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知书院 > 古代文学 > 古文观止

《古代经典散文文章选辑》历代文章大家手笔(2)

来源:大知书院 作者:刘禹锡等 2020-06-29

  大叔完聚 〔31〕 ,缮甲兵,具卒乘 〔32〕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33〕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 〔34〕 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35〕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36〕 ,大叔出奔共。

  注释

  〔1〕 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在鄢地击败了他的弟弟共(gōng恭)叔段。郑:春秋时姬姓国名,初都棫林(今陕西华县西北),郑武公(庄公父)时始迁新郑(今河南新郑)。郑伯:指郑庄公;郑是伯一级的诸侯之国,因称其国君为伯。段:即共叔段,庄公弟,因后来出奔共国,故称共叔段。鄢:后改为鄢陵,即今河南鄢陵。

  〔2〕 初:当初,追述往事时用的词。

  〔3〕 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娶了申侯之女为妻。武公名掘突,武是死后谥号。申:姜姓侯爵之国,其地在今河南南阳。

  〔4〕 武姜:武公妻姜氏。当时妇女称谓,每系母家之姓,以示其所来,故称之曰姜;武,则是从武公的谥号。

  〔5〕 寤生:难产。

  〔6〕 亟(qì器)请:屡次请求。

  〔7〕 为之请制:武姜请求封段于制。制:地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汜水以西。

  〔8〕 岩邑:险要的城邑。

  〔9〕 “虢叔”两句:虢(guó国),姬姓伯级诸侯国,有东西二国;虢叔,指东虢国君,周成王之弟;东虢故城,在今河南荥泽之虢亭,虢叔恃地势险要,不修德政,为郑武公所灭。死焉:死于此地。武姜为段请封险要之地,庄公怕段占据险要地势不好对付,所以不肯给他。他邑唯命:其他的城市,哪一个封给段,都可以唯命是从。

  〔10〕 京:地名,今河南荥阳东南,距郑都新郑很近。

  〔11〕 大(tài太)叔:对叔段之尊称。

  〔12〕 祭(zhài债)仲:郑国大夫,字足,亦称祭足,或祭仲足。

  〔13〕 都城过百雉(zhì致):百雉,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根据当时制度的规定,侯伯一级之城(郑是伯一级)只能方五里,径三百雉,它的下面所属的都城,大的不能超过它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下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即言此事。

  〔14〕 京:京邑。不度:不合制度。

  〔15〕 不堪:不任,控制不住之意。

  〔16〕 焉:怎能,疑问词。辟:同“避”。

  〔17〕 厌:满足。

  〔18〕 所:犹“处”,即处理、处置之意。

  〔19〕 难图:难谋、难办。

  〔20〕 自毙:自取灭亡。

  〔21〕 子:您,对祭仲的尊称。姑:暂且。

  〔22〕 鄙:边邑。西鄙北鄙:西边和北边的边邑。贰于己:贰,两属。即使西鄙北鄙也属自己管辖。

  〔23〕 公子吕:郑大夫,字子封。

  〔24〕 国不堪贰: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势力的统治。君将若之何:你要怎么办呢?

  〔25〕 “欲与大叔”两句:若打算把边邑交给大叔,那么我去臣事他。

  〔26〕 无生民心:不要使郑国人民生怀疑之心。

  〔27〕 “无庸”两句:庸,同“用”,这是说:不用除掉,他将自取祸殃。

  〔28〕 廪延:即延津,在今河南延津以北,是郑北鄙之地,共叔段势力已经侵到北面的延津。

  〔29〕 厚:土地广大。众:民心。

  〔30〕 不义:不义于君。昵(nì逆):亲近;不昵:不亲于兄。

  〔31〕 完:完成城郭修筑。聚:集合人民。

  〔32〕 缮:修整。甲:兵士打仗穿的盔甲。兵:武器。具:具备。卒:步兵。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谓一乘,上站三人,车后跟着步卒七十二人。

  〔33〕 夫人:指武姜。启之:开城门做内应。

  〔34〕 乘:犹“辆”。

  〔35〕 京叛大叔段:京地人民背叛大叔段。

  〔36〕 辛丑: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如甲子、乙丑……)纪日;五月辛丑,即那年五月的辛丑日。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1〕 。”段不弟 〔2〕 ,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3〕 。

  遂置姜氏于城颍 〔4〕 ,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6〕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7〕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8〕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 〔9〕 地及泉,隧 〔10〕 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11〕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12〕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13〕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 〔14〕 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15〕 。’其是之谓乎 〔16〕 ?”

