者有间 〔15〕 ,而刀刃者无厚 〔1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17〕 其于游刃 〔18〕 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 〔19〕 ,吾见其难为,怵然 〔20〕 为戒,视为止 〔21〕 ,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 〔22〕 已解,如土委地 〔23〕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4〕 ,善刀 〔25〕 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释

  〔1〕 好:爱好,追求。道:从掌握技术进一步体会它的原理。

  〔2〕 进:超过。进乎技矣:已经超过一般技术了。

  〔3〕 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整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自然结构已摸得很熟,一整头牛在庖丁的眼里就像是一些可以拆卸的零件一样,所以说三年后,就再也没看到整头的牛了。

  〔4〕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精神和牛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看了。遇:接触。

  〔5〕 官知止而神欲行:感觉器官(指眼睛)已停止使用而靠精神活动来进行工作。官知:指感觉器官。神欲:指精神活动。

  〔6〕 依:顺着。天理:指牛的天然结构。

  〔7〕 批:击,砍。却:通“郄”,指筋骨连接处的空隙。

  〔8〕 道:通“导”,顺着。窾(kuǎn款):空穴,指骨节间的窍穴。

  〔9〕 因:顺着,按照。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体结构的原有空隙处。

  〔10〕 枝:筋脉。经:经络。肯:粘着骨头的肉。綮(qǐnɡ请):筋肉聚结处。这些地方容易使刀钝折,故未尝。尝:试,指试刀,用刀。

  〔11〕 大軱(ɡū姑):大腿骨。

  〔12〕 族庖:犹“众庖”,指技术一般的厨子。

  〔13〕 折:用刀砍折骨头。

  〔14〕 硎(xínɡ刑):磨刀石。若新发于硎: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15〕 彼节者有间(jiàn见):那骨节的地方有空隙。

  〔16〕 无厚:没有厚度,形容刀刃极薄极锋利。

  〔17〕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18〕 游刃:转动刀刃。

  〔19〕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0〕 怵(chù触)然:警惕的样子。

  〔21〕 视为止:视力集中,停留在一点上。

  〔22〕 謋(huò或):骨肉相离的声音。謋然:謋地一响。

  〔23〕 如土委地:就像泥土散开撒落地上一样。

  〔24〕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志:满意。踌躇满志:满意自得的样子。

  〔25〕 善刀:拭刀。  (吴秋濵 注)

  惠子相梁(《秋水》)

  在这篇生动而活泼的短文中,作者以极其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统治阶级唯恐失去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表现出来的丑态,表示了作者对它们的卑视态度。从这篇短文中可以看出庄子散文比喻形象、讽刺幽默而又辛辣的特点。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 〔1〕 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 〔2〕 ,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 〔3〕 不食,非醴泉 〔4〕 不饮。于是鸱得腐鼠 〔5〕 ,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6〕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1〕 或:无定指示代词,有人或某人之意。

  〔2〕 鹓鶵(yuān chú鸳除):鸾凤一类的鸟。《毛诗陆疏广要》说:凡凤有五,多赤色者乃凤,多黄色者乃鹓鶵。

  〔3〕 练实:竹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