  注释

  〔1〕 书:指《春秋》;引号内这句话,是《春秋》原文。下文“段不弟”等九句,是解释《春秋》上这样记这次事件的用意,文中对郑庄公和共叔段,皆有所褒贬。

  〔2〕 不弟:不遵弟道,指段是弟弟却与兄郑伯争夺政权。

  〔3〕 “谓之郑志”三句: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所以不说共叔段出奔,指共叔段是被赶走的,不是自动出奔,所以不写出奔,《春秋》这么写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难:责难。之:指庄公。

  〔4〕 寘:同“置”,即安置,此有流放幽禁之意。城颍:郑地,今河南临颍。

  〔5〕 “而誓之”三句:黄泉,古代认为天玄地黄,泉在地下,所以叫黄泉;及,至。人死后葬在地下,“不及黄泉”即不到死后。这三句写郑庄公迁怒他母亲怂恿他弟弟作乱,他发誓说:不到死后,决不和姜氏见面。

  〔6〕 颍考叔:郑人名。颍谷:地名。封人:官名,典守封疆之官。

  〔7〕 羹:肉汤。上文的“肉”,即汤内的肉。遗:赠送。

  〔8〕 繄(yī伊):语助词,无义。

  〔9〕 阙:通“掘”。

  〔10〕 隧:动词,掘地道。

  〔11〕 赋:赋诗。

  〔12〕 融融:和乐相得的样子。

  〔13〕 泄泄(yì义):舒散快乐的样子。

  〔14〕 施(yì异):延长,推广。

  〔15〕 “孝子不匮”两句:语见《诗经·大雅·既醉》。匮(kuì愧),竭尽,缺乏;不匮,不停止孝道之意;锡,赐予;类,族类;永锡尔类,长久给你们以孝道的影响。

  〔16〕 “其是”句:这句话大概就是对颍考叔的纯存而说的吧?  (钟贤培 注)

  曹刿 〔1〕 论战(鲁庄公十年)

  本篇讲的是春秋时代齐鲁两个侯国,于鲁庄公十年(前六八四)在长勺的一次战争。当时齐强鲁弱,齐背盟约侵犯鲁国。鲁国人曹刿直接参加了反击入侵的战争。他对于战前的准备、战时的指挥和战后对这次战争的分析,都有精辟的见解。这次战争,鲁国能够以弱胜强,除了取得人民的支持外,和曹刿的正确指挥是密不可分的。曹刿“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毛泽东选集》,第一版,第一卷,一九七页)。因此,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把本文作为研究战略防御原则的一个例子来加以引用。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 〔2〕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3〕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 ?”刿曰:“肉食者鄙 〔5〕 ,未能远谋 〔6〕 。”乃入见。

  问:“何以战 〔7〕 ?”公曰:“衣食所安 〔8〕 ,弗敢专也 〔9〕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10〕 ,民弗从也 〔11〕 。”公曰:“牺牲玉帛 〔12〕 ,弗敢加 〔13〕 也,必以信 〔14〕 。”对曰:“小信未孚 〔15〕 ,神弗福 〔16〕 也。”公曰:“小大之狱 〔17〕 ,虽不能察,必以情 〔18〕 。”对曰:“忠之属也 〔19〕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 。”

  公与之乘 〔21〕 ,战于长勺 〔22〕 。公将鼓之 〔23〕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24〕 。公将驰之 〔25〕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26〕 ,登轼 〔27〕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 〔28〕 ,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29〕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30〕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31〕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2〕 ,故逐之。”

  注释

  〔1〕 曹刿(guì贵):鲁国人。《史记·刺客列传》曹刿作曹沫。他曾经跟随鲁庄公和齐桓公进行会盟,并用匕首胁迫齐桓公把侵占去的土地归还给鲁国。

  〔2〕 公:指鲁庄公,姓姬名同,在位三十二年(前六九三——前六六二)。

  〔3〕 乡人:同乡人。

  〔4〕 “肉食”两句:当朝者自有谋划,你又参与什么?肉食者,做官享有俸禄的人;间,参与。

  〔5〕 鄙:见识鄙陋。

  〔6〕 远谋:深谋远虑。

  〔7〕 何以战:凭什么打仗。

  〔8〕 衣食所安:衣食等所以安生之物。

  〔9〕 专:专有,独占。

  〔10〕 小惠:小恩小惠。遍:普遍。此句言小恩小惠未能遍及人民。

猜你喜欢